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景達送別了韓語,並給子他一枚可保證情報人員自由出入江陰軍和節度使府的令牌。
隨後,李景達也緊急行動起來,宣布江陰軍全境封鎖戒嚴,任何人不得隨意出入;同時,急向常州團練使趙仁澤去信,要求他積極備戰,自己隨即將率大軍南下支援。
基本上在同一時刻,留守福州的建州、彰武節度使陳誨,駐守潮州的漳州團練使張漢思都接到了情報司或斥侯的緊急彙報,說吳越、南漢軍隊均有異常狀況,兩地駐軍也全部行動起來,積極應戰。
一場幾乎席卷整個天下的大戰即將拉開戰幕。
九月二十三日午時,後周李穀統帥大軍趕至淮河北岸,定大營在臨淮鎮西三裏處,東西兩側相隔一裏各建一座大營。
當晚,李穀主持召開了南征大軍的第一次正式軍議。不過,這次軍議是從一場爭吵開始的。
不知從什麼地方得到了消息,正將之一的史德統甫一到帳就舉報說趙匡胤涉嫌在臨淮鎮故意放走了林楓,請大帥嚴查此事!
趙匡胤眼睛都不帶翻的,語帶不屑反諷道:“當時林楓帶了數十名精銳戰士,隨身攜帶震天雷,淮河岸邊還有數千士兵等候。我們呢,隻有十二個人和二百士兵。換你來,你隻怕嚇得腿都軟了!”
史德統大聲回嚷道:“如果因為比敵人人數少,就連動手都不敢,還有何麵目自稱禁軍精銳?”
趙匡胤搖搖頭,冷笑道:“明知不敵,卻魯莽亂為,是為不智!那林楓好歹也是打過數場大仗的人,會自陷危境?不像某些人,沒有打過大仗卻有麵目自領正將!”
史德統是後漢大臣史弘肇的兒子,能封正將完全是受父親的恩蔭,還真沒有領軍出征打過仗,一下子被這句話給傷著了,蹦起來就想大罵。
旁邊的正將李重進看不過去了,一把拉住了史德統,勸說道:“都不要爭了!壽州備戰已久,林楓更是老奸巨滑,豈會如此輕易束手就擒。我們還是從長計議,討論如何攻過淮河吧!”
談到如何進攻,大帳內一時間靜了下來。
說句不好聽的話,因為林楓的刻意控製消息,關於壽州的最新消息傳不出來,現在大周上下對壽州快成兩眼一抹黑了,壽州具體有多少守兵不知道,全城防守情況也不清楚!另外,也正如皇甫暉分析的那樣,十二名正將整一半都是由東京周邊各節度使的親信擔任,臨行前也都經過得到過當家老大保存實力的指示,大家也都自覺地不當出頭鳥。
趙匡胤想起了林楓曾經提起過壽州有十萬人馬,但他內心自己也著實不相信這個數字,暗中搖了搖頭,沒有提起這個茬兒。
已經四十八歲的李穀輕撫胡須,柔聲說道:“各位將軍請放心,聖上坐鎮京師是為了統觀全局,相信很快就將親率大軍禦駕親征,來自武勝軍的兩萬援軍指日可至,我們的兵力優勢將益發明顯,還請大家暢所欲言,獻計獻策,老夫候教。”
李穀所講的這些重要消息有不少人是第一次得知,大帳內的氣氛也立刻轉熱,大家你一言,我一語,攻擊淮河的初步策略也敲定了:大軍主力集結正陽渡,偏軍集結臨淮鎮碼頭,正陽渡攻擊為主,臨淮鎮為輔;組織船隊、水軍試深性衝擊,後麵搭建浮橋,爭取一戰過江!
九月二十三日晚九時,趙匡胤率領一眾虎賁衛趕至了淮河岸邊,準備渡河偵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