和所有人世間真善美的東西一樣,靈性要用心去感應,而不是用腦去思索。
現代社會,人人被日常的瑣事所包圍,每天都在不停地思考和處理問題,每個人都是思考的高手,但遺憾的是,我們一直糾纏於對問題窮追不舍的思考中,卻喪失了心靈感受的能力。很多時候,表麵上我們找到了貌似正確的答案,卻對奧妙和難以控製的事物失去了耐心。於是,我們越思考,焦慮和痛苦就越多越深,它們猶如遊離心頭的鬼魅,招之即來,揮之不去。
麵對這樣的困惑和傷感,我們應何去何從?或許唯一的辦法就是放棄思考,用心感受。《承認不完美,心靈才自由》一書中曾描述了這樣一個小故事。
一位主教乘的船要在一座荒島逗留一天,於是他打算好好地利用這段時間。他沿著海濱慢慢地踱著步,不期遇到了三個在補網的漁夫。三個人用半生不熟的英語告訴他,幾百年前,他們的祖先就皈依了基督教。俺們都是基督徒!三個人相互指著對方,驕傲地說。主教深受感動,問他們可知道禱文?他們說從沒聽過,主教聽了大為震驚。
“那麼,你們祈禱的時候說些什麼?”
“俺們抬頭向天,念叨:俺們三個人,你們三個人,可憐可憐俺們吧!”
這種原始、直白的另類禱文讓主教驚訝不已,於是他花了一整天的工夫教他們祈禱。漁夫們學起來很吃力,但三個人也很賣力。第二天離島之前,聽著三個人一字不落地背誦整段經文,主教心滿意足。
幾個月後,主教碰巧又經過這座小島。在甲板上做晚間祈禱時,他想起荒島上的三個人,心裏一陣欣慰,由於他的耐心教導,現在,這三人已學會了如何祈禱。他正想著,猛一抬頭,隻見東方有一點亮光,隨著亮光離船越來越近,主教大吃一驚,他看到三個身影在水中向船奔來。船長下令停船,乘客們一下子全擠到船舷邊,扒在欄杆上,探身觀看這點亮光。
等三人走近了,主教認出,那正是他的三個漁夫朋友。“主教!”三個人喊道,“俺們聽說你的船從島邊過,就趕緊跑來見。”
“你們有什麼事?”主教肅然起敬。
“主教,真……真不好意思。俺們忘了那些祈禱詞了。俺們說:‘我們的天父,願你的名聲顯揚,願你的天國降臨……’然後俺們就忘詞了,俺們經常為此爭論,禱告時俺們常常思考應該用哪些詞語,後來,奇怪的事發生了,俺們越禱告越焦慮,越禱告越煩惱,與以前大不一樣了……麻煩你再教教俺們吧。”
主教頓時羞愧難當,連忙說:“你們回去吧,我的朋友,以後祈禱,你們還繼續按以前的說吧,‘俺們三個人,你們三個人,可憐可憐俺們吧!’”
在這個故事裏,漁夫們為了記住那些華而不實的祈禱詞,用腦的思考取代了心的感受,於是他們再也無法虔誠地祈禱了,因為他們在思考中喪失了心的感應力,越禱告就會越痛苦。
靈性的覺醒是一種發自內心的真切感受,是心的本來智慧。人心靈智慧的退化,是心性外弛的結果,隻要我們能收斂心性,恢複到心的本體上來,一切智慧、靈性、能量都能爆發出來,我們的生命質量將得到前所未有的提高。
在靈性的感受中,有三個關鍵的因素:所見、所感和所選。靈性的感受來自健全的心智,是所見、所感和所選三者的結合。感受高於感知,因為它還涉及到了解;感受不局限於所見,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感受不局限於知道,還需要實踐;感受不局限於觀察生活,而是要去生活;感受不僅要思考愛,更要去體驗愛;感受不僅要思考痛苦,更要去經曆痛苦。一句話,不完美不是思考出來的,而是感受出來的。
在靈性感受的三要素中,“所見”有著不爭的地位。然而它絕不是指我們一般意義上的肉眼所見,而是用內心的視角去感受整個世界。內心清淨,沒有雜念,我們才能看見真實的世界,但很多人都是從內心的欲望、憤怒和恐懼出發,去看待周圍的一切。人的內心就像一麵鏡子,欲望、憤怒和恐懼就像是鏡子上麵的汙垢,如果內心有了這些汙垢,那麼他看見的事物就會是扭曲的、不真實的。所以,當我們對別人生氣的時候,要看看自己內心的憤怒;當我們勝利的時候,要看看自己內心的驕傲;當我們抱怨的時候,看看自己內心的焦慮。因為感受隨我心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