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勒進攻並州受挫,留下部分軍隊守護薊城,帶上王浚率大軍回到襄國。王浚誓死不降,在鬧市被斬時,怒發衝冠,慷慨陳詞:“我乃大晉大將軍,豈能屈就於小胡。我王浚雖死猶榮!”

王浚已死,別駕杜村,將軍孫緯、張三等聚議幽州的前途。

杜村說:“王浚自取其禍,幽州群龍無首,我等奈何。”

孫緯張三麵麵相覷。孫緯道:“現在朝中能與石勒劉聰匹敵的隻有劉琨了。可劉琨遠在晉陽,又是勢單力薄,無暇顧及幽州。奈何。”

張三說:“幹脆我們自己幹。”

杜村說:“幽州自古就是大州,需要有名望的人來統領,此人既要有在朝中的威望,又要有軍事實力。我輩自愧無能。”

張三忽然想起什麼,說道:“我前陣子碰到鮮卑左賢王段匹禪了,我看他倒是個人物。”

杜村孫緯眼睛一亮,早就聽說鮮卑左賢王對晉室忠心耿耿,眼下再也沒比他更合適的人選了。三人擊掌為盟,齊聲道:“好,我們就推薦他!”

段匹禪受到邀請,與弟弟段文鴛、段叔軍等人率領帳下兵馬開到薊城,奇襲石勒守軍,奪回城池,就任幽州刺史。

街頭上,段匹禪眼見薊城被破壞的不成樣子,一邊組織軍民自救,一邊考慮著抗擊劉聰石勒的大業。整個北方已經一盤散沙。本族當中,哥疾陸眷作為大單於,隻關心他自己的事情,致使兄弟離心離德。堂兄段末柸投靠石勒,野心勃勃。唯有劉琨高舉抗擊劉聰漢軍的大旗,是可以信賴的力量。劉琨官拜司空,都督並冀幽州諸軍事,有了他的支持,就會事半功倍。

回到府上,段匹禪立即給劉琨寫信,言辭懇切,表達對晉室的擁戴。寫好了信,段匹禪把段文鴛叫到跟前,囑咐說:“此信至關重要,由你親自送去我才放心。”

段文鴛說:“愚弟才疏學淺,不知能否擔此重任。”

段匹禪道:“弟切莫推辭,你才思敏捷,將來前程必在我之上。”

兄弟倆又小聲交談了幾句,這才分手。

……段文鴛跋山涉水,行程近半月,達到陽曲,聽說劉琨大營又轉回晉陽,一路找來。劉琨聞訊大喜,親自出府門迎接。兩人相見,言語相投。段文鴛見劉琨長者風範,劉琨看段文鴛年少颯爽,很快成為忘年交。劉琨詳細詢問了幽州的情況,並向他介紹了晉陽的狀況。

劉琨細細閱讀了段匹禪的信,滿意地道:“雖然沒與你的這位段匹禪兄見麵,但從信中足見他對大晉的忠誠。我越石最欣賞這種識大體,明大義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