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報業巨擘約瑟夫?普利策是一位猶太人,1847年出生於匈牙利,17歲時隨家人移居到美國。南北戰爭期間曾在聯盟軍中服役。1878年創辦自己的第一家報紙《聖路易斯郵報快訊報》,後又收購了《紐約世界報》,從此一發而不可止,成為美國的報業巨頭和大富豪。普利策創辦《聖路易斯郵報快訊報》時,資金嚴重不足,但他是怎樣有效地利用資金的呢?有人總結說,普利策有效地利用資金有三個方麵:
1.分析市場走勢,把錢投向回報率高的項目
把錢存入銀行,年息最多也不過10%左右。而把錢投入做生意或生產項目,如果利潤回報率為10%,一年滾動周轉4次,就可獲得40%的增值。如果對市場走勢觀察分析準確的話,每次周轉會盈利30%或更多些,那麼一年滾動周轉4次,所得的利潤就超過100%了。
2.保證商品不停留
經營者的生存與發展關鍵在於商品不積壓,經常保持勤產勤進,快銷快出,這樣就不會積壓資金。商品一旦積壓,既妨礙擴大生產經營,又會產生利息、倉租等費用。要達到商品不積壓,除產品的質量和款式外,很重要的一環是營銷。根據營銷學的道理,經營者要千方百計地滿足消費者的需求,才能達到盈利的目的。
3.確保資金安全,防止因小失大
盈利是與風險並存並成正比的,化險為夷的辦法就是,交易必須訂立合約,一切按合約條款辦事。買賣不放賬,如要求放賬者必須提供銀行擔保或相應物業抵押。不做那些以言代約、隨隨便便的“君子協定”買賣。
要點:
普利策對待資金的態度正像其他猶太人一樣,有錢不是存入銀行生利息,而是把錢用於高回報率的投資。普利策看準了19世紀末美國經濟迅速發展,商業興旺發達,很多企業為了加強競爭不惜投入巨資搞宣傳廣告這個利潤空間,把自己的報紙辦成以經濟信息為主的報紙,發行量越來越大,廣告越來越多,借用客戶提前訂版的錢,使資金進入了良性循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