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眼下蜂起的網站多如過江之鯽,一點不為過。再過些時候,收廢品的建個“破爛兒網”,網上回收廢品恐也不會是什麼新聞。正所謂“無‘網’不勝”。聽說十家網站不止九個賠,但網絡依然泡沫四溢。時髦詞稱此為“炒概念”。各網家為籠絡網民,猶如各顯神通的八仙,扮成四處扒載的雅賊,忙得不亦樂乎,卻總難打出獨家特異的王牌。
據5月19日《文化時報》“大玩家”版載文稱,某網“作出了自己的特色,最大的好處就是價廉。他們發起了號稱‘酷賣’的‘特價戰’:一本剛剛上市的《歪扯足球》,原價20元,這裏隻賣6元,而一部正版的《月光寶盒》才10塊錢!這樣的價格怎不讓玩家們心動呢?”
心動之外,我還產生了深深的質疑。一本20元的書,若非盜版,何以隻賣3折的價錢?況且網站還要贏利。此非大手筆不能為。仔細一打聽,確有一位曾在某書評類報紙打下一片江山的“黑客”,帶領著麾下嫡係的子弟兵,跳槽網站。這當然無可厚非。據說他掙高薪的本事,就是能從以前建立關係的出版社手裏弄出二三折的書來。
世上若真有這樣的便宜事,讀者可沾光了。不必再去書店多花冤枉錢,全擠到這家網來,這裏有天底下頭號的“書販子”!也許我太小人心了,我也算忝在寫作之列,知道出版社賣書給作者,都不會低過6折,出版社批發5折也近穀底了。就算出版社圖個薄利多銷,“賠本大甩賣”,弄個3折往外批,尚說得過去。而網站絕非出版單位,它是通過網絡銷售,也是用書當商品來賺錢的!那就有個不公平競爭的問題浮出水麵了。它也許可采用書商行為,先花大價錢買斷有爆棚之勢的某星的版權,再行國家屢禁不止之行去買個書號,自己出版運作,賣3折就水到渠成了。書印得多,自然就有賺。這就顯出投機者本事的高下來。而現行的出版機製,又最滋生書商,甚至有的出版社是靠書商養活的。
我不敢揣測,這個網如此的“酷賣”是否構成商業上的“不公平競爭”,但這種行為本身,說好聽點,是對圖書市場形成衝擊,帶來競爭,當然是惡性競爭;說得中肯些,是對並不健全的圖書市場的嚴重滋擾,使良性競爭化為烏有;說嚴重嘍,就是對圖書市場的肆意踐踏,使之更加混亂無序。這樣下去,讀者也會對出版社的信譽產生質疑:一本書的定價從何而來?一本書的利潤到底有多大?不如出版社索性劃掉書價,像甩賣過季服裝的商家,競相壓價,打折,呈現一派虛假的繁榮景象?隻怕那時,“玩家們”也會倒了胃口。
從文學批評界的“酷評”到網上的“酷賣”,充滿了太過濃重的商業炒作味。好像我們的文化也一下子“酷”起來了似的。不知人類的精神“酷”了以後,是種幸運,還是悲哀。
(原載北京《晨報》2000年5月2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