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外之風波(十二)(2 / 2)

這般安排下來,傷兵們從一個拖累家裏的廢人,變成了每月有工錢,別說不再受人白眼,甚至還成了香餑餑,娶了媳婦,生了娃子,日子真是想不到的好。

以前,他們進城去走動,有人願意讓他們搭個車都讓他們感激莫名。但如今,他們走進哪個酒樓都能用八錢銀子吃到一兩銀子的好飯菜。路過茶攤,喝完茶都不會收錢。

若是退伍的兵卒進作坊和鋪子做工,東家都會因而減免稅賦,自然他們也成了香餑餑。

而這一切都是托了皇後娘娘的福氣,皇後娘娘說了,他們為國流血,大元就不能然給他們流淚,他們是整個大元都要禮待的英雄。

當初東征結束,喜洋洋那麼貴的酒樓可是連開了十日的流水席犒賞他們。就是如今,逢年節喜洋洋也會有額外的吃用之物發下來。

大元開國幾百年,為國捐軀,為國傷殘的兵卒無數,但隻有他們才有這樣的榮耀。

但如今,為了他們擦去眼淚,抹去傷痛的皇後娘娘,卻因為一個什麼狗屁官員上了吊,留下一封信,就要被冠上禍國殃民的名頭。

他們如何能忍得?

是不是他們也拿條繩子,吊死在宣武門,留下書信說某個一品大員坑害百姓,這一品大員就要被去了烏紗帽。

那這天下豈不是亂套了?

不成,他們要為皇後娘娘撐腰去。

皇後娘娘能替他們出頭,他們如何會因為愛惜自己的好日子,對皇後娘娘的難處視而不見。

於是,背了行囊,拿起已經生鏽的刀槍,越來越多的老兵傷兵慢慢彙集在一起,出發趕去了京都。

第一個趕到京都的,還是惦記閨女的鐵夫人。

侯府裏,照舊是刀嬤嬤在打理後院。突然接到主子回府,倒也沒有驚慌,但接到前院,眼見主子神色很是憔悴,忍不住心疼道,“夫人,老奴信裏不是說了嗎,娘娘好著呢,就是擔心您惦記,這才送了個信兒。您這麼著急趕回來,累壞了身體可如何是好?娘娘怕是也要怪老奴多嘴呢。”

鐵夫人擺擺手,開口就道,“如今怎麼樣?可有旁的事?”

刀嬤嬤無法,隻能趕緊給藍天沁行禮,然後扶了老夫人的手一邊往院裏走,一邊說道,“三日前,陸謙大人回京,給公主和皇子們帶了兩隻小狗,結果小狗吃了點心死掉了。娘娘大發雷霆,杖斃了一個宮女。然後,前日國公爺回老熊嶺,把皇子和公主們都帶走了。想必娘娘也覺得事情有些麻煩,不想皇子公主們被波及。”

鐵夫人皺著眉點點頭,還要問詢的時候,卻是突然瞪了眼睛,驚叫一聲,“不要,這個死丫頭定然是…”

她罵到一半,到底還是不好繼續說下去,隻能趕緊趕緊回身吩咐兒媳,“分四百鐵騎順著北下的官路,快馬追上國公府的車隊,一路護衛,直到國公爺一行平安抵達老熊嶺。”

“是,娘,您別擔心,左右在京都也沒事,我帶人親自去追。”

藍天沁爽快接下了這個差事,末了也不等鐵夫人再說什麼,轉身就走。

很快,讓京都人驚覺鐵夫人歸家的鐵騎又分出一半,風一般跑出了京都。

“夫人,您是擔心小主子們有危險?”

刀嬤嬤臉色有些白,壓低了聲音問出口,還是有些不能相信。

“到底是誰有這麼大的膽子,不會吧?”

“怎麼不會,若是沒人從中作梗,堂堂一國皇後,誰又敢往她頭上潑髒水?”

鐵夫人眼底帶了三分冷酷,“皇上獨寵小米六年,有些人的耐心也是耗盡了。即便這場風波沒有朝中之人參與,也少不了他們的推波助瀾。”

刀嬤嬤生怕氣到主子,不敢再問,隻是撿好聽的說,“娘娘一點兒也沒受這次的事影響,昨日還烤了月餅送來一盒子。據說正為中秋的節禮忙碌呢,若不是要等著夫人回來,老奴都進宮湊個熱鬧了。”

果然,這話讓鐵夫人皺著的眉頭鬆開了三分。

“小米是個心裏有數的,這般就好,記得給宮裏送個信兒。明日一早,我就進宮。”

“好,”刀嬤嬤又誇讚起藍天沁,“侯爺夫人嘴上說的厲害,其實同娘娘相處最好呢,剛到京都,不辭辛勞又北下了。”

“是啊,她也是個好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