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有鄰,一曰鄭之,一曰夏之。
夏之擅於雕木,尤以雕蟲於桃核之上為鄰裏知。每有人談夏之雕蟲之術,鄭之常不以為然。
鄭之常訓子曰:“吾兒,鄰人夏之,不務正業,沉溺雕蟲小技,我不齒之。望汝莫效此公形狀。當瑾奉父命。”
兒唯諾諾。
然有一日,鄭之之子與路旁拾一桃核,上刻一蟲,栩栩如生,甚是奇妙。
鄭氏子知此為夏之之作,思父之言再三,仍不舍,攜之歸家。
鄭之見,怒詫之,取桃核擲之地,桃核滾動不止。
鄭之奇之,取桃核細觀之,其內若有活物。待其以燈誘,一飛蟲出,複入,其形狀與桃核之上所刻不差分毫,鄭之已暗暗稱奇。
鄭之陰藏桃核,觀之察覺:此蟲非此桃核不棲,蟲壽盡時,正是桃核內果肉消耗殆盡之時。蓋此乃傑作也,鄭之大悔,從此敬夏之。
雕蟲本非小技,某不齒則蒙羞。若以之為遊樂小技,待其知其中乾坤,方悔之,不慧甚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