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開放以來,人們的生活方式、生存觀念、生活質量發生了很大變化,隨著人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生活需求,社會對藝術人才的需要越來越多,對藝術人才的要求也越來越高,藝術培訓業因此而呈現出強勁的發展勢頭。
一、藝術培訓的概念
藝術培訓是對於文學、雕塑、舞蹈、繪畫、戲劇等的培養訓練。而按照我們現在對於文學藝術的界定,常常會把文學和藝術分開。但是,文學與藝術淵源極深,不應分割。而且,隨著時間的推移,社會的發展,藝術的內容也在不斷地發生著變化,至少是發生著次序上的變化,即有些原來十分重要和流行的藝術,到後來變得似乎不那麼重要和流行了,而有些原來不那麼重要和流行的藝術,卻變得十分重要和流行了,前者如戲曲,後者如影視。按照現代的觀念,我們可以這樣來作解釋:藝術培訓即是指對於文學、舞蹈、美術、音樂、戲劇等方麵的培養和訓練。
二、陝西藝術培訓業與藝術教育
藝術培訓業是藝術教育的分支,是藝術教育的有機組成部分。2001年6月13日,陝西省文化廳《關於印發〈陝西省文化產業發展“十五”規劃〉的通知》第四條,在藝術教育業中,專門提及藝術培訓業:“積極支持社會興辦藝術教育,大力開拓文化藝術培訓市場。形成學曆教育和非學曆教育、專業教育和普及教育並舉的覆蓋全省、麵向全國、連接國際的開放型藝術教育網絡體係。”由此可見,藝術培訓業雖與藝術教育業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但又有著自身的短平快特點。“短”是指它接受教育的時間,藝術培訓一般幾天、幾月、半年、一年等,也有利用周日、節假日或者下班以後業餘時間和夜間進行培訓,時間短而易操作;“平”指它的普及性,一般有某種藝術愛好的人都可以接受某種藝術培訓,且培訓單位有學校、工會、藝術館、青少年宮或個人,組織形式十分靈活;“快”不但指受訓時間短,且其相關手續的辦理十分簡單,有的一紙結業證,便是接受培訓的依據。這種“短平快”的藝術教育形式,深受廣大組織單位和接受培訓者的歡迎。
2001年10月,《陝西省文化產業第十個五年計劃發展綱要》中,把藝術培訓業作為一種新興的產業提了出來。事實上,藝術培訓以前就有,隻是它以義務培訓為主,沒有從產業的角度來考慮、安排和發展。像以前的藝術館、文化館和工會組織的群眾藝術培訓多屬於這種形式。我省藝術培訓業的提出,基本和中央是同步的。也就是說,我國和我省藝術培訓業的正式提出和誕生,應該是2001年年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