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世界古代文學作家1(2 / 3)

埃斯庫羅斯是古希臘悲劇的真正創始者,恩格斯稱他為“悲劇之父”。他使悲劇具有深刻的思想內容和完備的形式。他首先采用三部曲的悲劇形式,每部既能獨立存在,各部之間又有緊密的聯係。據說,布景、莊嚴的舞蹈、高底靴和輕飄鮮明的服裝都是埃斯庫羅斯首先采用的。

埃斯庫羅斯的人物都是巨人式的,但一般說來,他們的性格固定不變。他的悲劇富於抒情氣氛,不大注重情節的戲劇性。他的風格莊嚴崇高,詞彙豐富,但有時顯得堆砌。

阿裏斯托芬在他的喜劇《蛙》裏對埃斯庫羅斯推崇備至,認為他的悲劇有很大的教育意義。他的作品在19世紀受到廣泛的重視。據說,埃斯庫羅斯是馬克思最喜歡的作家之一。

歐裏庇得斯

歐裏庇得斯(公元前485?~前406),古希臘三大悲劇作家之一。出生在雅典領土阿提卡東海岸佛呂亞鄉,貴族出身。他學習過繪畫,熱心於自然哲學,與蘇格拉底和一些詭辯派哲學家交往,被稱為“劇場裏的哲學家”。他晚年由於反對侵略戰爭,對神抱懷疑態度,以致不見容於雅典當局,到馬其頓國王宮中做客,後來死在那裏。他大約寫過92部悲劇和薩堤洛斯劇,現存有《美狄亞》、《特洛亞婦女》、《伊菲革涅亞在陶洛人裏》、《希波呂托斯》等18部悲劇,得過5次戲劇獎。

歐裏庇得斯的作品反映了奴隸主民主製發生危機時期的雅典社會。他主張維護民主製的一些重要原則,認為全體公民在法律麵前應一律平等,人人都應有發言權,他也同樣譴責僭主。但他和前兩個悲劇家不同。埃斯庫羅斯熱烈擁護民主製,索福克勒斯對民主製的信心已發生動搖,歐裏庇得斯則深切體會到民主製所產生的嚴重弊端。他受到詭辯派進步思想的影響,對於雅典城邦對外侵略、對內壓迫的政策,對於當時的婦女地位和宗教意識都發生了懷疑。他說神是“古老的謊話”,甚至認為,“奴隸身上隻有一件東西不體麵,那就是奴隸這名稱。”在歐裏庇得斯看來,決定人的命運的不再是神,而是人自己。歐裏庇得斯在某些地方超出了奴隸主民主製的限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民大眾的民主要求。但他也沒有完全擺脫舊思想的束縛,仍舊保留了一些傳統的宗教觀念。

歐裏庇得斯和其他的悲劇家一樣,也借用現成的神話和英雄傳說的情節進行創作,但他改變了這些傳說的性質。希臘眾神在詩人筆下失去了神性而無惡不作;古代的英雄也失去他們的莊嚴而變得厚顏無恥、自私自利;特洛亞戰爭也失去了英雄主義的色彩而成為野蠻殘酷的侵略戰爭。這種不同的處理,一方麵是由於詩人的意圖在於托古喻今,另一方麵也是由於詩人對理想化了的傳說發生懷疑。

歐裏庇得斯深切關懷婦女的命運,他現存的悲劇中有12部是寫婦女的,其中最重要的是《美狄亞》(公元前431年)。科爾喀斯公主美狄亞不顧一切愛上了伊阿宋,幫助他殺死了她的兄弟,搶去她父親的金羊毛,然後隨他來到希臘,和他結婚。劇本開始時,伊阿宋將另娶科任托斯公主,遺棄美狄亞,科任托斯國王還要把她驅逐出境。美狄亞痛苦得幾乎發狂。她起初和伊阿宋爭吵,後來假意與他和解,打發兩個兒子把兩件浸沾毒藥的禮物送給新娘,害死了新娘和國王。為了懲罰伊阿宋,使他斷絕後代,美狄亞在痛苦中殺死了她的兩個兒子,自己乘龍車逃往雅典。

