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1章 溝通要講究技巧(2)(1 / 3)

以了解對方的人品及思想為目的的麵談中,為了要能在有限的時間內盡可能地抓住主要準確的信息,就有各種深層的方法被使用著。其中有一種被稱為壓近麵談的方法,這是一種向麵談者——提出令他不快的問題,或是將對方置於孤立狀態而迫使他做二者擇一的決斷的方法。總而言之,就是“虐待對方”,將之趕入危機的狀況中而視其反應的方法。

對方故意將話題岔開,大致上有三種情形。其一是因為完全不留神而岔開了,其二為突然產生出乎意料的聯想而岔開,另一種則是故意將話題引到別處的情形。這些情形都表明說話者目前的興趣和精力已轉向岔開了的話題上。因此,對於對方的談話不要在中途截斷,讓他繼續一段時間。如果是第一種情形的話,不久之後對方對於究竟何者才是正題也感到非常詫異。第二種情形中,因為本人並沒有忘記本題,所以能自然地了解到其聯想與本題的關係。而如果在隔一段時間之後仍然不能回到本題的話,就可以判斷為第三種情形。依此種方法可以了解到,乍看之下是很浪費時間精力的“離題談話”,也是可以成為讀出對方心理的一個絕好機會。

完全脫離目的的閉談,就如同看似沒有目的的進攻,提供了看清對方本意的線索。如果對方加入了閑談中,則可視為接受己方態度的表現。假設對方並不參與閑談,那麼對於己方所引出的閑談,對方應該表示出一些反應。視其反應,己方就可以決定是進是退、或是再進一步試試看等,以改變自己的戰術。

為了拉近與初次見麵的對象之間的距離,將話題指向有關對方的過去或出生故鄉等,這也是可以的,但那並不一定都是對方所願提及的往事。有時,這些事是他心靈上的創痕,在那種情形下,對方也會將深藏於自己內心的不快和憂慮表現在表情或實際行動的細微之處。因此,一邊談話也要一邊注意這些信號。

誇獎的言詞、恭維話,並不都是單純可喜的。一被別人稱讚就立刻上當的,會被認為是太簡單,太幼稚。然而,若是露骨地表示出猜疑心並冷冷地應對,這也會破壞交際的氣氛。因比,最順當的方法是先謙虛一番,然後繼續保持著探索對方真意何在的姿態。由此就能夠找出對方隱藏於讚賞言詞內部的觀察之心,並且判斷出他是否對你懷有敵意或某種企圖。

“知彼知已,百戰不殆”,如何與人打交道,如何了解對方的心理活動,是掌握處世技巧的第一課。掌握“讀心”術,是建立成功人際關係的秘訣。

熟悉下象棋的人都有這樣的經驗,若你想贏得這盤棋,除了要清楚棋盤上的棋子外,還必須要看透對方下這步棋的用意,並進而判斷出其後的布局,方能最後贏棋。正所渭“高手前後看三步”,講的就是這個道理。

“讀心”亦然,既不能僅看表麵和片斷,更不能僅從無意中聽到的一句話就輕率地斷定是對方的肺腑之言,其實這或許正是對方為了掩飾自己的行動而故意施放的“煙幕彈”。一定要記住,人心是無法僅從浮淺的表麵所能夠了解的。

向陌生人微笑

在我們的生活中,我們接觸的不光是家人、熟人、朋友,我們還會接觸很多的陌生人。其實許多我們的熟人、朋友,甚至我們的配偶,在原來也是陌路相逢的人。我們都懂得對親人朋友要有慈愛和友善之心,會很自然地微笑麵對他們。

但在與陌生人相處時,許多人會習慣板起自己的麵孔,一副“井水不犯河水”的架式。這也許是人的一種本能,一種避免受到來自陌生的外界侵犯和傷害的自衛本能。也許是一種維護自己原本虛弱的尊嚴的需要。

這種情形,在現代都市表現得十分普遍。住在高層住宅樓裏,相鄰的人家竟老死不相往來,住了幾年,仍是相互陌生。走在路上,遇到他人摔倒,也會視而不見,抽身繞過。我們感歎著人與人之間的冷漠,我們自己卻也常常冷漠地對待那些我們不認識的陌生人。

美國著名記者阿迪斯·懷特曼指出,害怕陌生人這種心理,我們大家都會產生,例如在聚會上我們想不到有什麼風趣或是言之有物的話可說的時侯;在求職麵試中拚命想給人好印像的時侯。事實上,無論何時何地,我們遇上看來有趣的人時,心裏都會七上八下,不知該怎樣打開話匣子。

多年來,阿迪斯以記者身份往返世界各地,他和陌生人的談話有許多是畢生難忘的。他說:“這就好像你不停地打開一些禮物盒,事先卻完全不知道裏麵有什麼。老實說,陌生人引人入勝之處,就在於我們對他們一無所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