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武器百科1
武器是用於攻擊的工具,具有威懾和防禦的作用。武器的演變經曆了從簡單至複雜的漫長過度。要想了解軍事,首先必須了解武器知識。
古代冷兵器
矛
矛起源於原始社會狩獵工具。最初用尖形石塊或骨角綁在竹木長杆上,就成了原始的矛。商、周時代有了銅牙;戰國出現了鐵矛;漢代,矛非常盛行;晉代由於槍的興起,矛才漸漸衰落。
槍
槍也稱長槍。冷兵器時期一種在長柄上裝有金屬尖銳槍頭的刺擊兵器。古代實戰長槍由槍頭、槍纓和槍杆組成。槍頭與槍杆的重量比例必須合理,槍杆長則槍頭輕,槍杆短則槍頭重。
劍
劍是一種可刺可砍的兩用短兵器。劍體修長,兩麵有刃,向前聚成銳處的鋒,後端有短柄,用以把握。刃和鋒是劍推刺揮劈的有效部位。
刀
刀的曆史是很悠久。石器時代的石刀一般是作為工具使用的,當銅器時代到來,人們開始嚐試用銅製造刀。
弓
弓是人類發明的第一種專用射擊兵器,弓身隻用一種主要材料的,稱為單體弓,人類早期弓箭都屬於這一類;用相同或相似材料幾層疊合或數段拚接而成的弓,稱為合成弓或疊片弓。
箭
用弓或管發射到遠處的一種兵器。箭由鏃、杆、羽等部分構成。箭鏃尖而銳,是浸透目標的部件,箭杆尾部有羽翼,是保證箭能穩定飛行的平衡部件。
輕武器
手槍
是一種單手握持瞄準射擊或本能射擊的短槍管武器,通常為指揮員和特種兵隨身攜帶,用在50米近程內自衛和突然襲擊敵人。現代手槍的基本特點是:變換保險、槍彈上膛、更換彈匣方便,結構緊湊,自動方式簡單。
自動手槍
這是一種射擊中在火藥氣體的作用下,可實現再次裝彈入膛的手槍。自動手槍分為兩種:一種是隻能打單發的半自動手槍,又稱自動裝填手槍;另一種是可以打連發的全自動手槍,又稱衝鋒手槍。
霰彈槍
是指無膛線並以發射霰彈為主的槍械,一般外型和大小與半自動步槍相似,但明顯分別是有較大口徑和粗大槍管,部分型號無準星或標尺。一般舊稱為獵槍或滑膛槍,現在又稱鳥槍。
步槍
是單兵肩射的長管槍械。主要用於發射槍彈,殺傷暴露的有生目標。有效射程一般為400米,也可用刺刀和槍托格鬥,有的還可發射槍榴彈,具有點麵殺傷和反裝甲能力。
突擊步槍
德國於1942年研製了世界上第一支突擊步槍,可以單、連發射擊,使用30發彈匣供彈,有效射程為550米。
卡賓槍
又叫騎槍或馬槍,是一種槍管較短和子彈初速較低的步槍。據說是當年騎兵將普通步槍槍管截短後製成的,後來步兵也使用卡賓槍。
衝鋒槍
通常指雙手握持發射手槍彈的單兵連發槍械,是一種介於手槍和機槍之間的武器,比步槍短小輕便,便於突然開火,射速高,火力猛,適用近戰和衝鋒,在200米內有良好殺傷效力。
機槍
指全自動並且可快速連續發射的槍械。通常分為輕機槍、中型機槍、通用機槍和重機槍等幾種。
輕機槍
帶有兩腳架並且重量輕和攜帶方便的一種機槍,用於射擊地麵或低空有生目標,伴隨步兵行動。輕機槍通常配有兩名射手,也可以單人操作。
重機槍
主要用於射擊集群目標以及薄壁裝甲和低空飛行的飛機等,其結構由槍身和槍架以及瞄準裝置組成。槍架用以支撐槍身,賦予槍身一定射角和射向,多為三腳架,有杆式和輪式。重機槍可靈活改變射向,方向射角為360度。
彈藥
火箭彈
是指非製導的火箭彈藥。利用火箭發動機從噴管中噴出的高速燃氣流產生推力。發射裝置輕便,可多發聯射,火力猛,突襲性強,但射擊精度較低,適用於壓製兵器對付地麵目標。
魚雷
是能在水中自航、自控和自導以爆炸毀傷目標的水中武器。以較低的速度從發射管射入水中,用熱動力或電力驅動魚雷尾部的螺旋槳或通過噴氣發動機的作用在水中航行。
航空炸彈
