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三章 召集令(二)(2 / 2)

此後,聽間諜都說來援閩國的吳越戍兵放棄了福州,查文徽貪功,率陳誨攻福州吳越兵。熟悉水性的陳誨潛入閩江鑿穿吳越樓船,吳越兵驚潰而敗。戰後,查文徽不聽陳誨力觀,非要進福州城,結果中伏被擒,被人喂了毒藥而放回。未進城的陳誨率領剩下的南唐將士成功身退劍州,因此功勞被加封為建州節度使兼侍中。

“世人皆謂巨訓為名將,今複見巨訓本人和所部,此印象更深!”邊鎬指指陳誨身後的三名年青將領,開口讚道。陳誨本人渾身肌肉隆起,他身後的三名副將也都是一樣的肌肉人,看起來還真的是威風凜凜。

南唐時期,陳誨帶領的建州軍隊多由閩西北山民組成,強悍善戰,水戰陸戰皆強,號稱南唐境內最強的部隊。因陳誨所部勇猛,南唐朝廷委以南方事,名其軍為“忠義”。當後周兵南侵淮南,陳誨派其兒子德誠引卒數千赴壽春。當時,時諸將戰多不利,惟陳德誠所部出入堅敵,幾乎未嚐敗績,以一己之力挽回必敗之局。等後周無奈撤兵,陳德誠班師,被李璟特旌其軍稱“百勝”,陳德誠以此榮拜和州刺史。

“徒有蠻力而已,要不然,家父也不會私下喚為阿鐵,認為我本來適合打鐵而已!”陳誨大笑說道。這也是曆史所載的一段趣事,這陳誨天生體質矯健,始生數月,小腳丫就勁道十足,都可以穿起鞋,其父異之,感歎此人自小力大,至少可以打鐵渡日,因名為之阿鐵。

“唉,家父小時為我起小名康樂,反而弄得我這一輩子並沒有多少康樂,隻能向佛前求個心靜了!”邊鎬聞言,哈哈大笑回道。

“邊大人以佛入兵,實為領兵之上層境界,巨訓不如也!邊大人,這幾個小輩分別是我忠義軍副將鄭彥華和犬子陳德誠、陳德勝,你們快快拜見老將軍!”陳誨大聲笑道,將身後三人介紹給邊鎬。鄭彥華也本為閩國大將,於福州之戰時投誠南唐。

陳誨一生聲望卓著,他於公元962年6月,因病辭職,後主李煜親自登門慰問,恩寵顯赫。陳誨辭職後,其弟繼為劍州刺史及忠義軍節度使,其子德誠後為和州刺史,諸子悉至顯官,可謂一代將帥之家。

“拜見邊將軍。”三人齊齊上前一步,大禮拜道。邊鎬急急攙起,並抬頭向陳誨笑道:“巨訓將軍,你倒是嚴格服從軍令,隻帶了三名青年將領;我心底子軟,禁不起這幫孩子們纏磨,帶了七名軍中將領。”

隨後,邊鎬將自己身後站成一排的將領一一介紹給了陳誨。

邊鎬本為金陵人士,年輕時即跟隨南唐烈祖李昪,從通事舍人幹起,以通敏著稱。在李保大元年(公元943年),邊鎬以監軍之職出兵鎮壓循州張遇賢起義,一戰成名;保大三年(公元947年),邊鎬以行營招討的名義兼任撫、信、袁、吉等州都虞侯,隨南唐軍隊伐閩成功,戰後南唐諸將皆爭功,唯邊鎬不發一言,被李璟封為信州刺史。

不過,正因為其與事無爭的“菩薩”性格,在公元951年率軍平定楚國之時,邊鎬治軍不利,失去了對軍、政的控製,全軍覆沒,從湖南逃回,被削官為民。當南唐與後周淮南大戰之時,邊鎬被重新任命為將領,但被後周軍隊生擒,周世宗柴榮曾任命他為右千牛衛上將軍,但等到雙方議和,邊鎬又被遣返,從此不被重用。

“這正說明我軍中可選將才太少啊,不如邊大人麾下人才濟濟啊!”陳誨大笑幾聲,將麵前已經放涼的茶碗端起,一飲而盡,然後一抹嘴,對邊鎬說道:“邊大人,天時尚早,你們當下合軍,急馳一百四十裏,至池州驛站你我再把臂言歡如何?”

“好主意!信州的兒郎們,起程了,給我抖起精神來,別讓建州健兒們看不起啊!”邊鎬也將麵前茶碗一飲而盡,重重地放在桌上,扔了一貫錢在桌上,自己率先起步向棚外走去。

“走嘍!”一大群人爭先恐後地奪門而出,紛紛跳上馬匹,狂喊大笑著打馬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