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宇宙之謎1(2 / 3)

天上為何出現多個太陽

這許多並現的太陽,隻有一個是真太陽,其他都是假太陽。假太陽是暈的一種表現形式。暈就是民間俗稱的“風圈”,它是由於太陽光或月光在雲中冰晶上發生反射和折射而形成的。

天上的“綠太陽”

如果你運氣好,還可以觀賞到“綠太陽”。七彩光輪相互重疊產生白光,在太陽的上、下邊緣,光輪的顏色不混合,在太陽的上緣呈藍色和藍綠色。

這兩種光穿過大氣層時“命運”不同。藍光受到強烈散射,幾乎看不見,而綠光就可以自由地透過大氣。正因為如此,你就可以看到綠色的太陽!

太陽收縮之謎

1974年埃迪提出,太陽正在收縮著,每年會縮短1647千米。法國哥廷根天文台的科學家計算表明,太陽大小在200多年內變化不大,比起埃迪的數值要小得多。

1987年,我國上海天文台與美國海軍天文台共同研究,發現太陽確有收縮,但結果隻是比埃迪數值要小很多。

太陽會熄滅嗎

據天文學家計算,50億年後,太陽內部的氫將會耗盡,外麵部分會膨脹起來,變成一顆“紅巨星”,那時水星、金星甚至地球都會被吞掉。並且太陽內部會極度壓縮,溫度越來越低,發出的光越來越少,最後變成一顆不再發光的黑矮星,這時太陽就完全熄滅了。

太陽對人類的影響

太陽活動還影響著人類的創造活動。牛頓、庫侖、法拉第等著名科學家的發現和發明,他們的活動周期與太陽活動周期等同。強烈的太陽活動對人的神經係統有影響,這是因為它影響地球的磁場而造成的。當太陽活動劇烈時,特別是耀斑的爆發常使大氣中放射性的氡含量增加,激發了人的創造力。

地球的誕生之謎

地球是如何形成的

大約66億年前,銀河係裏曾經發生過一次大爆炸,碎片散漫物質經過凝結聚合,後來一團巨大的氣體與塵埃星雲在太陽係位置按逆時針方向旋轉、收縮,重的物質在太陽係內部集中,輕的物質向外逸散,後來重的物質形成行星,地球就是其中之一,距現在約46億年。

地球生命的來源

天降論,又稱宇宙“孢子”論。這種學說認為宇宙間普遍存在著生命物質,而地球上生命的出現是以彗星、隕石為載體實現的。簡單地說,彗星、隕石就像播種機,地球正好具備養育生命的條件,於是最終形成今天萬物生機勃勃的世界。

地球有多大年齡

20世紀60年代以後,人們在廣泛測量和分析那些以流星形成墜落地球的隕石年齡以後,發現大部分隕石在44億年至46億年。

我國地質學家李四光,認為地球大概在60億年前開始形成,至45億年前才成為實體。前蘇聯學者施密特根據“俘獲說”,推測出76億年。目前,還在研究之中。

為何地球上有傷口

東非大裂穀是地球上最大的傷口。它從北亞的土耳其一直延伸至非洲東南的莫桑比克海岸,跨越50多個緯度,總長超過6500千米。有人認為,它是由河流衝刷而成;也有人認為,是因為地殼沉降形成一個夾在兩邊的峭壁間的“地塹”。至今未有定論。

地球上的水來自何方

許多科學家一直認為,地球上的所有的水在地球形成之日就以蒸汽的形式存在於地心中,而在地球最初5億年的燃燒過程中,水蒸汽從火山口爆發出來,冷卻而形成河流、湖泊和海洋。

地球裏麵是什麼

地球上的火山活動告訴我們,地下有熾熱的岩漿。但是,岩漿並不是來自地下很深的地方。另居科學家推測,在地幔層,氧和矽的含量會比地殼有所減少,鐵與鎂的成分有所增加。在地核部分,大概鐵與鎳有明顯增加,所以有人把地核又叫做“鐵鎳核心”。

南磁極為何變成北磁極

在過去的450萬年間,地磁北極變成了地磁南極;地磁南極變成了地磁北極。1967年,科學家斯蒂納提出,地磁場極性的變化與地球追隨太陽作環繞銀河係中心的運動有關。

他指出,銀河係中心也存在著一個磁場,它集中在銀道麵上,並在銀道麵上下呈現相反的方向。當太陽在環繞銀河係中心運行時,會在銀道麵上下做波狀起伏運動。

地球的未來怎麼樣

大多數人認為,地球一旦形成,如果表麵一直覆蓋著一層水和空氣的話,它就會永遠存在下去。可是,太陽對地球也有影響。太陽能量一旦耗盡,地球因得不到足夠的能量也會冷卻,水逐漸凍結起來,冰凍的地球不會有生命存在。

月球的起源之謎

月球起源的問題

月球的起源與演化一直是人類十分關注的自然科學的基本問題之一。100多年來曾有過多種有關月球起源與演化的假說,但至今仍眾說紛紜,難以形成一個統一的說法。

這些月球成因學說爭論的焦點在於,月球是與地球一樣,在太陽星雲中通過星雲物質的凝聚、吸積而獨立形成,還是在後期的演化中被地球俘獲而成為地球衛星的?

