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一章 太皇太後(1 / 2)

二老剛用完早膳,正坐在椅子上喝茶閑聊,見一幫人浩浩蕩蕩進了院子,也先後站了起來。

一行人到屋內按順序問了老爺夫人安,葉凝鳳將丈夫從外麵帶來的稀罕物件以賞賜的形式分發下去,接著兵分兩路:二位少爺被父親單獨叫到書房探討生意上的事情,女眷們則各自找好位置,坐下來閑話幾句家常。

姚菁瑩起初漫不經心地聽著,然葉凝鳳說到蘇家決定取消銀票兌現,並已發出書麵通知時,著實把她嚇了一跳。雖不清楚這中間出了什麼變故,卻深知蘇曉黎不會善良到專門留出時間給君家做準備,而那些君家錢莊帳下的銀票攥在他手中,便像一枚不定時炸彈,明知會爆發,卻總算不準在什麼時候。

葉凝鳳對此既擔心又懊惱,同時不得不承認蘇曉黎的心機夠深,單是虛晃這一下便害的君府人心惶惶,妯娌不合,也更加惡化了她與姚菁瑩之間的關係,長此就算不把君家的銀子掏空也要把人心打散。這個中秋對她來說注定是不安心的。

然她畢竟是君家的半個主心骨,自要打起精神來頂住君家的半邊天,便寬慰眾人,莫要在困境未到來時預支痛苦,無論如何這個中秋是要過的。

又聊了會子天,便安排下去,今年的中秋節各項開銷用度照比以往的標準,隻能多不能少。而後女眷們各懷心思地回了自己的小院,好好為中秋做起了準備,其實她們心中有個共同的小九九:妯娌們鬧僵了,今年定不能像往年那般四家一起過,再出去回家省親的下人,裏外裏的加起來不過那麼點兒人,折騰出這麼大的陣仗給誰看。

給蘇曉黎看,給存心看君家笑話的人們看,叫他們明白壞天氣過後,君家的光景依然可以很好!至少葉凝鳳是這麼想的,她覺得大張旗鼓地過這個中秋很有必要。

君家人在君府忙活,皇家人在皇宮內也沒得閑著。長青宮中,青翊國百官以文武為區分分出兩個方陣來,一左一右立於頌賢太皇太後跟前,個個挺直了身子,絲毫不敢有半點怠慢。

青翊國原有文武百官遇年節進宮為太皇太後獻禮的規矩,這在誰說來都無可厚非,畢竟這位用三位至親的性命換來三次晉級的傳奇女人光是論資排輩就能PK掉一大片朝臣,何況她老人家並不真稀罕大臣們那點兒禮品,反而會在接受之後拿出差不多級別或高一級別的物件,作為回禮賞賜給他們,一來一回大臣們不但在精神上得到盡忠太皇太後的美名,還總能在物質上賺點兒好處,也都樂得走這個程序。

然今日的情形卻有些詭異,眼看半個時辰過去了,輪到第二十七位大臣,兵部尚書羅永斌上前進寶。

羅尚書強忍住一股篩糠的衝動,極力保持著鎮定。隻見他小心翼翼地端莊一個木質托盤,那托盤之上擺著的四隻茶杯乍看沒什麼稀奇,離近卻可瞧見每個茶杯背麵均刻有暗紋,連起來組成“龍鳳呈祥”四字,是很吉利的祝福語。隻是這也沒什麼,再進一步觀察,這四隻茶杯厚度竟不急十之一毫,薄若蛋殼,叫人擔心會不會輕輕一捏便碎了,難怪羅尚書至始至終都小心翼翼地護著。

眾朝臣中有喜愛收藏的已經看出,這便是收藏界內炙手可熱的“蛋殼青瓷”。追其曆史,恐怕要上溯到至少十二三個朝代之前,此工藝在崠漢時期達到頂峰,前期受客觀條件約束,工具和技術都與崠漢時不可同日而語,其後卻因種種原因漸漸失傳,至熙朝往下雖一直被模仿,卻從未被超越。

另一方麵這種陶瓷厚度極薄,很容易不小心弄碎,作為收藏品來說,比其他物品更難保存。市麵上偶有單件出現,每每惹得收藏者們亂成一團。若羅尚書手上的茶杯果真出於崠漢時期,有如此完整的一套,便是有價無市,寶貝中的寶貝,難為他一介武官能將這套茶杯保存的如此完好,更難為他能如此慷慨,竟將這茶杯作為獻禮呈給了太皇太後!

其實羅永斌何嚐沒有心疼,何嚐沒有不舍!隻因之前的二十六位所獻寶貝均沒有一個討得太皇太後開心!

第一位,禮部尚書送了一套《禮》《義》《詩》《經》全集,並表示今年以來他一直刻苦學習理論知識,力求用理論武裝頭腦,用頭腦武裝朝廷。誰知太皇太後鳳顏大怒,完全不理會他講的什麼道理,隻氣道:“你送哀家這些,是指責哀家不懂禮義,詩經不通麼?!”

真是竇娥也沒有他冤枉,就是借給禮部尚書十萬個膽子他也不敢指責太皇太後呀!皇上一見太皇太後怒了,忙上前說情,奈何老人家火氣上來了,連當朝皇帝的麵子也不給,說來說去蔚文軒的嘴皮子都磨破了,最後總算鬆了鬆口,便是這一鬆口,差點兒將禮部尚書大半輩子的積蓄全砸進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