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高血脂的飲食療法2-1
二、高血脂的膳食注意
高血脂症患者宜常吃富含膳食纖維的食物
膳食纖維,是指膳食中不能被利用的碳水化合物與木質素,它包括纖維素、半纖維素(或非纖維素性多糖)、木質素、果膠、藻膠、樹膠、瓊脂等。膳食纖維雖不能被人體消化、吸收和利用,但它是膳食中重要成分,為人體健康所必需。膳食纖維的種類不同,其物理學特性不同,在人體內的作用也不一樣,這種特性包括親水性、黏性、酵解性、消化酶受抑製性、結合膽酸及離子交換等。
大量實驗證明,可溶性膳食纖維具有很強的吸水性,進入腸道後遇水膨脹,增加糞便體積,並促進膽固醇(TC)從糞便中排出;可溶性膳食纖維還可與膽酸或其他脂質結合,可減少膽固醇的吸收和脂蛋白的合成,從而加速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的清除。對於不可溶性膳食纖維,雖在腸道內幾乎不被消化吸收,但可在腸道內形成不可溶性複合物,即木質素纖維素,故也可影響膽固醇的吸收和加速其排出。所以說,不論是可溶性的還是不可溶性的膳食纖維,都有調節血脂的作用,隻是可溶性膳食纖維降脂作用比不可溶性膳食纖維作用更強而已。水溶性膳食纖維攝入後,一般均可降低血漿總膽固醇,多數報道可降低總膽固醇5%~10%,也有報道甚至可降低25%,所降低的膽固醇類別幾乎都是對心血管係統起危害作用的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有人曾對43名高血脂症患者進行研究觀察,在對他們進行降脂飲食療法2個月後,再分別給予可溶性和不可溶性膳食纖維16周,結果兩種膳食纖維對血清總膽固醇及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的平均下降率分別為49%和48%,降脂效果以第4周最為顯著,而且男性血清總膽固醇下降較女性明顯。研究觀察還證明,即使血清總膽固醇水平已下降至正常,可溶性膳食纖維仍有明顯的降低血清總膽固醇的作用。
綜上所述,膳食纖維具有良好的降血脂作用。所以,正常人常食用膳食纖維,有利於防止高血脂症的發生;對於高血脂症患者,更應多吃富含膳食纖維的食物,不僅有利於防治高血脂症,而且還可以防治動脈粥樣硬化和冠心病的發生和發展。
高血脂症患者宜多吃含維生素C、E的食物
醫學研究指出,血管壁的主要組成成分膠原和酸性黏多糖的合成過程需維生素C參與。水溶性維生素C與脂質代謝和動脈粥樣硬化的發病存在著密切的關係,維生素C的缺乏可使血管壁脆性增加和通透性加強。經實驗觀察發現,缺乏維生素C,血清總膽固醇水平就會升高。長期口服維生素C,對動物的動脈粥樣硬化有保護作用。另外研究表明,每日補充維生素C500~1000毫克,雖使多數老年人血清總膽固醇水平降低,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水平升高,但對體內維生素C含量較高的青年人卻無此作用。還有人觀察到,冠心病患者動脈壁中的維生素C含量降低,而高齡老年人降低更明顯,同時觀察到動脈壁中的維生素C含量越低的地方越容易發生動脈粥樣硬化。有人給20名高膽固醇血症伴有動脈粥樣硬化的病人口服維生素C 05克,每日3次。1個月後膽固醇含量下降30%,β脂蛋白下降25%。因此多數專家認為,維生素C可通過促進膽固醇的分解而降低血清總膽固醇水平,通過增加脂蛋白脂酶的活性,加速血清極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及三酰甘油的降解,從而降低血清總膽固醇水平。
維生素C不能在體內合成,隻能在食物中攝取或用維生素C製劑補充。許多新鮮水果和蔬菜中富含維生素C,但維生素C易溶於水卻不耐熱,通常在加熱過程中被氧化或破壞,因此,不管是正常人還是高血脂症患者,每日都應該吃適量含有維生素C的食物,可預防和治療高血脂症及動脈粥樣硬化。至於每日補充多少合適,因各國人民的飲食成分與習慣不同,推薦劑量也有差異,中國營養學會推薦我國成人每日必須攝入維生素C60~100毫克。
維生素C含量高的食物(毫克/100克食物)
