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誌丹同誌革命精神初探(2 / 2)

@@三、劉誌丹同誌革命精神的內涵

在上述論文的表述中,對劉誌丹同誌革命精神都作了一定程度的概括。那麼,到底劉誌丹同誌革命精神的本質是什麼?對於他的革命精神內涵應該怎樣去表述才更為準確,筆者以為,還是毛澤東概括的“忠心耿耿,為黨為國。”但可以從三個層麵來論述:(1)對革命事業堅持百折不撓的精神;(2)堅持實事求是和顧全大局的精神;(3)堅持艱苦奮鬥和勇於獻身的精神。

第一方麵是對敵鬥爭上。表現在創建革命根據地過程中,經受了幾次大的曲折和失敗,他又重新帶領同誌們繼續鬥爭。比如在橋山山脈先後建立的照金根據地、渭北根據地、南梁根據地,最終形成陝甘邊根據地;後來在遊擊戰爭中使陝北和陝甘邊根據地統一,成為西北革命根據地。所有這些都是他堅持了百折不撓的精神,才使這塊根據地沒有喪失。1943年,朱德總司令代表黨中央在延安公祭誌丹同誌大會上致詞說:“劉誌丹自大革命起直到為黨犧牲,均在各種不同的環境下,以不同方式組織革命軍隊,雖屢遭失敗,但他百撓不回至死不變,垮了再來,再垮再來,這種精神和毅力是建軍的基本條件。如果有人要問共產黨是什麼樣子?那麼就請看看劉誌丹同誌。”

第二方麵是對黨內鬥爭上。劉誌丹同誌在創建革命根據地過程中,曾經受到過許多指責和打擊,他曾被錯誤的認為是右傾機會主義者,曾經撤職過、坐過牢,但他自始至終能夠堅持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和顧全大局的革命精神。劉誌丹同誌他能從陝北的實際情況出發進行革命,不盲從、不蠻幹,實踐證明了他是正確的。例如,1943年5月中央在劉誌丹碑文中指出:誌丹同誌遠離中央,能從革命實踐中體會馬列主義之精髓,使馬列主義之普遍真理具體實現於西北。在建軍、建黨、建政及領導革命戰爭中,其方針策略,無不立場堅定,實事求是,堅持黨之正確路線,與“左”右傾機會主義路線進行不調和之鬥爭;雖受人誣陷,不自矜功,寧肯自己冤死,毫不失革命立場。這是黨中央對誌丹同誌革命精神的一個最好的評價。

第三方麵是對自己要求上。劉誌丹同誌特有的一貫的艱苦奮鬥、勇於獻身,不怕犧牲的精神。這方麵事例很多,自從他走上革命道路之後,就一貫堅持艱苦奮鬥。陝北人民都知道劉誌丹常穿著破羊皮大衣,生活方麵的艱難困苦舉不勝舉。但為了革命事業他把個人生死置之度外,比如東征時,他完全可以不去前線指揮,而他敢於衝鋒陷陣,為了黨和人民的事業,終於貢獻出自己年輕的生命。所以,他這種犧牲精神,永遠值得我們學習。

總之,劉誌丹同誌的革命精神內涵是極其豐富的,我個人從以上三個層麵的論述也並非準確,作為一點粗淺的體會提供大家共同研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