是從飛機和其他航空器上投放的彈藥。主要用於空襲,轟炸機場、橋梁、交通樞紐、武器庫及其他重點目標,或對付集群地麵目標。
深水炸彈
是從水麵艦艇或飛機發射,在水中一定深度爆炸,攻擊潛艇的彈藥。也可攻擊其他水中目標。
手榴彈
這是一種能攻能防的小型手投彈藥,也是使用較廣、用量較大的彈藥。它既能殺傷有生目標,又能破壞坦克和裝甲車輛。手榴彈由於體積小和質量小,因此攜帶和使用十分方便。
槍榴彈
是借助槍射擊普通子彈或空炮彈從槍口部投擲出的超口徑彈藥。由超口徑戰鬥部及外安尾翼片內裝彈頭吸收器的尾管構成。
地雷
是撒布或淺埋於地表待機作用的彈藥。防坦克地雷內裝集團或條型裝藥,能炸壞坦克履帶及負重輪;內裝聚能裝藥的防坦克地雷,能擊穿坦克底甲、側甲或頂甲,還可殺傷乘員及炸毀履帶。
水雷
是布設於水中待機作用的彈藥。有自由漂浮於水麵的漂雷、沉底水雷以及借助雷索懸浮在一定深度的錨雷。其上安裝觸發引信或近炸引信。
生物彈藥
是裝有生物毒劑的彈藥。生物毒劑為傳染性致病微生物或其提取物,包括病毒、細菌、立克次氏體、真菌、原蟲等。能在人員、動植物機體內繁殖,並引起大規模感染致病或死亡。
化學彈藥
是裝有化學毒劑的彈藥。化學毒劑為各種毒性的化學物質,可裝填在炮彈、地雷、航空炸彈和火箭彈中,通過爆炸將其撒布於空中、地麵,使人員中毒,器材、糧食、水源、土地等受到汙染。
核彈藥
是指原子彈利用核裂變鏈式反應,氫彈利用熱核聚變反應,放出核內能量產生爆炸作用的彈藥。威力極高,爆炸後產生衝擊波、地震波、光輻射、電磁脈衝等,對建築、人員、裝備、器材等多種目標具有直接和間接的毀傷作用。
核武器
原子彈
也稱裂變彈,是利用核反應的光熱輻射、衝擊波和感生放射性造成殺傷和破壞作用,以及造成大麵積放射性汙染,阻止對方軍事行動以達到戰略目的的大殺傷力武器。
氫彈
是利用氫的同位素氖等氫原子核的聚變反應,瞬間釋放出巨大能量造成大規模殺傷破壞效果的核武器。又稱聚變彈或熱核彈。
中子彈
也稱增強輻射武器,是以高能中子輻射為主要殺傷因素的低當量小型氫彈。主要特點是加強了中子輻射而削弱了衝擊波、光輻射和放射性沾染等效應。
電磁脈衝彈
是利用核爆炸能量來加速核電磁脈衝效應的一種核彈。產生的電磁波可燒毀電子設備,可造成大範圍的指揮、控製、通信係統癱瘓,在未來的電子戰中將會大顯身手。
伽瑪射線彈
爆炸後盡管各種效應不大,也不會使人立刻死去,但能造成放射性沾染,迫使敵人離開。所以比氫彈、中子彈更高級,更有威懾力。
感生輻射彈
是一種加強放射性沾染的核武器,主要利用中子產生感生放射性物質,在一定時間和一定空間上造成放射性沾染,達到阻礙敵軍和殺傷敵軍的目的。
衝擊波彈
是一種小型氫彈,采用了慢化吸收中子技術,減少了中子活化削弱輻射的作用。是以衝擊波效應為主要殺傷破壞因素的特殊性能氫彈。
紅汞核彈
用紅汞作為中子源,由於不用原子彈作為中子源,所以體積和重量大大減少,一般小型的紅汞核彈隻有一個棒球大小,但當量可達萬噸。
核炮彈
用火炮發射的裝有核裝料的炮彈。分為裂變型和增強輻射型。裂變型核炮彈主要用於打擊敵機場、橋梁、部隊集結地和集群坦克等目標,增強輻射型核炮彈主要用於攻擊敵部隊集結地和集群坦克中的人。
三相彈
也稱氫鈾彈。以天然鈾作為外殼,其放能過程為裂變-聚變-裂變三階段的氫彈。聚變反應時,產生的高能中子使外殼的鈾起裂變反應,釋放出更多的能量。
子彈
普通彈
彈頭不塗色或塗銀色,是由子彈解剖銅套包著一個用鋼或鉛製成的芯,主要用來殺傷敵人的有生目標。
曳光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