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節 鮮為人知的毒品——鈹(1 / 2)

有關鈹的毒性,早在1881年德國人布萊克(Blake)首次提出過,認為屬於低毒類而未引起更多學者的注意,到1933年英國人韋伯(Weber),以及1946年美國人哈代(Hardy)等報道鈹的急、慢性中毒病例以後,多數學者逐漸認識到鈹的高毒性。人體接觸鈹及其化合物主要可引起急、慢性鈹病、接觸性皮炎和皮膚潰瘍等。不少材料表明,鈹及其化合物可誘發某些實驗動物的惡性腫瘤,並且鈹金屬被認為可能對人類有致癌作用。鈹是一個對人體有害的金屬元素。日常生活中人們很少接觸到,接觸主要是指職業接觸。鈹病是接觸鈹或其化合物所致的以呼吸係統損害為主的全身性疾病。對鈹及其化合物的毒性,國外研究已有100餘年。

1.鈹元素的基本信息

鈹元素符號是Be。原子序數為4,位於元素周期表中第二周期,第ⅡA族。相對原子質量為9.01,密度為1.85,熔點為1278±5℃,沸點為2970℃。鈹為銀白色或鋼灰色金屬,不溶於冷水,微溶於熱水,可溶於稀鹽酸。鈹的化學性質活潑,能形成致密的表麵氧化保護層。鈹既能和稀酸反應,也能溶於強堿,表現出兩性。鈹透X射線的能力最強,有“金屬玻璃”之稱。其合金是航空、航天、軍工、電子、核能等領域不可替代的戰略金屬材料。鈹由於重量輕、彈性高和熱穩定性好,已成為引人注目的飛機和導彈結構材料。在自然界中存在於綠柱石、矽鈹石和金綠寶石礦、貓眼石中。含鈹的礦石有許多透明的、色彩美麗的變種,自古以來是最名貴的寶石。在我國古代文獻中記載著這些寶石,如貓精,或稱貓精石、貓兒眼、貓眼石,也就是我們現在稱的金綠玉。綠寶石亦稱祖母綠,翠綠晶瑩,光彩奪目,是寶石中的珍品,它含有重要的稀有金屬鈹。鈹的希臘文原意就是“綠寶石”的意思。1798年,法國化學家沃克蘭(Vauquelin)對綠柱石和祖母綠進行化學分析時發現了鈹。但是,單質鈹在30年後的1828年由德國化學家維勒用金屬鉀還原熔融的氯化鈹而得到的。後來維勒把它命名為Beryllium,它來源於鈹的主要礦石——綠柱石的英文名稱beryl。

2.鈹元素對人體健康的危害

鈹化合物的主要入人體途徑為呼吸道。鈹不能經完整皮膚侵入,但經創傷表皮入體的鈹量比經無創傷表皮要大50倍。經口進入的鈹吸收率很低,一般均<1%。大部分可溶性鈹鹽在腸道可形成磷酸鹽沉積,不被吸收。吸收後的鈹,可能以磷酸鈹和氫氧化鈹的形式輸送。鈹能與血液中或淋巴液中的蛋白質結合。

鈹的化合物如氧化鈹、氟化鈹、氯化鈹、硫化鈹、硝酸鈹等毒性較大,而金屬鈹的毒性相對比較小些。鈹進入人體後,難溶的氧化鈹主要儲存在肺部,可引起肺炎。可溶性的鈹化合物主要儲存在骨骼、肝髒、腎髒和淋巴結等處,它們可與血漿蛋白作用,生成蛋白複合物,引起髒器或組織的病變而致癌。鈹從人體組織中排泄出去的速度極其緩慢。因此,接觸鈹及其化合物要格外小心。

鈹毒性的大小,取決於入人體途徑、不同鈹化合物的理化性質及實驗動物的種類。一般而言,可溶性鈹的毒性大,難溶性的毒性小;靜脈注入時毒性最大,呼吸道入侵次之,經口及經皮侵入毒性最小。每1立方米的空氣中隻要有1毫克鈹的粉塵,就會使人染上急性肺炎——鈹肺病。與鈹相比,鈹的化合物的毒性更大,鈹的化合物會在人體的組織和血漿中形成可溶性的膠狀物質,進而與血紅蛋白發生化學反應,生成一種新的物質,從而使組織器官發生各種病變,在肺和骨骼中的鈹,還可能引發癌症。鈹元素對生育也有一定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