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國經營報》的“內部改革動員令”
關於傳統媒體的轉型,《中國經營報》的改革是經常被引用的案例。
中國經營報
其掌舵人李佩鈺在2013年10月24日發布的“內部改革動員令”中開篇即說:“我們即將迎來一次大範圍的組織機構調整。這次調整不是針對個別部門或某些人,而是自上而下,涉及中國經營報社全體,我們所有人。請想象一下,明年,這個報社沒有基於傳統官媒的各層幹部了,廣告部門沒有了,取而代之的是像互聯網公司一樣的形形色色的項目團隊。請不要懷疑,這就是我們的未來,是我們無可回避的改變。”
在李佩鈺看來,未來媒體的趨勢有三:一是傳統平麵媒體將成為產品組合之一;二是專業化永遠是主流;三是轉向為客戶定製的立體整合傳播方案。
2.這是我們每個人的時代
公元前60年,古羅馬政治家愷撒把羅馬市以及國家發生的事件書寫在白色的木板上,告示市民。這便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報紙。中國最早的報紙是漢代邸報。1609年,德國率先發行定期報紙,1660年發行了世界上第一張日報,開始逐步形成傳統新聞業。
隨著智能手機開始爆發,傳統傳媒產業江河日下的命運已不可逆轉。2012年12月31日,《新聞周刊》出版了最後一期紙質版。
互聯網為新聞業帶來不一樣的玩法。自2005年倫敦地鐵爆炸案第一張現場照片來自於一個普通手機客戶後,BBC開始在組織機構增加各種與用戶互動的渠道。一是“聽你說”UGC內容入口,讓用戶參與內容生產,UGC社交網絡媒體部24小時收集來自全球的公民記者發布的信息。如今,BBC每天發布的新聞中,來自公眾發布的信息已經占據40%的比例。二是開辟新媒體渠道,打開用戶互動的渠道。其中有BBC Red Button(BBC訂戶電視遙控器上的一個按鈕,用戶可以用它切換24個直播碼流,也可通過一個按照字母順序排列的節目表找到想看的節目)、BBC iPlayer(播客,用戶可以點播過去七天裏播出的電台電視台節目)。
美國《時代》周刊2006年度人物
2006年,美國《時代》周刊將年度人物給了“YOU”。YOU是所有坐在計算機前的你我他,既是在虛擬世界裏遨遊的比特人,也是現實生活中的消費者。是的,就是“你”,每一個互聯網中的普通人,歡迎來到“你”的時代。
3.不是隻有人才會寫新聞
由CiscoSystems工程師Robbie Allen在2007年一手創辦的機器人新聞公司Automated Insights(以下簡稱AI),借助人工智能,挑戰專業記者已成為媒體圈新貴。
AI目前主要技術產品是Wordsmith,這個技術平台能夠接收幾乎任何數據格式(包括APIs、XML、CSVs、spreadsheets等),然後通過算法找出數據特點趨勢與內容來龍去脈,生成敘述性的長短文章、報表、可視化圖形等,最後借助雲服務,通過API、JSON、XML、Twitter、E-mail等渠道實時推送文章。有超過3億模板可以供不同的新聞使用,它們在2013年就產生了3億篇新聞,比其他所有媒體加起來的還要多。Wordsmith技術消除了傳統媒體的弊端,因為可以瞬間反應並在短時間內處理大量數據。2014年,AI計劃生產出10億篇文章。
目前與Automated Insights合作,或是直接投資或是運用其技術的機構中不乏科技巨頭與權威媒體的身影:微軟、美聯社、雅虎、三星等。特別是2014年7月,美聯社宣布使用其開發的新聞書寫軟件代替人力寫作美國上市公司財報報道稿件,讓其名聲大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