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歲以前每年陪奶奶回邵陽老家住上一段時間,那算不得旅行,何況童年的碎片隻剩很少很少了。初中畢業那年暑假我才經曆了嚴格意義上的第一次旅行,隨父親單位赴長沙公差的麵包車包著湖南轉了半個圈,自漵浦出發,過安化、桃江、益陽再長沙,回程從株洲、湘潭、韶山、邵陽、洞口繞回。
當年的旅行日誌還在,日記本夾著一些早已幹枯的葉子,是我每到一處停留便在路旁摘下的紀念。
從那時起,悄悄地埋下一個心願--將來一定要萬水千山走遍。
1993年中秋,西安,那是人生中第一次獨自遠行。今年跑兒初中畢業前夕,他父親許諾,等其畢業考試結束讓我帶他出趟遠門。我問孩子想去哪?他脫口而出,西安。他不曾看過《回望長安》,我心裏一驚,忙不迭地點頭,好的,我答應。
高三時,迷上一句“我是一個永遠的旅人永遠聽寂寂的淡淡的心波,永遠聽寂寂的淡淡的心波在消散的茫茫的沉默”。這句詩歌自同學思宇的筆記本裏讀到,多年以後我才在網上查到來處和作者。
有時熱鬧有時又孤單地行走在塵世間,走了幾十年後才突然明白,我隻是一個永遠的旅人啊。無論是在俗世裏跟時間耳鬢廝磨,還是一個人或者跟團去異鄉,都深刻地意識到自己隻是一個並不孤單的孤旅。
跟一群人出行總要顧及別人的感受,你迷戀一個地方不能讓人家久等,走馬觀花又遺憾多多。2005年暮春南京短訓完畢學校組織同遊江南,在杭州靈隱寺導遊給了大家半小時自由時間,剛進去時我遇到了雪、班長等幾個信佛的同學,還相視一笑,等我在寺裏把菩薩匆匆拜完,發現他們都不見了,才驚覺自己掉了隊!飛快地奔出寺廟奔往大巴停靠點,兩車子同學在等著我,彼時我內心充滿愧疚,大家都沒責怪我,隻起哄要罰我唱歌。
那之後,我便開始喜歡一個人出行。
再熱鬧的場合,再多的歡聲笑語,都隻是過眼煙雲,一回到小小的蝸居,你隻能獨自麵對自己的靈魂;你隻能在孤燈相伴下讀著想讀的書,寫著想寫的字,做著瑰麗的夢,偶然流著不可遏止的清淚。
喜歡這樣的狀態。
喜歡身隨心動,起心去哪,立即在網上搜索資料確定好目標,再聯係客棧訂購打折機票,當然更多是坐很長時間的火車,累了躺在鋪上睡覺看書,睡不著就坐在車窗前看飛速掠過的風景。異鄉,在我眼裏始終是一個未知數,覺得神秘才渴望著走近。從西安,到麗江,從北京繞北戴河經秦皇島、承德去壩上草原,從春天的江南、夏日的鼓浪嶼、秋季的楊樹林到冬日的鳳凰,許多曾向往過的地方都逐漸在成為自己夢裏的回憶……
對有些地方期望值過高,走近了難免失望,比如北戴河、洱海、太湖、蘇州。
有些地方願意一去再去,比如鳳凰、麗江、北京、南京、杭州。
在記憶裏慢慢沉澱與回味的是西安、嶗山、西湖、鼓浪嶼、三清山、壩上草原、千戶苗寨……,並願意把時光留給未曾抵達的西藏、新疆、三亞的海……
喜歡抵達一切有藍色的地方,這也是高二就取下亦藍這個筆名的緣故罷!亦藍這個名字我曾封存了18年。
一切的藍,永遠牽引著我的目光。
如此迷戀旅行的原因,除了歡喜在路上,還隻因大自然展現了造物主的神奇,讓我對生活不至於絕望。震撼人心的自然風光、欣欣向榮的景物、日新月異的城市、不同的人文地理……一切的一切讓我對塵世間有著深深的眷戀與神往。
我一直這樣說,大自然對所有的人都是公平的。但必須有一雙會發現的眼睛、一顆能感知的心,你才能捕捉與體味大自然的妙曼,內心才逐漸充實、淡定與欣喜。
感謝有這樣的際遇讓自己一些並不成熟的文字結集出版,我總相信真誠樸實的文字能或多或少彌補些技巧、閱曆、底蘊上的不足;感謝在寫作旅程中給予我鼓勵與幫助的諸位老師與朋友,我不一一點出你們的名字,心底卻始終會銘記著你們的殷殷教誨。
感謝本書的出版策劃萬家超先生,感謝題寫書名的北京詩人、書法家魯克先生,感謝封麵設計者、本市作家戴小雨先生,感謝為這本書辛勤工作過的每一位工作人員。
感謝為該書每輯封麵欣然插圖的侄女申書凝,感謝人像攝影趙來生、行雲、秋哥、魚愛飛、陳利會、鄧雪林等同遊諸友,特別感謝友情提供壩上草原、白樺林圖片的嶽陽市攝協副主席、攝影家王綺平先生,以及提供南京夫子廟與玄武湖圖片的重慶同行山鷹(其餘風景均為自己所攝)。
感謝毛澤東文學院、湖南作家網及懷化市作協對我的悉心栽培,感謝在紙媒與網絡支持和欣賞亦藍的每一位文友和網友。
感謝給予過我悲與喜的每一位過客。人生中太多的擦肩而過,俗世裏也充滿著不測的胸懷,但我始終相信,有幸在塵世裏走一遭,欣賞到無數的風景,認識些友善的朋友,我手寫我心,何嚐不是美麗豐盈的一生?
2010年5月於懷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