食物名稱含量食物名稱含量刺梨2585金花菜85西印度櫻桃1300苦瓜84獼猴桃汁150~400雪裏蕻83鮮棗540青蒜77廣西沙田柚123甘藍76紅果(或山楂)89太古菜58柿子57四季豆57橙49薺菜55柑橘34油菜51辣椒185小白菜40紅柿椒159韭菜39菜花88菠菜34薺菜86白蘿卜30維生素E,是脂溶性維生素的一種,它具有調節血脂、防治動脈粥樣硬化等功效。一些動物試驗指出:維生素E確能降低血清總膽固醇水平,如果與維生素C、維生素B2合用,則效果更好。它們使用於食餌性高血脂症性大鼠上,能使大鼠血清總膽固醇水平下降,並使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C)升高。美國明尼蘇達大學的學者們研究及臨床觀察指出:受試者每天服用維生素E400~600國際單位(IU)連續幾天後,血中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即降低,並且降到不引起對動脈管壁損害的水平以下。他們認為,維生素E不僅具有中和人體血液中膽固醇的作用,而且還可以防止低密度脂蛋白氧化,從而阻止動脈粥樣硬化的發生。他們的研究還指出,停用維生素E後,相應的這種血管保護作用會很快消失。所以,為了防治高血脂症,患者應增加維生素E的攝入量。健康成人維生素E的推薦供給量為每天10毫克,高血脂症者應該更多。醫學專家們一致認為,多吃含維生素E豐富的食物,是補充體內維生素E不足,減少心腦血管疾病發生危險性的有效方法。含維生素E豐富的食物有麥胚、穀胚、各種植物油(如麥胚油、棉籽油、玉米油、花生油、芝麻油、豆油等)、各種綠色蔬菜(如萵苣葉等)、魚肝油、肉、蛋、奶、奶油及柑橘皮等,見下表。
含維生素E豐富的常見食物表格①
食物名稱含量(毫克/100克食物)黑芝麻5.14黃豆20.58豆腐衣23.92毛豆8.03肉鬆15.09鴨蛋9.34海蝦3.77注:1毫克維生素相當於1國際單位維生素
高血脂患者要多食用植物油
國內外研究均證明,米糠油有降低人體血清中膽固醇的作用。據有關報道,年輕婦女食用米糠油後,膽固醇下降17%左右;如與紅花油合用,則效果會更好,可下降血清膽固醇19%~21%。所以,高脂血症者,應經常食用米糠油。
花生油、菜籽油、豆油、葵花籽油、芝麻油(或香油)、色拉油、棉子油等是人們常用的植物油,其中富含不飽和脂肪酸,是由單不飽和脂肪酸和多不飽和脂肪酸兩種構成的。經過研究和實驗得到論證:單不飽和脂肪酸對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水平和總膽固醇(TC)水平有很好作用,對於血清中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C)卻有升高的作用,弱於多不飽和脂肪酸在這方麵的作用。多不飽和脂肪酸由亞油酸和亞麻酸兩類組成。亞油酸是人體必不可少的脂肪酸,這種脂肪酸人體不能合成,隻有從食物中攝取。植物油中含有大量的脂肪酸亞油酸,其中葵花籽油中含量最高達66%,大豆油含51%,棉籽油含48%,芝麻油含41%。研究和觀察早已證明,對於降低血清總膽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三酰甘油(TC)起到重要的作用。亞麻酸類,不僅能大大降低血清中總膽固醇(TC)、三酰甘油(TC)水平,而且也能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C)水平,可是植物油中的亞麻酸含量也比較少,大豆油中僅含65%。因此,對於高脂血症者,在動、植物油的選擇中,應該選擇後者,多吃植物油,少用動物油。這樣不但能降低血脂水平,而且可以有效預防動脈粥樣硬化及冠心病。同時應該引起注意的是,植物油為高熱能食物,為了防止肥胖發生,也不能過量食用。
高血脂宜食的水果
1蘋果
蘋果,又有平波、超凡子、天然子之稱,為世界四大水果之一,與人類健康生活密切相關,故素有“幸福果”“健康果”“聰明果”之稱,其食療保健價值受曆代醫家的重視。中醫認為,蘋果性平味甘酸,入心、胃經,具有補心益氣、生津止渴、和血潤膚、解毒除煩、健脾和中、去脂降壓等功用,適用於慢性胃炎、腹瀉、便秘、高血脂症、動脈粥樣硬化、冠心病、高血壓病等。現代醫學營養學研究證明:蘋果營養豐富,除含有蛋白質、複合碳水化合物、食物纖維外,還含多種維生素及無機元素等。由於蘋果富含果膠類物質及鉀鹽(為優質高鉀降壓食物)等,可促進胃腸蠕動、增加排便次數,從而減少膽固醇的腸道吸收,達到調節脂質代謝、降低血中膽固醇(TC)的目的,有人在大白鼠等動物高膽固醇飼料中加入蘋果果膠等,可使其血清總膽固醇和肝髒膽固醇含量顯著降低,而膽酸排出量增加。也有人臨床研究觀察發現,中老年高血脂症患者,如每日吃l~3個蘋果,可有效地防止血中膽固醇增加,還有助於降低血壓和減少血糖含量。但蘋果為生理堿性食物,對胃酸分泌較少或過少者,尤其對萎縮性胃炎患者,宜飯後服用,不宜在飯前或餐中服用。
2核桃仁
