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陝西娛樂休閑業的政策
新修訂的《娛樂場所管理條例》(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令第458號,以下簡稱《條例》)已於2006年3月1日起施行。我省各級文化行政部門要提高對學習、宣傳、貫徹《條例》重要性的認識,結合實際製定切實可行的工作方案。
要嚴格娛樂場所開辦條件,規範娛樂場所審批程序。《條例》明確了對娛樂場所實行娛樂經營許可證製度,這是文化行政部門加強娛樂場所監管的有效手段。各級文化行政部門要嚴格按照《行政許可法》的要求,轉變工作方式,完善製度措施,規範工作流程,嚴格審批程序,把好娛樂場所的準入關。
(一)受理範圍:文化行政部門受理申辦娛樂場所的範圍包括營業性歌舞廳、卡拉OK廳(含量販式KTV)、夜總會等歌舞娛樂場所;含有電子遊戲機的遊藝娛樂場所;營業性多功能綜合娛樂場所;兼營娛樂項目的場所,如賓館、飯店、酒吧兼營歌舞廳、卡拉OK廳等,其兼營部分適用《條例》規定;其他營業性歌舞、遊藝等場所。
根據《條例》第八條的規定,各省、自治區、直轄市文化行政部門參照文市發〔2005〕10號文件關於網吧總量和布局規劃的製定方式的有關規定,於2006年10月1日前提出本地區含有電子遊戲機的遊藝娛樂場所的總量和布局意見報文化部。各地按文化部製定的電子遊戲機遊藝娛樂場所的總量和布局規劃進行審批工作。
(二)審核內容:申辦娛樂場所應當提交下列文件:
1.名稱預先核準通知書和申請報告;
2.投資人、擬任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負責人的身份證明及其沒有《條例》第五條規定情形的書麵聲明;
3.經營場所房屋產權證明或者租賃意向書;
4.經營場所地理位置圖及平麵圖。
申辦中外合資、中外合作經營娛樂場所的,還應當依照外商投資法律法規的規定提交有關文件。
(三)審核程序:受理申請的文化行政部門應當就申請人提交的有關書麵聲明的真實性通過信函或者其他有效方式向相關人員戶籍所在地或常住地的公安部門、街道辦事處、鄉鎮人民政府、原工作單位等進行核查;經核查屬實的,文化行政部門應當到擬設立場所的現場進行實地檢查,檢查娛樂場所的位置是否在禁止的地點設立等。符合條件的,文化行政部門應當依法受理該行政許可申請,並對擬設立場所的有關事項向社會公示,並告知申請人、利害關係人享有要求聽證的權利。利害關係人提出聽證申請的,文化行政部門應當依照《行政許可法》的規定舉行聽證。對符合規定條件、手續齊全、公示和聽證通過的場所,文化行政部門應當予以批準,頒發娛樂經營許可證(許可證式樣、規格參照營業性演出許可證,有關內容及填寫規範見附件),並按規定核定娛樂場所可以容納的消費者數量,其中歌舞娛樂場所的消費者數量根據其營業麵積按人均1.5平米核定。
文化行政部門在頒發娛樂經營許可證前,還應當核驗環境保護行政部門出具的該娛樂場所邊界噪聲符合國家規定的環境噪聲排放標準的有關文件。
文化行政部門受理申請之日起的有效工作日不包括核查申請人等有關人員書麵聲明所用的時間和公示聽證所用時間。
根據原條例已經核準設立的娛樂場所,縣級或者省級文化行政部門應當在2006年9月1日前換發娛樂經營許可證,具體工作安排由各省、自治區、直轄市文化行政部門確定。
各級文化行政部門要按照《條例》規定,及時建立娛樂場所信用檔案和違法行為警示係統,確保因違反《條例》規定被取締或者吊銷娛樂經營許可證的娛樂場所法定代表人、負責人在規定時間內或終身不得投資或者擔任娛樂場所的法定代表人、負責人,形成行之有效的市場退出機製。
要加強娛樂場所管理,引導行業自律。各級文化行政部門應當加大監督檢查力度,及時檢查娛樂場所從業人員名簿、營業日誌的建立和執行情況,認真查閱相關記錄和監控錄像資料,嚴格把握娛樂場所核定人數、是否接納未成年人、未成年人禁入和限入警示標誌的懸掛、從業人員統一著裝、是否超時營業等規定,確保娛樂場所規範經營。
