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節 陝西會展業發展曆程(1 / 3)

會展是會議和展覽的總稱。會議是人類一種高級的社會性群體聚集活動,是報告會、研討會、交流會、說明會、講座會的統稱。展覽則是一種公開展示成果、產品、形象的公關行為。借助這一形式,可以交流信息,探討問題,可以宣傳企業理念,樹立企業形象,推廣產品功能,擴大市場銷售。也就是說,會展是利用一定的地域優勢、經濟優勢、資源優勢,由政府或社會團體組織,召集供需雙方按照事先確定的時間和地點,舉行專業性或綜合性的以產品布展、宣傳、交易和服務為內容的特色型經濟活動。

會展經濟在西方已有200多年的曆史,如今,瑞士日內瓦,德國漢諾威、慕尼黑,美國芝加哥、紐約,法國巴黎,意大利米蘭,英國倫敦以及新加坡和中國香港都已成為世界著名的展覽城。我國的會展業起步較晚,它從改革開放以後逐步發育,近幾年迅速崛起。在其發展過程中,隨著商品經濟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由最簡單的直接交易演進到現在的展(博)覽會、交易會、洽談會等多種形式,成為生產消費領域的橋梁和紐帶。會展的功能也越來越多,不僅限於貿易和經濟,還涉及社會、文化、外交、政治的發展,其影響麵和產業關聯度隨之增強,進而推動了以展覽和會議為主、涉及行業廣泛的綜合性經濟形態的發展,從而形成會展業。

會展業是指通過舉辦各種集會和展覽展銷會,能夠帶來明顯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經濟現象和行為的產業。即通過舉辦大型會議、展覽活動,帶來源源不斷的商流、物流、人流、資金流和信息流,直接推動商貿、旅遊業的發展,不斷創造商機,吸引投資,進而拉動其他產業的發展,並形成一個以會展活動為核心的經濟群體。會展經濟從內容上可分為會議與展覽兩個基本組成部分,二者常常融為一體。國際性會議一般以會議為主,但在會議的同期總要結合一些商業化的展覽活動;而國際性展覽會雖以展覽為主,但展出期間各種研討會、專題會等也越來越多。因而會展經濟中的會議與展覽兩部分不能截然分開。

會展業按照產業分類屬第三產業或者現代服務業;在服務中屬於流通中介服務,因而具有參與廣泛和涉及產業門類眾多的特點。會展業是通過會議和展覽等活動而衍生出的相關行業集合體,並在會展的基礎上,賦予其展示的強大功能。在我國,會展業被稱為“朝陽產業”、“無煙產業”,並被經濟學家稱為三大新經濟產業(旅遊業、房地產業、會展業)之一。

會展業是市場配置資源的重要平台和手段,是工商企業家把握商機、開展各項經貿活動、平等創造財富的舞台。會展業隨市場經濟的發展而發展,越是發達的國家和地區,會展業就越發達。近年來,隨著我國市場經濟地位的確立和加入WTO後經濟運行的良性循環,會展業作為一個新興產業脫穎而出,逐漸成為經濟發展過程中新的經濟增長點。我國會展業正以每年20%以上的速度遞增,實現了數千億元的經濟效益,向著國際化、專業化的方向發展。會展業的興起和蓬勃發展,帶動了餐飲、旅遊、廣告、裝飾、服務、通訊、住宿、交通等相關經濟部門的發展,為活躍商貿經濟和繁榮市場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

由於城市發展會展業必須具備相應的條件,必須依托城市的現實基礎,特別是城市的產業基礎、地理位置、服務基礎,隻有在充分考慮自身條件的前提下,才能夠在城市經濟發展過程中恰當、適時地促進會展業的發展。會展業與其他產業一樣,有自身的產業運行規律和條件限製,對舉辦地有著一些硬性要求。一般來說,城市發展會展業首先要有獨特的資源環境,良好的氣候條件。一般會展城市都擁有良好的自然環境和文化環境,或風景秀麗、氣候宜人,或文化底蘊豐厚、人文氣息濃鬱,具有較強的可觀賞性。其次,地理位置優越,交通便捷。會展是商品、資金、技術等物流和信息流的交換與集聚,涉及參展商品、客商以及觀眾的運送和傳輸,因此會展舉辦城市的地理位置和交通狀況至關重要。第三,擁有優勢產業,市場條件好,開放度高。產業發展水平和市場規模是會展經濟發展的基礎,也是構成會展城市的兩個要素。產業優勢愈明顯,品牌效應愈大,展會愈容易吸引參展企業和客戶,從而贏得聲譽,擴大影響。第四,完備的展覽場館,優良的配套設施。展會需展示推介產品,洽談業務,且參展客商多,為此,一個城市擁有設施完備、服務優良的展覽場館是發展會展業的必要條件,同時也需要城市的住宿、餐飲方麵的接待能力以及交通、通訊方麵的設施保障。第五,優質的服務功能。城市隻有具備服務於區域和全國的能力,才能辦好區域性及全國性的展覽。基於以上五點,陝西省的會展業,自然而然地以西安為中心,而其他小城市的會展,大多是群眾性、本地性的露天展覽和具有強烈的本地特征的節會。因此,本節將著重分析西安會展業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