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高血壓的中醫治療1-4(1 / 3)

第二章高血壓的中醫治療1-4

常用降壓中藥複方

選擇中藥方劑,講究的是理、法、方、藥,這是中醫辨證論治的全部過程。辨證是根據臨床表現,辨別其病因病機、病性病位,論治是辨證清楚後,確定治療方法,選用適宜的藥物組成方劑。

複方是由多味藥物或多個方劑組成的中藥方劑。在高血壓病的祖國醫學辨證分型方麵,醫家做了不少研究工作,有以陰陽分型的,有以髒腑分型的,也有以虛實分型的等等,目前尚未取得一致意見。衛生部於1993年頒布的《中藥新藥高血壓病臨床研究指導原則》中將高血壓分為肝陽上亢、陰虛陽亢、陰陽兩虛和痰濕壅盛四型。故治療用藥需根據證型選擇,並根據不同症狀加減。

肝陽上亢型

主證:頭暈,頭痛,頭脹,麵部潮紅烘熱,耳鳴,目赤,口苦,煩躁易怒,有時失眠,舌質紅,苔薄黃,脈象弦數或弦滑。

治法:平肝潛陽,熄風除熱。

主方:天麻鉤藤飲加減。

藥物:天麻9克,鉤藤30克,黃芩9克,生石決明30克,牛膝12克,杜仲15克,寄生20克,山梔9克,茺蔚子6克,夏枯草9克,珍珠母30克。

若眩暈頭痛劇者,可酌情加羚羊角、龍骨、牡蠣等,以增強平旰潛陽熄風之功;若口幹舌燥者加麥冬12克,元參12克。也可口服中成藥腦立清或龍膽瀉肝丸,每次6克,每日2~3次。

陰虛陽亢型

主證:眩暈,頭痛,頭重腳輕,耳鳴健忘,五心煩熱,心悸失眠,舌質紅,苔薄白,脈弦細而數。

治法:育陰潛陽。

主方:杞菊地黃湯或知柏地黃湯加減。

藥物:生熟地各18克,枸杞子12克,菊花12克,山萸肉9克,山藥15克,丹皮9克,龜板15克,牡蠣30克,丹參15克。

若眩暈頭痛重者加石決明24克,蔓荊子12克;失眠心悸者加炒棗仁30克,夜交藤30克,便秘者加何首烏30克,火麻仁30克;肢體麻木者加稀薟草15克,赤芍9克;手顫者加地龍9克,全蠍9克。也可用中成藥杞菊地黃丸,每次口服9克,每日2~3次。

陰陽兩虛型

主證:頭暈眼花,耳鳴心悸,腰酸腿軟,步態不穩,口幹咽燥,畏寒肢冷,失眠多夢,夜間多尿,陽痿滑精,筋惕肉咽,舌淡或紅,脈弦細。

治法:育陰和陽。

主方:二仙湯加減

藥物:仙茅12克,仙靈脾12克,當歸9克,知母9克,黃柏9克,巴戟天12克。

若偏於陰虛,見有手足心熱,口幹咽燥,舌紅少苔,脈弦細數等的可加龜板15克,旱蓮草9克,女貞子9克。偏於陽虛,見有四肢不溫,乏力,便溏,尿清長,舌淡,脈沉細等的可加鹿角膠9克,附子9克,杜仲15克。也可口服金匱腎氣丸,每次1丸,每日2~3次。

痰濕壅盛型

主證:手足麻木,拘急,口眼喁斜,語言不利,甚至半身不遂,舌苔白膩,脈象弦滑。

治法:宜熄風化痰。

主方:半夏白術天麻湯加減。

藥物:半夏9克,白術12克,天麻9克,茯苓20克,陳皮9克,澤瀉20克,車前子15克,鉤藤15克,砂仁6克,石菖蒲9克。

疼痛明顯者加蔓荊子9克,食少加炒穀麥芽各30克,胸悶加瓜蔞20克,薤白9克。

另外,還要根據患者的年齡發病特點及並發症選擇或加減用藥。

高血壓常用中成藥

山菊降壓片(山楂降壓片)

藥物組成:山楂、澤瀉、小薊、菊花、夏枯草、決明子等。

特點:平肝潛陽。用於陰虛陽亢所致的頭痛眩暈、耳鳴健忘、腰膝酸軟、五心煩熱、心悸失眠;高血壓病見上述征候者。

注意事項:偶見胃脘部不適,一般可自行緩解。

牛黃降壓丸

藥物組成:羚羊角、水牛角濃縮粉、冰片、黨參、決明子、薄荷、珍珠、人工牛黃、白芍、黃芪、川芎、甘鬆、鬱金等。

特點:清心化痰,平肝安神。用於心肝火旺、痰熱壅盛所致的頭暈目眩、煩躁不安、頭痛失眠;高血壓病見上述征候者。

注意事項:腹瀉者忌服。

穩壓膠囊

藥物組成:地龍、冬蟲夏草、決明子、石決明等。

特點:滋陰潛陽。用於高血壓屬陰虛陽亢型,症見頭痛、眩暈、心悸等。

注意事項:

(1)輕型高血壓或臨界高血壓日服3次,每次1粒,起降壓、穩壓作用。

(2)已服用西藥降壓者,可配合本品治療,至血壓平穩後,逐步減少西藥量並維持。

(3)高血壓病患者應定期做檢查,並在醫生指導下服用本品及西藥。

(4)本品滋陰力強,胃寒或過敏者服用本品如出現便溏、腹瀉現象可減少用藥量或對症處理。

降壓平片

藥物組成:夏枯草、葛根、珍珠母、菊花、淡竹葉等。

特點:降壓、清頭目。用於高血壓及高血壓引起的頭暈、目眩。

注意事項:偶有口幹、惡心、腹部不適等反應,停藥後可自行消失。個別患者可出現血小板減少,停藥後可恢複。有出血傾向者慎用。

龍膽瀉肝丸

藥物組成:龍膽、黃芩、梔子、澤瀉、木通、當歸、生地、柴胡等。

特點:具有清肝火,瀉濕熱的作用。適用於年齡較輕,病程較短,見頭痛、頭脹、頭熱、小便短赤、舌紅苔黃等肝經實熱的高血壓病。

注意事項:注意長期服藥腎毒性。

當歸龍薈丸

藥物組成:當歸、龍膽草、梔子、黃連、黃柏、黃芩、蘆薈等。

特點:具有清肝瀉火、通便導滯的作用。適用於體質壯實,麵紅目赤,煩躁不安,大便秘結,頭痛頭暈較劇,甚至嘔吐抽搐等肝火較盛的高血壓病。

注意事項:藥性大苦大寒,瀉火通便作用較強,然非實熱症急的高血壓病不可輕用,孕婦禁忌。

腦立清

藥物組成:磁石、赭石、牛膝、清半夏、冰片、薄荷腦、珍珠、豬膽粉等。

特點:具有鎮肝潛陽降逆作用,用於氣血上逆的頭目眩暈,頭痛腦脹的高血壓病。

金匱腎氣丸

藥物組成:地黃、山茱萸(酒炙)、山藥、茯苓、牡丹皮、澤瀉、桂枝、附子(炙)、牛膝(去頭)、車前子(鹽炙)。

特點:溫補腎陽,化氣行水。用於腎虛水腫,腰膝酸軟,小便不利,畏寒肢冷。

注意事項:孕婦忌服。忌房欲、氣惱。忌食生冷食物。

心腦靜

藥物組成:蓮子心、珍珠母、槐米、黃柏、木香、黃芩、夏枯草、鉤藤、龍膽、淡竹葉、鐵絲威靈仙、天南星(製)、甘草、牛黃、朱砂、冰片等。

特點:清心醒腦,鎮驚安神,降低血壓,疏通經絡,防治中風。用於頭暈目眩,煩躁不寧,風痰壅盛,言語不清,手足不遂。

注意事項:孕婦忌服。

降壓丸

藥物組成:珍珠母、龍膽、槐米、夏枯草、地黃、牛膝等。

特點:降血壓。用於高血壓症,頭痛眩暈、耳鳴目脹。

注意事項:孕婦慎服。

桑菊降壓片

藥物組成:桑椹、黃芩、小薊、粉葛根、杭菊、硫酸胍生、利血平、雙氫克尿噻、異丙嗪、利眠寧。

特點:降壓。用於高血壓症。

壓得平

藥物組成:田七花、鉤藤、茯苓、蘿芙木總堿、澱粉。

特點:降壓。用於高血壓症。

養陰降壓膠囊

藥物組成:龜甲、珍珠層粉、赭石、白芍、石膏、天麻、鉤藤、夏枯草、牛黃、青木香、槐米、吳茱萸(醋炙)、大黃、五味子、人參、冰片。

特點:滋陰潛陽,平肝安神,活血通絡。用於肝腎陰虛,肝陽上亢引起的高血壓病:頭暈頭痛,頸不適,目眩耳鳴,行走不穩,心悸心疼,煩躁易怒,失眠多夢。

三七菊花茶衝劑

藥物組成:三七花、菊花、茶葉提取物。

特點:可改善眩暈、頭痛、心悸、失眠、耳鳴、煩躁和腰膝酸軟等臨床症狀,收縮壓和舒張壓均可明顯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