要加大對無證照經營場所的清查力度。對於應當取得而未依法取得娛樂經營許可證和營業執照,擅自從事娛樂場所經營活動的,超範圍經營、擅自從事應當取得娛樂經營許可證方可從事娛樂場所經營活動的,應當依照《無照經營查處取締辦法》第十四、十五、十六條的規定予以處罰。
要加強娛樂場所內容管理,嚴格審查在娛樂場所播放的音樂、曲目、畫麵、使用的電子遊戲以及演出等具有文化內容的文化產品,不得含有法律法規規定的禁止內容。娛樂場所不得使用非法出版的音像製品,不得利用互聯網等技術手段與境外的曲庫聯接。要積極倡導健康文明的娛樂活動,增加娛樂場所的文化內涵,突出民族特色,弘揚先進文化。
要積極扶持、引導行業協會開展工作,充分發揮行業組織的作用,促進行業規範,加強行業自律。
二、陝西娛樂休閑業的發展對策
為使全省文化娛樂休閑產業在新世紀西部大開發中有一個突破性的發展,我們應當采取如下措施:
1.進一步解放思想,轉變觀念,為加快發展文化娛樂休閑產業奠定思想基礎。思想觀念的滯後是製約文化產業發展的首要原因,全省有關部門要進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觀念,以“三個有利於”為標準,堅持“不爭論”和“發展是硬道理”的原則,充分認識發展文化娛樂休閑產業的必要性、重要性和緊迫性,增強危機感和使命感,樹立機遇意識、市場意識、法製意識和大文化產業意識,破除“等、靠、要”的惰性觀念,弘揚自力更生、艱苦創業的精神,走出一條自我發展的新路子。
在加快發展文化娛樂休閑產業中,各級有關部門要采取多種有效形式和方法,認真抓好文化娛樂休閑產業的理論研討工作,並從理論和實踐的結合上充分認識文化娛樂休閑產業的內涵、性質、地位和作用;認識發展文化娛樂休閑產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認識發展文化娛樂休閑產業的機遇和優勢,為文化產業健康發展奠定堅實的思想和理論基礎。
2.進一步加強領導,建立和健全文化娛樂休閑產業的組織機構。各級文化、體育部門和有關單位,都要把發展文化娛樂休閑產業作為一項重要內容,列入議事日程,重視文化娛樂休閑產業的開發和拓展。在充分調查研究的基礎上,采取得力措施,解決文化娛樂休閑產業發展中的難點和重點問題,並把發展文化娛樂休閑產業的成效作為考核領導班子和幹部實績的內容之一,切實加強對文化娛樂休閑產業工作的領導。
要建立和健全文化娛樂休閑產業的組織機構。各級文化、體育部門和各有關單位,要抓住機構改革的有利時機,切實抓好文化娛樂休閑產業的領導、組織、機構、人員、製度和責任的落實工作,從產業發展的需要出發,爭取設立專門的組織機構負責文化娛樂休閑產業工作;條件暫不具備的產業單位要落實兼管機構和專人負責此項工作,為文化娛樂休閑產業的發展提供有力保證。
3.製訂發展規劃,落實文化娛樂休閑產業政策。各級文化、體育部門要通過調查研究,認識並掌握文化娛樂休閑產業的發展規律,結合當地實際,盡快製訂和完善發展文化娛樂休閑產業的具體規劃。
製定規劃應遵循的原則:堅持“二為”方向;遵循文化娛樂休閑自身發展規律;遵循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一般規律;堅持改革精神,體現政府職能的轉變;堅持雙重目標的原則,力求社會和經濟效益的統一;堅持文化、體育與經濟協調發展的規律,建立開放型、多層次、有特色的社會主義文化娛樂休閑產業服務體係。
文化娛樂休閑產業政策是發展文化、體育產業最重要的保證。各級文化、體育部門要積極主動地爭取各級領導和有關部門的支持,切實抓好已有文化娛樂休閑產業政策的落實工作。用足用活文化政策,發揮自身優勢,多渠道、多形式地擴大招商引資,開拓社會辦文化娛樂休閑的投資融資政策。
在落實已有文化娛樂休閑產業政策的同時,要積極創造條件,爭取新的優惠政策,如:爭取建立我省文化娛樂休閑產業發展專項基金,提供產業發展的周轉金,支持重點項目和支柱產業。
