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人生像一杯茶,若一飲而盡,會提早見到杯底。”飲茶分為喝和品。喝茶,通常隻是為了解渴消熱,或作為伴隨下棋、打牌等娛樂方式的習慣。品茶,則是一種單獨的休閑方式,追求的是一種意境和心情。
一位生活失意的施主拜謁一位高僧,以求答案。高僧沒有說話,隻是先吩咐用溫水沏茶。溫水沏來的茶飄出幾縷水汽,茶葉靜靜地浮著。接著高僧又吩咐再用沸水沏茶,隻見沸水沏的茶葉在杯子裏上上下下地沉浮,隨之縷縷清香嫋嫋地充溢發散出來。這時,高僧道出真諦:用水不同,則茶葉的沉浮也不同。用溫水沏的茶,茶葉輕輕地浮在水之上,沒有沉浮,茶葉就沒有清香;而用沸水衝沏的茶,因為茶沉沉浮浮了,所以就釋放出了茶的清香。那些不經風雨的人,平平靜靜地生活,就像溫水沏的淡茶,彌漫不出他們生命和智慧的清香;而那些櫛風沐雨飽經滄桑的人,在風風雨雨坎坎坷坷的人生道路上沉沉浮浮,於是像沸水沏茶一樣溢出他們生命的縷縷清香。
那小小的葉兒翻轉沉浮於沸水之中,舒展它幹枯的思緒,釋放它清苦的情懷。誰說它不是心有丘壑的智者?誰說它不是一絲不苟的生者?誰說它不是戒除浮躁的思者?生命,隻有經過無數次挫折與失敗,經曆不斷地翻滾與煎熬,才能留下一段脈脈的幽香。
半盞清茶,觀浮沉人生;一顆靜心,看清涼世界。
在中國,品茶是一種文化。中國的茶文化,包含著儒、釋、道諸家的精華,包含著中國傳統的天人合一的宇宙觀。茶屬於寧靜,屬於淡泊。屬於幽雅,屬於古典,屬於底蘊深厚的東方文化祥和之中。晉代詩人張孟陽《登成都樓》詩中讚茶為“芳茶冠六情,溢味播九州。”被後人作為絕妙的茶聯,流傳至今。
人間絕品應難識,閑對《茶經》憶古人。茶聖陸羽在《茶經》中指出,茶味至寒,最宜精行儉德之人。茶能清心、醒神、去雜。茶以清雅、淡泊為其妙韻。品茶的過程,更具有調節心理狀態,達到一種平靜、恬淡的人生境界,以求得清氣長存、益壽延年。
“茶”是草木之中有一人,人在草木中,就是在大自然之中,在大自然之中的人,他的心靈也是最為自然的。一杯春茶,一份閑情,一種心境,淺啜慢品。在清茗的氤氳中,此時的你早已抽離世俗的喧囂,身心已被茶洗滌成一麵不沾惹塵埃的明鏡。正所謂:玉壺煮茶開開心,小斟淺飲自由之,那功名利祿或許不敵你的半甌春茶吧!
在繁忙的工作後,找個安靜的地方,泡上一壺濃茶,全身放鬆,自斟自品。杯子最好不要太大,隻需輕輕地倒上一點,再慢慢地舉起杯子,放到嘴邊,微微地啜一點,然後閉目養神,讓全身的神經彌漫在茶的色、香、味、形之中,神思遐想,仿佛自己已經融化在茶香裏,隨著輕風飄然而去。
茶香飄千裏,
人情壺中藏;
願君多品嚐,
健康心情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