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甘南縣現代農業發展與展望(1 / 2)

甘南縣現代農業發展與展望

栽培技術

作者:劉坤峰

甘南縣是一個傳統的農業縣,隨著近幾年農業產業結構不斷調整和優化,農業產業化建設步伐的不斷加快,甘南縣農業的現代化進程也不斷加快,已初步形成了葵花、乳品、生豬、玉米、製酒和水稻等六大支柱產業。農業經濟取得了巨大進步,但甘南縣農業在總體上的規模小、成本高、效益低的傳統生產方式並沒有得到根本改變,農民增收的長效機製並沒得到有效建立,城鄉之間的差距並沒有得到真正地縮小。麵對現代農業發展的新形勢,要實現甘南縣現代農業跨越式發展,需要作深入分析和研究,積極尋找對策,變困難為機遇。

一、現代農業發展現狀

1、農業生產能力穩步提高。據全麵統計,2012年全縣糧食產量24.37億斤,比上年增加1.42億斤,增長6.2%;其中玉米產量90.12萬噸,比上年增加8.22萬噸,增長10%;大豆產量5.63萬噸,比上年減少3.21萬噸,降低57%;水稻產量24.91萬噸,比上年增加2.48萬噸,增長11.1%;全縣養殖水麵6.3萬畝,年水產品產量3500噸,水產業產值3920萬元。

2、農業合作組織不斷壯大。2012年,全縣已注冊登記各類農民專業合作社494個,其中:種植業專業合作社201個,養殖業專業合作社257個,農機專業合作社36個。全縣農民專業合作社社員已發展到13,950人,其中:種植業專業合作社社員8,630人,養殖業專業合作社社員4,426人,農機專業合作社社員894人。帶動農戶25,050戶。同時,加強對合作社的規範管理,完善運行機製,鼓勵全縣的科技人員領辦、創建合作社,全縣科技人員現已領辦合作社現已達到98個。

3、土地規模經營不斷擴大。我縣重點圍繞發展葵花、水稻、玉米等優勢,依托洽洽集團、富華集團等龍頭企業,加快基地化進程,依靠企業連基地,基地帶農戶,帶動土地規模經營;充分發揮各類合作組織經濟利益共同體、生產經營聯合體、進入市場創品牌統一體的作用,推動土地規模經營;充分發揮農業科技示範園區、畜牧養殖小區的科技示範作用,提高種養業科技含量和農業科技進步貢獻率,促進農業內部結構調整,加快土地流轉,推進土地規模經營。同時落實各項政策,促進土地規模經營。2012年,我縣共流轉土地161萬畝,土地規模經營麵積達162.5萬畝,占耕地總麵積的,52.5%,其中大戶經營 129.8 萬畝,合作社經營 23.9萬畝,戶經營麵積達到300畝以上土地規模經營達到1500戶。

二、現代農業的展望

加強“三農”工作,積極發展現代農業,就是要緊緊圍繞“特色化、規模化、集約化、產業化、生態化、標準化、外向化”的方向,以產業結構調整為主線,以增加農民收入為目標,切實轉變農民觀念,提高農民自主創新能力,促進現代農業持續、健康、穩定的發展,紮實推進甘南縣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進程。

1、完善現代農業產業體係。一是優化農業結構。開展高產示範,推廣新型品種,加快機械化耕作,逐步實行全程“統防統治”,確保糧食生產安全。大力發展葵花產業、乳品產業、玉米產業等優勢特色產業,優化農產品布局。積極開發葵花深加工等新產品,拓展產業鏈,形成產業發展梯次,促進農業結構良性循環。新建有機水稻示範基地5000畝、有機穀子示範基地3000畝,有計劃發展有機食品產業。二是提升農業品牌。以農產品質量為中心,借鑒工業質量標準理念,進一步完善農產品質量標準體係,提高農產品質量安全水平,保障品牌農業發展。推進品牌農業戰略,大力發展無公害農產品、綠色食品和有機食品產業,提升黑土地白酒、齊豐種子、魁葵種子品牌知名度。三是拓展農業功能。充分挖掘農業的農產品生產功能、豐富生活的功能、涵養生態的功能、傳承文化的功能,大力發展農家樂休閑觀光農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