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方明珠-香港(2 / 2)

海洋公園實在是孩子們的樂園,也給來港旅遊的觀光客增添了樂趣。遊香港不可不去海洋公園。

購物天堂

香港是個自由港,除煙酒和石油製品外,大都免稅,因此,各國都向香港傾銷商品。在香港,許多產品的價格比其出產國還便宜。另外,以照相機和攝像機為例,陳列足有數百種,有的型號才剛剛走下生產流水線,是世上最新的。香港成了名副其實的“購物天堂”。

香港主要街道的兩側幾乎都是大小商店,層層疊疊,密不透風,好看顯眼的各式巨幅招牌伸向街心,猶如一隻隻巨手在和你打招呼,歡迎你惠顧。尚未進店,先讓你覺得心裏熱乎乎的。各店的售貨員是極熱情的,往往是你剛對某件東西看一眼,售貨員就殷勤地迎上來,熱情招呼,弄得你不好意思不買。這也算是商家對顧客的心理戰吧。

香港的超級市場簡直就是一座座超級堡壘,有的以天橋或長廊連接,形成龐大的商業城,跟裏邊逛上一天都不會煩。太古廣場、海運大廈和海港城等,內有上千家大小商店,經營商品好幾萬種,吃喝玩樂全都有,完全是一個小社會。

但大商場商品的價格相較普通店要貴,要圖實惠,倒不如逛便宜的路邊店,其中以“女人街”聲名最遠,街上終日潮湧,直到午夜才漸燈闌人散。有些內地人到香港,往往直奔“女人街”過把購物癮,當回大買主。那裏的商品也確實價廉物美。

內地人赴港,除了衣物,最好買金銀飾品。香港的金鋪多,金價低,金子的成色好,款式也新穎。當然,你若囊中不飽,就隻能當個看客了。

吃在香港

香港沒有一條街是沒有飲食店的,說香港是“美食家的天堂”一點不為過,那裏的酒樓、飯鋪、茶肆實在多,大大小小的鋪子、攤子更是太半全天候24小時營業,要吃有吃,要喝有喝,方便極了。

菜的風味可謂中西齊備,包羅萬象。中菜有粵菜、京菜、川菜、上海菜、揚州菜、福州菜……而粵菜又有順德菜、潮州菜和東江菜等。西菜有俄式、德式、意式,還有日本菜、朝鮮菜、越南菜……水果是南北半球的大薈萃,一年四季輪番上市,各種各樣的新鮮水果應有盡有,實在是個國際美食城。

香港人講究吃海鮮。香港招待貴客的一個節目,是到位於香港仔明媚海灣中間宮殿式的珍寶海鮮舫吃海鮮。那是個金碧輝煌、雍榮華貴的地方,一桌酒席可以花掉數千乃至數萬港元,已何止“富人一席酒,窮漢半年糧”。九龍東南角有個風景帶幾分野趣的鯉魚門漁村,那裏有條長長的海鮮街,吸引著眾多的食客。那裏的海鮮,品種很多,但價格便宜。

香港人愛上茶樓。星期天或什麼假日,最容易可行的節目,就是一家人上茶樓。約請朋友聊天,談事,最方便的去處也是茶樓。一人飲茶的最低消費標準通常是一盅茶兩樣點心,以致“一盅兩件”成了早茶的代名詞。在香港,朋友請我吃過兩次早茶,也算一領早茶之盛況。酒樓裏的上百張桌子,幾乎座無虛席,找個空位並非易事。原來,這是因為香港地方小,香港一般人的家居也不寬敞,遊樂的所在不多,飲茶就成了香港人消閑娛樂的方式之一了。

在香港時間不長,對香港社會的方方麵麵難以有深刻的認識和剖析,隻能浮光掠影式地對她的現代色彩作一簡約的素描勾勒:香港的道路算不上開闊,車輛密度相當大,交通卻極方便,香港的地鐵稱譽世界,每天載客150萬人次,而且幹淨整潔,快捷安全;香港街頭看不見一輛自行車,也罕見電線杆,人行過街天橋一座連一座,已成為一道亮麗的街景;香港的廣告業極為發達,不說電視、報紙沒完沒了,街頭霓虹燈閃爍個不停,就是街上川流不息的雙層巴士和雙層電車均被花裏胡哨的廣告塗滿;香港是個完全商業化的社會,優勝劣汰,競爭激烈,要想成功,得靠全身心的打拚,偷懶取巧沒有出路。

香港已經回歸,呈桑葉狀的中華版圖又補上了一個缺口,政治上終結了一樁恥辱。是鄧小平“一國兩製”的偉大構想,為香港的回歸和平穩過渡打下了堅實的基礎。香港在特區政府的領導下,經濟繁榮得以持續,國際金融地位依然穩固,香港人的言論自由及政治、經濟、文化生活沒有任何改變。

香港的回歸為澳門回歸,以至將來台灣的回歸,開創了一個樣板。澳門回歸在即,台灣的回歸也該指日可待。現在李登輝拋出“兩國論”,無疑是在玩火自焚。中國政府一定要完成統一祖國的大業,絕不放棄祖國的一寸土地。

1997年香港回歸前夕,後有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