在英雄時代和氏族社會解體時期,婦女的地位還相當高。到了公元前六世紀至五世紀期間,私有製的發展使家庭製度鞏固下來,婚姻已經固定為一夫一妻製。但一夫一妻製隻對婦女有約束,男子則可以把妻子關在家中,自己在外胡作非為,或隨便把妻子遺棄。婦女的地位幾乎和奴隸相等,她們的生活是痛苦的。《美狄亞》一劇反映了當時婦女的處境,美狄亞在劇中說,“在一切有理智、有靈性的生物當中,我們女子算是最不幸的。”歐裏庇得斯對這種不平等的社會現象表示憤慨,他讚成婦女起來反抗。

美狄亞是一個聰明倔強、有辦法、有膽量的女性。她是外國人,得不到城邦的保護,在離鄉背井、隻身無援的處境中被丈夫遺棄,又遭到國王的迫害。她對丈夫的強烈的愛轉化為強烈的恨,甚至不惜犧牲自己心愛的兒子,以圖報複,向社會提出抗議。她複仇的方式固然是殘酷的,但這是社會把她逼到這個地步的。

伊阿宋本來是一個取金羊毛的英雄,也很愛美狄亞。回國後,他貪圖權勢和錢財,變成了一個喜新厭舊的小人和野心家。他忘恩負義,遺棄了美狄亞,還處處為自己的背叛行為辯護。

歐裏庇得斯善於描寫熾烈的感情。美狄亞的愛和恨都超出了一般的感情,合唱隊以中庸之道婉言相勸,也不能使她平息。從這部戲裏可以看出,社會動蕩引起了人們心理的變化,中庸適度的平衡感打破了,代之而起的是騷動激烈的感情,近乎變態。歐裏庇得斯的悲劇反映了這種情緒。

歐裏庇得斯一般不甚注重結構,但這部悲劇的結構比較完整。在劇中,崇高和莊嚴的傳統氣氛消失了,隻有冷酷無情的實際生活景象。劇本的前半部著重描寫美狄亞被逼而瀕於絕望的情緒,後半部著重描寫美狄亞心中對丈夫的恨和對兒子的愛的激烈鬥爭和她的複仇行動,氣氛可怖。

《特洛亞婦女》(公元前415年)也是歐裏庇得斯的名劇。這個劇本假托特洛亞戰爭的故事,反映了雅典人在公元前416年攻下守中立的墨羅斯島、大肆殺戮的曆史事實。劇中描寫特洛亞城被焚毀,男子被殺盡,婦女淪為奴隸,赫克托耳的幼子被希臘人從城牆上扔下來摔死,景象很悲慘。劇中抒情氣氛濃厚,心理描寫深刻,但各場之間的聯係比較鬆散。

歐裏庇得斯的劇作標誌著舊日的英雄悲劇的結束。悲劇到了他的手中,現實的社會問題才提得特別鮮明,特別廣泛。索福克勒斯曾經說,他自己的人物是理想的,歐裏庇得斯的人物是真實的。這句有名的話指出了希臘悲劇發展的一個方麵。歐裏庇得斯首先描寫日常生活,甚至把農民、奴隸、兒童和仆人作為悲劇中的人物。歐裏庇得斯還善於描寫人物的心理,特別是婦女的心理。他的語言自然流暢,接近口語,富於感情。

歐裏庇得斯生前不大為同時代人所了解,死後的名聲比較大。阿裏斯托芬在《蛙》裏指責歐裏庇得斯不應描寫婦女的激情和不健康的心理,但也承認他在戲劇藝術上有某些長處。亞裏士多德對歐裏庇得斯有許多指責,但也稱讚他善於運用日常語言,善於造成悲劇的效果,引起觀眾的憐憫和恐懼。歐裏庇得斯的戲劇對古希臘“新喜劇”、羅馬文學和後世歐洲文學有很大的影響。

阿裏斯托芬

阿裏斯托芬(公元前446?~前385?),古希臘著名喜劇作家,家住雅典,擁有土地。他交遊甚廣,是蘇格拉底和柏拉圖的朋友。詩人敢於在劇中抨擊雅典的當權人物,特別是克勒翁;曾被控告侮辱了雅典公民和城邦,但他並不退縮,仍舊繼續諷刺他們。他寫過44部喜劇,得過7次獎,現存11部。

阿裏斯托芬的喜劇觸及當時的一切重大政治問題和社會問題,反映了雅典奴隸主民主製危機時期的社會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