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節 陝西紙質傳媒業的結構現狀(1 / 2)

一、圖書出版發行業

雖然我省的圖書出版業在探索出版事業向出版產業的轉變過程中取得了很大的成績,例如在健全出版市場競爭機製、整合出版企業資源等方麵取得了很大的進展,但是也還存在著一定的問題,例如國有資本仍然占據著絕大部分比重、出版企業的事業單位色彩過濃等。這些問題都需要在今後的發展中才能逐漸地得到解決。

我國傳統的圖書發行機製基本上是采取新華書店統一經營的集中發行模式。進入20世紀80年代後,特別是進入90年代以後,傳統國營新華書店的發行係統受到了多種力量的衝擊,大量集體、民營及圖書俱樂部等圖書發行主體蓬勃發展,從而為我國的圖書發行引入了市場競爭機製。圖書發行體係的轉變大大促進了圖書的消費需求。

隨著市場競爭的加劇,我國的新華書店係統也開始實施運行機製的轉變,例如在20世紀80年代中期,部分省市的新華書店開始對基層新華書店實行人權、物權和財權的全麵下放,從而形成了基層新華書店各自為政、獨自經營的局麵。沒有將人權、物權和財權明確下放的新華書店係統也由於種種原因而未能形成統一而強大的經營實體。這樣便導致了兩方麵的直接影響:一方麵,新華書店係統雖然擁有眾多的基層經營實體,但是卻不能充分發揮整體的協同優勢;另一方麵,新華書店係統為民營圖書發行企業提供了巨大的發展空間。隨著民營圖書發行企業的發展,新華書店係統也在開始謀求自身的改製和重組,力爭最大限度地發揮新華書店係統的資源優勢。盡管民營圖書企業獲得了一定程度的發展,但由於新華書店係統具備一定的傳統品牌優勢和行政壟斷資源,因此,我省目前圖書發行業仍然維持著以新華書店係統為主、民營圖書發行書店為輔的整體格局。

陝西省新華書店是陝西省新聞出版局所屬的國有自收自支事業單位,實行企業化管理。主營圖書、教材、音像製品和電子出版物。全店現有在職員工200人,下設圖書批銷中心、音像電子出版物批銷中心、教材發行部、儲運部、業務部等五個經營部門和七個職能管理部門,是陝西省目前規模最大、實力最強的一級圖書批發單位。

陝西省新華書店成立於1951年。半個世紀以來,陝西省新華書店曆經了艱苦創業、專業化建設和改革開放的發展過程。在各級黨政領導的關懷支持下,陝西省新華書店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以社會效益為最高準則,為宣傳馬克思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傳播科學文化知識,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績。建店50多年共發行各類圖書50多億冊,金額57億元,總資產2.6億元,固定資產原值達8000萬元,中小學教材的課前到書率達99.7%,在全省圖書發行行業中發揮著主渠道作用,為陝西的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作出了貢獻。

改革開放以來,陝西省新華書店順應時代潮流,大膽探索圖書發行的新路子,推出了一係列旨在轉換機製、強化管理、苦練內功、謀求發展的重大舉措,年年邁大步,步步上台階,各項指標連年突破,綜合實力不斷增強。先後改建了6000平方米功能齊全的圖書音像和電子出版物批銷中心;研製開發了計算機綜合信息係統;興建了西部最大、全國一流、建築麵積2.8萬平方米的出版物流中心——陝西省新華書店教材發行基地,使50年的老店煥發出勃勃生機。

2004年4月21日,新聞出版總署以“新出發〔2004〕503號”批複陝西省新聞出版局,同意組建陝西省新華書店發行集團。

新聞出版總署在批複中指出:“陝西省新華圖書發行集團的組建和運營,要堅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認真貫徹黨的十六大以及十六屆三中全會精神,遵守國家有關法律、法規以及政策。認真落實中央關於文化體製改革的精神,抓住機遇,深化改革,開拓進取,加快發展,努力探索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發行集團發展壯大的有效途徑,保證國有資產的保值增值。在發行集團的機構設置、用人機製、分配製度、管理體製等方麵,要大膽探索,勇於改革,建立現代企業製度,促進發行集團內部運行機製的轉變和資源的合理配置。要通過集團的組建和運營,力爭在社會主義物質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設中發揮更大的作用,為社會主義文化事業的繁榮發展作出積極的貢獻。”

二、報紙出版和發行業

由於特定的曆史原因,我國的報紙出版和發行業也經曆了從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體製向市場經濟體製的轉變。從1987-1991年的5年間,政府監管部門對報紙種數實行嚴格的總量控製政策,此後開始出現了小幅而穩定的增長,隨著報紙出版和發行行業市場化進程的不斷推進,相關的經營主體也呈現出日益多元化的發展趨勢。

陝西省報業協會成立於1992年5月12日。十多年來,省報業協會堅持“促團結,議大事,辦實事”的宗旨,從陝西報業實際出發,圍繞加強報業調研、反映報業呼聲、組織專業交流研討、提高報業管理水平、組織評先選優、樹立學習榜樣、加強對外交流、介紹外地經驗、提高協調服務能力、加強報業凝聚力等方麵,開展了大量工作,發揮了橋梁作用,維護了報業利益,在推動我省報業改革發展方麵作出了貢獻。陝西省報協下的40多家會員報社與時俱進、開拓創新,改革和發展取得了可喜成績,據不完全統計,至2006年底,陝西省報紙發行量已達200多萬份,報業年廣告收入近10億元,報紙年印刷收入3億元。從這些宏觀統計數據來看,整個報紙的發行情況呈現出良好的上升勢頭,說明全省報業經濟家底更加厚實,經濟實力更加壯大。此外,為了滿足消費者的消費需求,尋求報紙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有機統一,我省報紙質量也出現了不同程度的提高,所有這些都為我省報業的後續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