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 大生意(二)(2 / 2)

方宏興起身踱了幾步,低頭不語,突然站定,抬頭看向林楓,眼珠中血絲暴起:“林大人如果所言成真,助犬子入仕,助方家興盛,方某願以方家今後所有收益的半成贈送林大人!”

方泰驚呆了,不自由主地喊了一聲“父親”,急切地想去拉他的手。

林楓微笑不語,隻是看著方宏興。

方宏興甩手打掉了方泰的那隻手,一咬牙說道:“口說無憑,方某立字為據!”說完,方宏興拿過桌案邊緣的紙和筆,刷刷刷寫了一行字,用右手大拇指蘸了硯墨在自己名字上麵打上了手印。

林楓輕瞥一眼那張紙條,轉向方宏興說道:“方兄英明決斷,林某佩服!林某就先說第四條,據林某所知,目前最高產的農作物是產於交趾中部的占城稻,一年三熟,且適宜我大唐土地,完全可以引進。

但這個信息並不稀奇,不少人可以獲得,所以,林某建議方兄急速派船出海,到交趾尋訪占城稻良種,先收購一船良種和幾船稻米,再重金收買占城稻的種植方法、注意事項等,實在不行出重金將當地善於種植的農民運回來,同時可以出資在原產地收購大量良田。回來後,盡快爭取在金陵城附近尋一塊水田種植下去,這一係列措施可保方家在第四條上獲得巨大的先發優勢!”

“好,方某一定照辦!”方宏興剛才一衝動將家族半成收益都拿了出來,心裏其實也有些不安的,但他見林楓侃侃而談,明顯是成竹在胸,心裏也寬慰不少。

“再說第九條,方兄請看。”林楓從懷中掏出一大一小兩張紙。小張是一個指南針的樣式,大張則是一張天下海圖。

其實,指南針在我國出現時間很早,大約在戰國時期就已經出現了。最初的指南針是用天然磁石製成的,樣子像一隻勺,底圓,可以在平滑的“地盤”上自由旋轉,等它靜止的時候勺柄就會指向南方,也就是古人所稱之“司南”。東漢王充曾在《論衡·是應篇》中記載:“司南之杓,投之於地,其柢指南。”《韓非子·有度篇》有“先王立司南以端朝夕”的記載。《鬼穀子·謀篇》則有“鄭人取玉,必載司南,為其不惑也”的記載。

但是,古代的司南是用天然磁石以人工琢玉的辦法琢磨成的,在琢製的過程中不容易找出準確的極向,而且也容易因受震而失去磁性,因而成品率低,且效果不太好,所以,司南未能得到廣泛的使用。

到了北宋初年,由曾公亮主編的軍事著作《武經總要》和著名的科學家沈括撰寫的《夢溪筆談》裏,分別介紹了指南魚和指南針。指南魚是用薄鐵葉裁成魚形,磁化之,行軍時,取一個盛水的碗置於無風處,再把鐵葉魚浮在水上,就能指南,同樣實用價值較小。指南針則是以天然磁石摩擦鋼針製得。沈括還專門做過實驗,探索三種使用方法:水浮法、支點旋轉法、縷絲懸掛法。此後,特別是水浮法指南針,從兩宋起,曆元、明到清初,在航海上和堪輿上都一直使用。

在林楓這裏,他借用的正是水浮法,同時借用後世最普遍的火燒法來將鋼針磁化。他在紙上點明用鐵絲纏住中間有孔的針狀小鐵片,放入火中燒紅,馬上順著南北方向浸入冷水中冷卻,再裝入有水的密封小盒子,一個簡單且攜帶方便的指南針就出來了,非常簡單。這種磁化法完全是後世中國古人憑經驗得來的,比歐洲用同樣磁化方法早了四百多年。

至於海圖,林楓按照記憶中的世界地圖,以金陵為中心,以經緯線均分天下,將我國東側的大小島嶼憑印象畫出了大致位置,並標注了後世最常用的主要航線。

在林楓的規劃中,指南針固然重要,最關鍵的是海圖啊,海圖將為他引導南唐的擴張雄心提供地理依據啊!

方宏興父子兩人張口結舌地盯著兩張紙,感覺心跳在加快,難道八品官就這樣子要到手了?

“方兄,怎麼樣,這是不是易如反掌的小事啊?”林楓笑著說道,驚醒了仍在發愣的兩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