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節 漠視錢財(1 / 2)

要超然麵對人生,做到想得開沒有精神負擔,放得下沒有心理壓力,淡泊為懷,知足常樂,這是保證心理健康的基石。

有位名人說過:世界上80%的悲劇都是和錢有關係的,而世界上80%的喜劇都是和錢無關的。聽後讓人很受啟發。

在對待錢財問題上,切不可把錢財看得過重,否則容易成為金錢的奴隸。

通常情況下,人們習慣把有錢說成是“過路財神”。言下之意是這錢不屬於本人,隻不過是從手中通過一下而已。

自稱是過路財神,這樣理解問題是好事,而不是壞事。原因在於金錢不可成為人們囊中久留之物,把掙來的錢用於該花的地方,有進就有出是正常現象,這符合金錢流通原理。

過路財神也是神。神者,是聰明的表現,超人的代名詞,是脫離了人的劣根的智者。那種人為財死之人,所缺少的是智慧,所失去的是自知之明。有錢人缺少智慧,同樣也能成為悲劇人物。請看發生在美國的事實:

1922年,一群名噪一時的美國大金融家彙集於芝加哥。他們中間有:

最大的鋼鐵公司總經理;

最大的公用事業公司總經理;

最大的小麥投機商;

紐約股票交易所總經理;

一名總統內閣成員;

最大的空頭生意投機商;

一家大銀行行長;

世界壟斷集團的頭目。

他們手中掌握了總數超過美國國庫總額的財富,紅極一時,但二十五年後怎麼樣呢?

鋼鐵公司總經理死於銀行倒閉,死前五年靠借錢度日;

公用事業公司總經理亡命他鄉,身無分文死在異國土地上;

小麥投機商因破產死於國外;

股票交易所總經理釋放於某監獄;

內閣成員服刑期間獲特赦死於家裏;

投機商死於自殺;

銀行行長死於自殺;

壟斷集團頭目死於自殺。

這些人學會了賺錢,卻沒學會怎麼生活。那種認為隻要有了錢,人就幸福的觀點,並不符合人類生活的真實。

不過,在現實生活中,有的人拚命追求金錢財富,但卻未必都能夠求得錢財;同時,一些求得了錢財的人,也未必都能夠守得住錢財。於是,在眾生相中,求財不得而輕生者有之,財尚未得而中途人夭者有之,患得患失而生出神經病者有之,錢財到手人亦西去者更有之……於是乎,又有人說,錢財不是個好東西。

其實,人們對錢財追求中生出的眾生相,其好壞不在錢財身上,而在我們自己身上。關鍵在於我們如何認識和對待錢財。

古代先師大德們,在總結了大量的致病因素後,為了自防自治,推出了養德處方,其中《錢本草》可供今人借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