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章 武漢抗戰歌謠(1 / 2)

1938年10月26日,日軍打進武漢,開始了對武漢長達七年的血腥統治。雖然,在武漢沒有出現過“南京大屠殺”的慘絕人寰的暴行,但日寇在武漢的統治是殘暴的,恐怖的,武漢民眾嚐盡了當亡國奴的滋味,同時,他們反抗敵猷的暗火也一直在燃燒。

東洋飛機到,街上拉警報。它有機關槍,我有高射炮。它有大炸彈,我有防空壕。它有意大利,我有俄國苕。

選自羅時漢《武漢往事》第128頁。

這首歌謠產生於1938年上半年的武漢,國民政府遷都重慶後,九省通衢的武漢成為戰略前沿,成為日軍密集空襲的重點。中國空軍在蘇聯空軍誌願隊配合下,英勇抗擊,與日機多次在長空鏖戰。據《武漢市 ? 軍事誌》有關記載,在1938年2月18日、4月29日,5月31日的三次大空戰中,我方共擊落日機49架,極大地打擊了日軍的囂張氣焰,鼓舞了全國軍民的抗日鬥誌。武漢大空戰,是中國抗日戰爭史上乃至世界戰爭史上最著名的空中戰役之一。

在1938年4月29日武漢大空戰中,年僅22歲的中國空軍英雄陳懷民奮勇殺敵,擊落1架敵機後,被5架敵機包圍。在戰機受傷、自己中彈的危急關頭,陳懷民放棄跳傘求生,駕機撞向日本戰機,血濺長空,可歌可泣,陳懷民用熱血和生命演繹了一段悲壯的長空浩歌。

東洋是中國古代人的一個地理區域概念,後專指日本,與西洋相區別。意大利,此處泛指與日本結盟的德國、意大利等軸心國成員。

俄國苕,苕,傻、憨的意思。漢口開埠,各方洋人紛至遝來,老武漢人把歐美人稱為“西洋人”,把日本人稱為“東洋人”,唯有俄國人稱為“俄國苕”,譏其外表憨大,笨拙。當時沙俄已不存在,沿襲舊例稱呼蘇聯人,這是一種戲謔。我有俄國苕,我們有蘇聯空軍的支持和幫助。

天不怕,地不怕,就怕飛機屙??。天不怕,地不怕,就怕漢奸打電話。

兒時習唱。這首童謠也是講當年的空戰。

從來沒有經曆過飛機轟炸,更沒有看見過飛機打仗的武漢人,空戰之時,很多人跑到屋外抬頭觀看,表情複雜,有驚愕、有沉痛、有平靜,有凝重,流傳至今的一些老照片記錄了這一個個的瞬間。

??,大便的俗稱;屙,音wō,排泄,用“屙??”來形容敵機丟炸彈,童言童語,不僅形象生動,令人莞爾,而且含有輕蔑的意思。

打電話,指漢奸打電話提供情報,泄露軍情,向日寇告知地麵情況和轟炸目標。民間有一傳說,漢口新市場(民眾樂園)有個“萬能腳”,此人兩手皆無,然雙腳十分靈活,甚至能穿針引線,常在舞台上表演,很受歡迎。但這家夥是一個隱藏的漢奸特務,日機轟炸時,他用雙腳發電報,向鬼子提供情報。不知此事屬實與否,空戰以後,人們再也沒有看見他上台表演了。

開路一馬司,走路帶派司。冇得派司,打斷你的胯子。

選自何祚歡2005年8月13日湖北電視台《周末說事》,《周末說事》是何老師在湖北電視台主持的一個專題節目。

開路一馬司,日文“帰ります”,“帰”的發音接近於“卡哎路(開路)”,意思是“回家,走”;“ります”的發音接近於“一馬司”,日語敬體,沒有什麼實質性意思,相當於古漢語裏的之乎者也。

派司即通行證,係英文“Pass”的音譯,武漢讀pǎ?si,這裏指日寇頒發的居民證件,開始叫“良民證”,後來改叫“安居證”。

日軍統治武漢時期,在漢口劃分難民區、安全區,在武昌劃分軍事區、輪渡區、難民區。他們在難民區街道兩端設立木柵欄,實行“宵禁”,發現行人即當場槍殺。後來“宵禁”雖然解除,但行路必須攜帶“安居證”,每經過一道哨卡,必須鞠躬,然後立正聽任檢查。日軍稍有不滿,對普通的百姓不是一耳光,就是一胯子。胯,kuǎ,原指腰和大腿之間的部分;胯子,腿子,有時連說“大腿胯子”。一胯子,就是踢人一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