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將軍元帥(1 / 3)

第三章將軍元帥

將帥一般為軍隊的最高統帥或最高將領。作為將帥,需要長期研究戰略、戰術,積累軍事知識,並在戰場上進行應用,以指導軍隊奪取勝利。

我國古代將帥

薑太公

公元前1128-公元前1015,是齊國的創建者。是周文王圖商、武王克殷的主謀,周朝的開國元勳之一,齊文化的奠基者,也是我國古代的一位影響久遠的傑出軍事家與政治家。

孫武

春秋時期齊國人。與大夫伍子胥率吳軍破楚,率兵60000打敗楚國20萬大軍,成就了吳國霸業。所著《孫子兵法》是我國最早的兵法,後人尊稱其為兵聖、東方兵學的鼻祖。

吳起

公元前440-公元前381年,戰國時期衛國人。最初在魯國做將軍,後又到魏國,戰功顯著,對魏國的強盛作出了貢獻。魏文侯死後,受排擠去了楚國,輔佐楚悼王,使楚國逐漸強大起來。

白起

戰國時期秦國著名大將。號稱常勝將軍、殺神,功勞甚大,封為武安君。著名戰役為秦趙長平之戰,坑殺趙軍俘虜40萬,晚年借口不服從秦王命令,被丞相蔡澤所殺,死於鹹陽。

嬴政

秦始皇帝:公元前259年-公元前210年,戰國末期秦國君主、首位完成中國統一的秦王朝的開國皇帝。對中國和世界的曆史均產生了深遠而重大的影響,被後人譽為“千古一帝”。

張良

約公元前250-公元前186年。漢高祖劉邦的謀臣,漢王朝的開國元勳之一。劉邦稱他“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裏之外”。漢朝建立時封留侯,後功成身退,千古流芳。

韓信

公元前231年-公元前196年,西漢開國功臣。是我國戰爭史上最善於靈活用兵的將領。指揮的井陘之戰、濰水之戰都是戰爭史上的傑作,為劉邦統一天下,建立西漢王朝立下了汗馬功勞。

曹操

155年-220年,三國時期魏國的奠基人和主要締造者。官渡之戰後,逐漸統一了中國北方。漢獻帝時率軍南下,被孫權和劉備的聯軍擊敗於赤壁。後封魏王,奠定中國曆史上魏蜀吳三國鼎立的局麵。

李世民

599年-649年,即唐太宗,我國史上最出名的政治家與明君之一。唐朝建立以後,先後進行了6次大的戰役,全部取得了勝利。玄武門之變後繼承皇位,開創了曆史上的“貞觀之治”。

完顏阿骨打

1068年-1123年,在位期間對女真政治、經濟、文化的發展起到了極大的促進作用。他創立的金國,在我國曆史上留下了三個濃墨重彩的痕跡:滅遼、滅北宋、使北京第一次成為國都。

嶽飛

1103年-1142年,南宋抗金名將。宋朝時,金軍大舉南侵,在對金作戰中屢建奇功。後因高宗、秦檜一心求和,連下12道金牌召回嶽飛,回臨安後,被解除兵權,後秦檜以“莫須有”的罪名將其殺害。

成吉思汗

1162年-1227年,傑出軍事家和政治家。1206年,被推舉為蒙古帝國的大汗。多次發動對外征服戰爭,征服地域西達黑海海濱,建立了世界曆史上著名的橫跨歐亞兩洲的大帝國。

努爾哈赤

1559年-1626年,姓愛新覺羅。清王朝的奠基者。25歲時,在祖居起兵統一女真各部,平定我國東北部,並屢次打敗明朝軍隊,建立後金,清朝建立後,尊為清太祖。

鄭成功

1624年-1662年,明清之際收複台灣的愛國將領。1646年在廣東起兵抗清,震動東南。鄭成功一生,抗清驅荷,以趕走荷蘭殖民主義者、收複祖國領土台灣的業績永垂史冊。

曾國藩

1811年-1872年,晚清重臣,清朝軍事家、理學家、政治家、書法家,文學家,晚清散文“湘鄉派”創立人。他倡導洋務運動,創立湘軍,是洋務運動時期的地方改革派。

我國近現代將帥

孫中山

1866年-1925年,中國資產階級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和偉大領袖。首舉徹底反封建的旗幟,1905年成立中國同盟會。1911年辛亥革命後被推舉為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

蔡鍔

1882年-1916年,近代愛國將領。曾經響應辛亥革命,發動反對袁世凱洪憲帝製的護國戰爭,是民國初年的傑出軍事領袖。遺著編為《蔡鬆坡集》。

馮玉祥

1882年-1948年,民國時期愛國將領。他戎馬一生,由士兵升至一級上將。曾發動過北京政變,後舉兵反蔣。在其50餘年的軍事生涯中,以治軍嚴、善練兵著稱。

張學良

1901年-2001年,陸軍一級上將。曾參與中東路事件、中原大戰、九一八事變、西安事變等戰役。1937開始被蔣介石長期監禁,1990年起逐漸得以恢複人身自由。

張自忠

1892年-1940年,著名抗日將領,民族英雄。一戰於淝水,再戰於臨沂,三戰於徐州,四戰於隨棗宜,以集團軍總司令之位殉國,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同盟國犧牲的最高將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