月球起源的撞擊說

科學家推斷,月亮是地球早期與另一個天體發生猛烈的宇宙碰撞時產生的。也就是說,月亮是在一次“大撞擊”之後,由從地球母體中分裂出來的部分物質形成的。

大約45億年以前,一顆巨大的星體,或許與火星的大小差不多,在一次空前的宇宙大碰撞中猛擊了地球。兩個天體的球殼都很薄,撞擊時破裂開來。撞擊物艱難地破開地幔,全麵進入地核,在那裏留下了大部分軀體。

來自兩個天體地幔中含矽非常多的岩石揮發掉了,殘片便形成一團環繞地球運轉的雲霧。氣體冷卻之後,雲霧顆粒冷凝成一個薄薄的光環。在那裏,通過反複碰撞,粒子開始聚合增大,經過數千萬年之後,月亮就逐漸誕生了。

巨形宇宙飛船說

前蘇聯科學家瓦欣和謝爾巴科夫曾提出:月球是一個受智慧生物控製的天體,也就是巨形宇宙飛船說。假如這個假說成立,那麼月球應該是中空的。月球的全部天文參數都應符合這種特性。

美國多次載人登月的“阿波羅飛船”進行的月震試驗、火箭三級毀月試驗都表明月球是中空的。從這些現象中,都說明月球是受外星人操控而來到地球身邊的一個外星人人造天體的可能性相當大。

根據宇宙信息,有人提出月球是外星人改造過的一個天體,是外星人的宇宙基地。後來,種種原因又使月球變為高軌道飛行,而且慢慢遠離地球。

月球起源的分裂說

分裂說認為:月球原為地球的一部分,由於地球旋轉太快,在赤道附近鼓了起來,鼓起部分最後斷裂脫離,形成了月球。還有其他的假說,但是目前仍沒有定論。

月亮是怎麼來的

研究表明,正如許多神話傳說中的那樣,在很久以前,天空中本來沒有月亮,它是在大洪水之後才出現的。

據瑪雅文明留下的文字記載,在當時高懸夜空的並不是月亮,而是金星。古羅馬人也認為,正是因為金星的顏色、大小、形狀和運行軌道後來發生了巨大改變,才導致了大洪水的發生。大洪水之後,天空一片漆黑,然後月亮升起來了。

火星上的生命之謎

生命存在的條件

科學家們認為,沒有液態水,任何地方都不可能萌發生命。假如這是正確的,那麼,火星過去和現在存在著生命的證據,就必然是:火星上曾經充滿過大量的液態水。實驗表明:生命能夠在任何環境下繁衍,至少在地球上是如此。

火星上有生命存在嗎

人類若想在火星上居住,同樣不可避免地首先要有水的存在。但就在幾年前,美國航天局發布新聞說,火星上有水。科學家推測,火星上現在可能就有生命存在。

火星上的大氣

科學家們一般認為,火星地表特點是數十億年前由水流衝刷而成。他們相信,火星曾經有過海洋、河流,而且有過一個溫暖而深厚的大氣層。

但隨著時間的推移,火星的大氣層由厚變薄並逐漸消失,氣溫因而變得格外的冷。由於大氣層壓力極低,液態水直接轉變為水蒸氣,火星上的水大部分以這種形式釋放到了太空。

火星有水的證據

馬林和埃吉特對火星地球勘探者號近兩年發回的65000萬張照片進行了大量的分析和比較,最後篩選出200張,經過多方研究和查證,終於大膽提出:火星上存在水的時間距離我們比較近,最多也就是幾百萬年前或幾千年前的事,甚至可以說,“火星現在就有水”。

火星上的水流痕跡

根據研究,火星上麵有許許多多的山溝、溪穀和扇形的三角洲,這些很可能是水從火山口的懸崖峭壁上急流而下造成的。

火星地球“勘探者號”從太空發回的高清晰度照片上,一條條山溝、溪穀曆曆在目,與地球上的水流特點毫無二致。他們還發現山溝、溪穀邊的水印十分平滑,不像過去看到的火星照片上遍布火山口和到處是黑塵的樣子,因而推斷水流跡象是最近形成的。

火星探測計劃

國家航空航天局首席科學家艾德·威勒爾說,在人類登上火星之前,國家航空航天局還需通過機器人對火星進行幾十年的研究。

該局目前計劃每26個月進行一項火星探測任務,這些計劃主要是為了偵察、尋找可供機器人著陸的可能之地,最後會送人上去。如果火星表麵存在液態水的觀點能被證實,這將加快人類到火星上的可能性。

火星是第二個地球嗎

火星比地球小得多,它的半徑隻有3395千米,但它卻有“天空中的小地球”的稱號。因為它有明顯的大氣層,每晝夜的時間隻比地球長半小時,一年也有四季之分。

白天,火星赤道附近可達到20度左右,夜晚則與我們南極相仿。在所有大行星中,它的表麵平均溫度最接近地球。目前,人類正在探索火星可否成為第二個地球。

天王星的環帶之謎

天王星環帶的發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