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節 陝西廣播產業(1 / 3)

文化產業已成為當今全球發展最快的產業之一,而廣播影視產業及音像出版產業又是文化產業中的重要的支柱性產業,在全世界範圍內都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業績。近年來,陝西努力把握時機,緊隨世界及我國文化產業發展潮流,大力發展廣播影視文化產業及音像出版產業,逐漸加大投資力度,加強政策引導,不斷擴大市場規模和產業效益,取得了可喜的成就。

陝西廣播影視產業及音像產業主要包括各級廣播電台、電視台、電影廠、電視劇製作、音像出版發行等單位,和這些單位生產、製作、發行的一係列文化及產業產品及其所帶來的各種社會和經濟效益等。從最新的統計數據看,目前,陝西全省共有電影製片廠一家,廣播電台11個,電視台11個,共播出95套廣播節目,122套電視節目。廣播年播出時間達到316548.38小時,電視節目年播出時間達到505405.03小時。廣電係統內從業人員17790人,從業人員報酬26458.83萬元。廣播電視行政事業單位總收入118722萬元,實際創收達到92657萬元;廣電係統企業類單位總收入65448萬元,實際創收65139萬元,營業利潤5385萬元。廣電係統外廣播影視製作機構145個。此外,陝西省還有音像出版單位八家。

由於我國廣播影視產業及音像出版產業體製經營上存在的眾多問題,使得我省的廣播影視產業及音像出版產業發展仍然處於轉型期的探索和起步階段,存在著各種細分產業內部發展不平衡、結構不盡合理等諸多問題,尤其作為西部經濟較為落後地區的廣播影視產業及音像出版產業,麵臨著更多、更強烈、更突出的如何發展問題。因此,我們更應該注重從市場、國內外競爭、政策支持、資金投入、資源整合、人才培養等各個方麵來不斷進行改革,為陝西的廣播影視產業及音像出版產業注入新的活力和希望。

隨著經濟體製改革和市場經濟的逐步深化,廣播產業化經營業已成為我國廣播事業發展的必由之路。中國廣播電視產業在發揮喉舌功能的同時,還能夠創造經濟效益。從1998年起,中國廣播電視產業利稅總額就超過煙草行業,成為國家第四大支柱產業,在國民經濟發展中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經濟屬性越來越明顯。作為文化產業的一部分,廣播電視產業化已經是一個實實在在的現實,已經開始成為一個重要的產業。

2004年3月,國家廣電總局適時頒布了《關於促進廣播影視產業發展的意見》,明確提出,廣播電視可以把經營性資產從事業體製中剝離出來,麵向市場成立公司,與事業部分分別管理、分別運營;允許各類所有製機構作為經營主體進入除新聞宣傳之外的廣播電視節目製作業;在確保控股的前提下,電台和電視台可以進行股份製改造,條件成熟的可以批準上市融資。打造一批競爭力強的大型廣播影視產業集團公司,作為骨幹帶動整個行業的發展。《意見》的出台,對於推動我國廣播事業發展,無疑是一項具有裏程碑意義的重大舉措。

那麼,什麼是廣播行業的產業化經營呢?我們從其產業化經營的本質來看,同時考慮到我國的情況,可以這樣來表述:我國廣播行業的產業化經營就是通過專業化分工、規模化製作和市場化經營,在保證廣播作為黨和國家的喉舌的社會效益的同時,爭取更大的經濟效益,並同時實現對廣播行業社會效益的有力支撐,真正形成廣播行業的良性循環。以陝西人民廣播電台為代表的我省廣播事業在產業化經營上不斷探索,並且取得了豐碩的成果。

誕生於1949年1月5日的陝西人民廣播電台,已經走過了近59年的輝煌曆程。進入21世紀以來,陝西人民廣播電台在新一屆台委會的領導下,堅持科學發展理念,以“忠誠廣播,追求完美”為理想,拚搏奮進,開拓創新,在短短幾年內,創造了高速發展、實現跨越的可喜業績。目前,全台廣播節目共有八套,播出時間153小時,最大聽眾規模達2100萬人,忠實聽眾達1000萬人,年廣告收入過億元,已經成為名副其實的西部強台。

一、廣播節目產品化

對於陝西人民廣播電台來說,產業化首先是節目產品化(隻不過是一種特殊商品)。在節目生產、播出方麵不是想做什麼節目就做什麼節目,想播什麼節目就播什麼節目,而是在堅持正確輿論導向、遵守宣傳紀律的前提下,市場需要什麼節目就生產、播出什麼節目。如兩檔很有影響力的餐飲類節目就是應聽眾和客戶需求而推出,加盟節目理事單位的餐飲企業數量眾多,關注麵廣,而且收聽率高也使得其他類型的客戶在節目中大量投放廣告,節目已步入良性循環。企業的產品生產要講成本核算,節目生產也講成本核算,而且也不僅僅是為自己播出而生產,而是麵向社會、麵向市場,這樣的節目就是產品化成功的例子。

廣播電台生產的節目是一種特殊商品。其價值的實現有四種形式:一是可以直接拿到市場賣錢;二是播出後音響資料的整合及衍生開發;三是播出效應(品牌節目的影響力、名主持人的影響力等)的開發利用;四是通過節目吸引受眾的注意力,然後再把受眾注意力(收聽率)賣給商家(商家根據收聽率在節目中投放廣告)。按照廣電總局的指示精神,節目製作、廣告經營以及廣播衍生產品開發等都可以從事業中剝離出來,進行產業化開發經營。但鑒於當前我國廣播節目市場還沒有形成規模(雖然北京、上海先後出現了從事廣播節目生產銷售的華夏視聽、巴申公司等專業公司,但節目銷售情況並不好,大都采用貼片廣告的形式免費推行),還需一定時間的培育階段這一客觀情況,加之考慮到廣播節目受地域性限製等因素,所以,目前陝西廣播行業的產業化開發,在剛開始起步的階段,著力點沒有放在節目的市場銷售上,而是放在廣告的產業化經營和廣播衍生產品的開發經營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