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節 教師課堂教學藝術風格的形成過程(1 / 1)

本學期深入課堂教學,聽取了各科教師的102節課。經過加工整理,我認為教師課堂教學藝術風格的形成需經四個階段,即:一,模仿階段;二,探索階段;三,創造階段;四,獨具風格階段。

一、模仿階段

新教師缺乏實踐經驗,對課堂教學的規律性、學生學習特點等還處在了解與認識階段。對於一個新教師來說,積極模仿他人是必要的,但自身不能消極停留在這一水平上,而應在模仿、借鑒他人經驗的同時,結合自己的實際認真思考、消化和吸收適合自己特點的有益的“內核”,以充實自己在課堂上的“自立”因素。

二、探索階段

隨著教師的積極努力和教學工作經驗的積累,在課堂教學工作中開始擺脫模仿的束縛,逐步進入探索階段。教師有意識地開始研究教學語言與表達;課堂教學藝術與效果。教師的思維敏捷性、靈活性增強,教學個性特征開始外露。

三、創造階段

這一階段的特點突出表現為教師對教學方法不斷改革與綜合運用。探索和研究課堂教學最優方法,追求課堂教學的最優效果,力爭使每個學生得到最好的發展。在課堂教學實踐中不斷地創新與開拓,教學藝術發揮出明顯的效應。

四、獨具風格階段

這一階段,教師的教學藝術風格在教學過程的各個環節都具有獨特而穩定的表現,呈現出濃厚的個性色彩,散發出誘人的魅力。在教與學的規律指導下,教師能和諧恰當地把課堂教學藝術風格融入教學實踐中,使教學效果與質量不斷提高。

從聽取的102節課堂教學分析,落實到教師本人,處於模仿階段的有32人,探索階段的有20人,創造階段的有34人,獨具教學風格的16人。目前教師課堂教學的這一陣容仍不容樂觀。

教師由模仿到形成獨具特色的課堂教學藝術,需要具備一定的主觀和客觀條件。學校領導有責任激勵他們努力提高自身素質,追求課堂教學的完美;學校領導也要創造條件,如帶他們外出參觀學習,請名師座談傳經,舉辦賽講活動,擺樣板課堂教學,開展校內研討活動等,使教師盡快在實踐中成長,以適應示範初中的教學要求。

1991年10月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