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丫頭丫和花子花(1 / 2)

武漢民間素有給小孩,特別是給男孩起賤名的習俗。人們認為小孩名字太好,太過響亮,容易引起閻王爺、偷生娘娘(武漢俗呼“偷生婆”)的注意,以致早夭,而賤名既俗又醜,閻王爺、偷生娘娘聽了心生嫌棄,不喜歡就不會總惦記著,因此,取賤名能使孩子消災避難,健康成長。

賤名長命之說,古而有之,比如陶淵明小名“溪狗”,直譯就是水狗子,王安石小名“獾郎”。直譯就是狗獾子。曆史上最有趣的小名要數晉成公的“黑臀”(見《國語·周語下》),直譯就是黑屁股,這些都是極俗極賤的稱呼,王公貴胄亦不能免之。賤名和小名有聯係也有區別,小名中有“福名”,如天寶、來福、喜兒等,口彩祥瑞,願望美好,賤名中就沒有。魏武帝曹操有兩個小名,一阿瞞、一吉利,前一個是賤名,後一個是福名。他的賤名“阿瞞”大家都知道,他的福名“吉利”反而鮮為人知。

武漢坊間,男孩賤名多為“醜貨、苕貨、尿貨、懷貨、憨砣、花子、狗子、丫頭”等。女孩一般很少有賤名,男尊女卑,女孩本來就“賤”,於是連起賤名的待遇也取消了。現今,賤名現象基本絕跡,小名還存在,多是一些表示親切、愛昵的稱呼。

下麵這首童謠在武漢傳唱很廣,最早是嘲弄一個叫“丫頭”的男孩子的,後來很多男生喜用此謠來嘲弄女生:

丫頭丫,丫黃瓜;黃瓜苦,丫蘿卜;蘿卜辣,抌倒丫頭殺。

選自彭翔華《大城小巷》第87頁。最後一句亦作:“蘿卜甜,丫頭丫頭討人嫌”,“蘿卜甜,丫頭丫頭不值錢”等。朱介凡《中國兒歌》第141頁上亦有選載,文字略有不同。另《歌謠》第三卷第12期(1937年6月19日出刊)第7版,載有徐樹敏搜集的“丫頭丫”:丫頭丫,賣黃瓜;黃瓜苦,賣豆腐;豆腐焦,賣辣椒;辣椒辣,捉得丫頭來殺。

古代有把婢女稱為“丫頭”的,武漢話中的“丫頭”,有時作昵稱,表示親切;有時作蔑稱,表示厭惡,要看一定的語言環境。

花子,也叫告化子,就是乞丐,告話就是他們重要的乞討手段。明謝肇淛《五雜俎·人部一》:“京師謂乞兒為花子”。舊時武漢小名叫花子的不少,兄弟多的,還有大花子、小花子。

下麵是一首比較有代表性的小名謠:

花子花,彈棉花,彈到夜晚??姆媽;姆媽不打門,花子的??浠浠神。花子買糖吃,不把得姆媽吃;姆媽殺雞吃,不把得花子吃;花子在外麵撿骨頭吃。鏘齊、兌齊,肚子餓了還要吃。

兒時習唱。浠浠神:意思是“直泄直泄地”,神,動詞後麵作補語。鏘齊、兌齊:象聲詞,指鑼鼓、鐃鈸的擊打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