核桃仁,亦稱胡桃肉,為胡桃科落葉喬木植物胡桃果實的核仁。核桃果橢球形或球形,內果皮肉質,外果皮硬,有皺脊,核桃仁幹後亦有皺褶、溝回,似人大腦,故有吃核桃仁補腦之說。
核桃樹我國各地均有栽培,主要產於河北、山西、山東、新疆等地,為優質油料樹種,種子可供食用,亦可榨油。其種仁富含油質,味奇美。曆代醫家對核桃仁的藥用價值尤為重視。中醫認為:核桃仁性味甘、溫,歸腎、肺、大腸經,有補腎益肺、潤腸通便等功效。唐代大食療學家孟洗曾指出,核桃仁能“通經絡,潤血脈,黑須發,常服,皮膚細膩光潤”。現代營養學研究發現,核桃仁營養豐富,含有豐富的蛋白質、脂肪和糖類,以及膳食纖維、胡蘿卜素、維生素B1、維生素B2、維生素C、維生素E、尼克酸和多種微量元素等。其中脂肪含量一般在40%~50%,最高可高達588%以上。脂肪中的主要成分為亞油酸甘油脂,及少量的亞麻酸與油酸甘油脂。由於核桃仁的脂肪75%屬於不飽和脂肪酸,經常食用可降低血清總膽固醇的含量,減輕高脂血症的症狀。另外,由於多不飽和脂肪酸有抗凝作用,故對高脂血症合並冠心病、動脈粥樣硬化的防治作用更為有效。
在國外,有許多國家將核桃仁列為健康食品,對高脂血症、冠心病有較好的預防作用,適量服食對身體有益,但應注意切莫過食,尤其是高三酰甘油和肥胖症患者更應注意,以免增加身體的額外負擔。痰火熾熱或陰虛火旺者應該忌眼。
3柚子
柚子,又稱文旦、香泡,為秋冬季佳果,受人們喜愛。中醫認為,柚子性寒味甘酸,具有健脾利水、下氣消食、化痰去脂等功用,適用於胃病消化不良、咳喘、高血脂症、肥胖等。營養成分分析:柚子除含蛋白質、脂肪、糖、纖維素外,還富含維生素及礦物元素等。因柚子為低脂肪(每100克柚子含02克脂肪)、高纖維素、高維生素C等食物,再加上它的利水化痰功用,使它具有去脂減肥、降膽固醇(TC)及甘油三酯(TG)等功用。
4山楂
山楂,又稱山裏紅、紅果、酸楂、猴楂等,為藥食兼用品,其營養、藥用價值均高,特別是咀嚼後耐人尋味的酸中帶甜、甜潤爽口,極受人們的喜愛。中醫認為,山楂性微溫味酸甘,入脾、胃、肝經,具有消食健胃、行氣散淤、去脂降壓等功用,適用於消化不良、積食、高血壓、高血脂症、冠心病、心絞痛、癌腫、月經延期、產後血淤腹痛等。現代醫學營養學研究指出:山楂營養豐富,含蛋白質、脂肪、糖、澱粉,含相當高的胡蘿卜素、維生素C、維生素E等,含礦物元素鈣、磷、鉀、鈉、鐵、銅、鋅、硒等,山楂還含黃酮類和有機酸成分,黃酮類有金絲桃甙、桷皮素、牡荊素、蘆丁、表兒榮精、黃烷聚合物等,有機酸有檸檬酸、枸櫞酸、熊果酸、草酸、蘋果酸、齊墩果酸、硬脂酸、油酸、亞油酸、亞麻酸等。山楂脂肪中,其不飽和脂肪酸含量高達756%~867%,其中亞油酸含量豐富,如此山楂中含亞油酸高達29%~38%,其果核含亞油酸更高,可達605%~753%,故服用山楂及其製劑有利於降低血清中的膽固醇水平。山楂中維生素C的含量比蘋果、桃子、梨等還高,故有很好的保護心血管的作用;由於山楂中蘋果酸、檸檬酸、山楂酸等諸多有機酸活性成分的存在,不僅可使維生素C免遭破壞,而且還可促使山楂有更好的保護心血管細胞的作用。山楂的鈣指數(鈣/磷比值)大於2,山楂的K因子(鉀/鈉比值)為554(大大超過明顯降壓定值10),故有較好的防治高血壓的作用。現代中醫藥學研究證實:山楂有降血脂作用,並對防治動脈粥樣硬化有重要意義。有動物藥理研究發現,給患動脈粥樣硬化的家兔喂飼每升含山楂提取物和醇浸膏05毫克,能使兔血中的卵磷脂比例提高,而使膽固醇(TC)和脂質在器官上的沉積降低;有人用山楂粉喂飼實驗性高血脂症家兔,發現有降低血清總膽固醇(TC)和卜脂蛋白的作用;有人用15%、30%的山楂浸膏喂飼乳幼大白鼠,發現有降脂作用,其中以30%的山楂浸膏最為顯著;有人研究還發現,山楂核酸提取物能顯著降低血清總膽固醇(TC)337%~628%,特別是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和極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VLDLC)降低幅度為334%~656%,並能減少膽固醇及膽固醇酯在動脈壁中的沉積,且其作用隨劑量的增加而增加;有人用山楂核總三萜酸提取物,對由每千克含TritonWR133990O毫克造成的小白鼠高血脂症模型,有顯著降低血清膽固醇和甘油三酯作用。國內外臨床觀察均證明,山楂及其製劑,對高血脂症,動脈粥樣硬化、冠心病、高血壓病等,均有明顯的防治效果。但應注意,山楂不宜過食,也不宜空腹食用,且食後應漱口,以防損傷牙齒琺琅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