占卜,是一種原始迷信,並一直保留下來,由於取材或使用占卜的工具不同,產生出種種占卜的方法。提起占卜,原始人極其信仰鬼神,認為自己處於鬼神包圍之中,自己的一言一行,都受鬼神的支配,因此凡是狩獵、農耕、生病、婚喪等重大事件,都要探知鬼神的態度,於是通過一定的工具和方法,進行占卜,這是一種信仰領域的未來學。事實上,不限於占卜一種,還有征兆、釋夢等形式。
首先是夢卜。我國古代講究夢卜。敦煌寫本《解夢書》就是唐代的圓夢之書,該書稱:
夢見牛,所求皆得,
夢見煞牛,得財大喜。
這說明夢見牛是一種吉兆。這種情況也見諸其他文獻記載。《藝文類聚》卷九十四引《蜀誌》:“蔣琬夜夢,有一牛頭在門前,流血滂沱,意甚惡之,問占夢趙直,直曰:‘夫見血者,事分明也,牛角及鼻,公字之象,君位當至公,大吉之,征也’。”
其次是征兆卜,即根據牛之所為,判斷事物的好壞。《晉書?周光傳》:“陶侃微時,丁艱,將葬,家中忽失牛,不知所在,遇一老父謂曰:‘前岡見一牛,眠山?中,其地若葬,位極人臣’。言訖不見。侃尋牛得之,因葬其地。”陶侃是晉人,早歲孤貧,初為縣吏,後舉孝廉,官至侍中太尉,封長沙郡公,加都督交、廣、寧七州軍事,拜大將軍,真是官運亨通位極人臣的人物。
這是帶有迷信色彩的卜葬故事,它用牛的行為向人暗示葬地風水好,可使後人發福百端。人們認為其祖先葬於“牛睡地”,借神牛之力,一定使後人福、祿、壽、康。它的另一層暗示,是牛的神異和靈性。
在災年養牛也為吉兆。清人龔煒《巢林筆談》卷五載清乾隆二十年吳地一帶蟲災:“歲大饑,民無所恃,為筮之,占‘離’之彖,辭曰:‘離利貞,畜牝牛吉’。離者,麗也,牝牛性順,像民也。利在守,必得所麗而畜之。其朝廷興發之兆乎?筮火漕,占‘履’之九四,曰:‘履虎尾,??終吉’。苛政猛於虎,故有履尾之象,不能不??而?,?而終吉,緩征有望焉。……越數日,奉恩旨,一切蠲緩,賑折諸大政,靡不畢舉如其占。”在饑饉之年,民間通過畜牝牛為吉,推衍出朝廷將行寬緩之政的征兆。筮占自屬迷信,然而用牝牛性順溫良,如利須守而畜之,以為吉卦。
第三是牛肩胛骨卜。我國養牛曆史悠久,在河姆渡遺址已出土不少家養水牛遺骨,但當時還不用牛占卜,牛卜之風,似乎起源於北方。如在西安灃西龍山文化,在甘肅省武威皇娘娘台齊家文化都出土過牛骨卜,其中皇娘娘台遺址出土26件牛、羊肩胛骨,有一位死者身邊還隨葬一件卜骨。這說明該人是一位巫師,兼行占卜。具體方法是將艾團沾在牛肩胛骨的表麵上,然後點燃,在所沾處燒烤,其背麵會出現直曲不同的裂紋,卜者根據紋樣判斷吉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