4.建立充滿活力的文化娛樂休閑產業運營機製。建立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製相適應,與現代經濟和社會發展水平相適應的新的文化娛樂休閑生產管理體製和經營機製,是發展文化娛樂休閑產業的必然要求。各級文化、體育部門和有關單位,要抓住機構改革的機遇,轉變政府職能,理順文化產業的管理體製;推進對現有文化娛樂休閑產業單位的體製改革,大膽探索適合不同類型文化產業的發展模式;建立麵對市場充滿活力的發展機製,如法人負責製、人員聘用製、投入產出機製、科學決策機製、市場競爭機製、激勵機製和約束機製等,促進現代企事業製度的建立。
針對我省文化娛樂休閑產業規模小、效益差的現實狀況,特別要采取聯合經營、股份製和股份合作製等有效形式,擴大其規模,向規模要效益;通過市場組建跨地區、跨行業、跨所有製和跨國經營的市場競爭力較強、規模化經營效益較好的文化娛樂休閑產業集團。
要結合實際繼續推行和完善經營創收目標管理責任製、經營項目法人代表負責製、經營創收財務管理法人代表負責製等形之有效的規章製度,強化和落實獎懲辦法,充分調動社會發展文化娛樂休閑產業的積極性。
要繼續完善文化娛樂休閑市場的法規建設,大力支持積極向上的文化娛樂休閑經營活動,不斷優化文化娛樂休閑業的結構,挖掘培育具有地方特色的優秀娛樂休閑方式,開發科技含量高的文化娛樂休閑項目,在全省形成結構合理、門類齊全、品位高雅、管理科學的文化娛樂休閑服務體係。
5.造就高素質的複合型人才。我省文化娛樂休閑產業發展緩慢的原因之一,就是缺乏經營管理人才、文化娛樂休閑經紀人才。各級文化、體育部門和各文化、體育產業單位,都要高度重視文化、體育產業人才的培養、選拔、使用和管理工作,采取多種形式,搞好人才培訓工作,提高經營管理人才素質。完善用人機製、分配機製、激勵機製,創造人盡其才、才盡其用的良好環境,造就一支素質高、作風硬、具有駕馭市場經濟能力的文化產業經營管理人才隊伍,促進文化生產力的發展。
6.充分發揮西安作為省會中心城市、曆史文化名城、世界文化古都和全省文化娛樂休閑產業的重要集聚地的特色優勢,加大曆史和傳統文化的深層開發,增強現代文化的整體實力,把西安建成中國文化娛樂休閑產業的重要基地和西部文化娛樂休閑產業的中心城市,形成對全省文化娛樂休閑產業發展強勁的中心輻射和龍頭帶動作用。
7.要依托民間資本優勢,下大力氣改變目前娛樂市場“散、亂、小”的狀況,進一步開發新的娛樂項目,實現娛樂產業升級,促進我省娛樂業朝著健康規範、規模化、綜合性、高檔次方向發展。
8.完善文化娛樂休閑產業扶持政策。抓緊研究製定文化娛樂休閑產業投融資政策,充分運用信貸、稅收等經濟手段,積極引進外資、調動民資參與文化娛樂休閑產業建設,加快形成多渠道、多形式的文化娛樂休閑產業投入機製。積極探索以市場化運作方式發展文化產業的新途徑、新機製。通過輿論引導和政策引導,廣泛動員社會資金,建立各種類型的文化發展基金;積極組建股份製文化企業,引入風險投資機製,鼓勵、引導企業和個人對文化娛樂休閑產業的讚助和投資;開發利用文化品牌的無形資產,重視發揮文化名人效應,建立文化娛樂休閑產業資產評估體係。政府要采取多種形式積極有效地介入對文化娛樂休閑產業的扶持,可以采取直接投入和籌集各類資金的辦法,舉辦一些具有較大影響的文化娛樂休閑活動;實施文化企業稅收扶持政策,通過製定相關法規和政策,對文化娛樂休閑產品的生產經營給予稅收等方麵的優惠。
9.文化娛樂休閑園區和基地發展重點。整合優勢資源,引導各方資金,集中力量建設若幹文化娛樂休閑園區和產業基地,發揮其產業集聚和孵化功能,使之成為陝西發展文化娛樂休閑業的重要支撐和示範基地。
總之,我省文化娛樂休閑產業要大力支持積極健康、豐富多彩的大眾化娛樂休閑項目和經營活動的發展,不斷優化文化娛樂休閑產業的類型結構和規模結構,引導娛樂休閑場所走向超市化、連鎖化、規模化、品牌化。積極鼓勵發展麵向青少年和老年人的健康有益的文化娛樂休閑活動。在深入挖掘傳統優秀文化娛樂休閑方式的基礎上,有選擇地吸納和引進國外文明健康、科技含量高的現代化文化娛樂休閑項目,提升文化娛樂休閑品位和科技水平。加強法規建設和執法工作,形成有陝西特色和區域特色並與國際娛樂休閑業在運作方式上接軌的特色性文化娛樂休閑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