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學上,形式美認為明晰是美的,朦朧也是美的;從語言美學上說,清晰是美的,模糊也是美的。
借以交流思想、傳遞情感的人類語言,從宏觀上去考慮,大體包括了兩個大的類別:一是精確的語言,一是模糊的語言;而在人類語彙中,普遍的大量的存在的是模糊的語言。
什麼是模糊的語言呢?模糊語言是指詞語概念不明確,詞語外延界限不清晰,詞語內涵不穩定的一種語言。比如,美麗、正確、良好、優秀、豐滿、典雅、好看、美不勝收、妙不可言、落後、荒疏、蕭索、醜惡、荒謬、殘忍、玄之又玄、醜八怪、不堪入目等等。這些詞語,在意義上沒有明確的“度”,是模糊的,全賴使用者對表述對象大意的領悟,依靠對這些詞義理解上的約定俗成,使這些詞語與想表達的意思在最相似處聯係起來,從而使人明白它的意思。
我們常說,語言表達要清楚、鮮明、準確;但奇怪的是,需要清楚、鮮明、準確表達的意思,竟是由模糊語言組成的。這時,如果取消模糊語言,用精確詞語代之,反而會文理不通,詞語不準確,達不到以語言交流思想、傳遞情感的目的。
人們在使用語言交流思想感情時,在多數情況下使用的是模糊語言;然而,恰恰在這一點上,常常為人們所忽視。所以,英國語言學家瓊斯說:“我們大家,包括那些追求‘精確無誤’的人,在說話和寫作時,往往使用不精確的、模糊的、難於下定義的術語和原則。”
模糊語言在文學作品中,更表現出特有的美感,更具有廣泛的文學描寫特性和功用。即便是最偉大的文學家,想把一件事窮形盡像都是非常困難的。他們隻求其相似乃至不似;而且,如果一味追求其完全相同,便失去了文學描寫的意趣和風味。為此,他們往往要使用大量的模糊語言。就是這些模糊語言,使他們登上了通向語言藝術殿堂的一級級金階。
初學的攝影者往往會拍出一些沒有一處清晰的照片,有的甚至出現被攝體重影,嚴重影響照片的可看性。此時,你是不是很懊惱,但又苦思不得其解。下麵我們就來了解一下產生這種現象的原因以及如何避免這種情況的發生。
原因
大家都知道,數碼相機是通過鏡頭把光線聚焦再投射到影像傳感器(CCD或CMOS)上並最終成像的。而控製光線投射到影像傳感器上時間長短的部件就是快門。如果快門速度為1/2秒,這就表示影像傳感器感光的時間為1/2秒。這樣當在這1/2秒內同一束光線在影像傳感器上發生移動時,相機就會記錄下物體運動的軌跡,從而使拍攝出來的照片模糊不清。那麼如何在快門開啟到閉合這段時間內保持相機不抖動而避免上述情況的發生呢?方法有如下幾點:
一、利用腳架
為了防止相機在按下快門時發生抖動,在手持拍攝時應盡量不要使用低於1/60秒的快門速度,這可以作為一個原則來掌握。如果是必須要用慢門速度來拍攝,比如1/30秒以下速度,此時就應該采用三腳架架起相機才能把相機的抖動降到最低。在選用時應注意:選擇足以支撐相機重量的三角架,太細的三腳架無法支撐較重的相機,而太粗的三腳架重量太大,攜帶起來不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