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裏住著一位以砍柴為生的樵夫,在他不斷地辛苦建造下,終於蓋起了一間可以遮風擋雨的屋子。有一天,他挑了砍好的木柴到城裏交貨,但當他黃昏回家時,卻發現他的房子起火了。

左鄰右舍都前來幫忙救火,隻是因為傍晚的風勢過於強大,還是沒有辦法將火撲滅,一群人隻能靜待一旁,眼睜睜地看著熾烈的火焰吞噬了整棟木屋。

大火終於滅了,隻見這位樵夫手裏拿了一根棍子,跑進倒塌的屋裏不斷地翻找著。圍觀的鄰人以為他是在翻找藏在屋裏的珍貴寶物,所以也都好奇地在一旁注視著他的舉動。

過了半晌,樵夫終於興奮地叫著:“我找到了!我找到了!”

鄰人紛紛向前一探究竟,才發現樵夫手裏拎著的是一柄柴刀,根本不是什麼值錢的寶物。

樵夫興奮地將木棒嵌進柴刀把裏,充滿自信地說:“隻要有這柄柴刀,我就可以再建造一個更堅固耐用的家。”一無所有的樵夫並沒有因此而躍入生命窪穀一蹶不振,而是如他自己所言,用那柄柴刀為自己重建了一個更加美好家園。這不就是屬於他的成功嗎?

自古以來,大多成功者從來沒有被困難擊過,而是在被擊倒後,還能夠積極地往成功之路不斷邁進的人。

我國古代黃河部落傑出首領舜,最初隻是一農夫,三十歲時,才被堯起用。發明家愛迪生家境貧苦,隻上了三個月的學。但他刻苦鑽研,為人類作出了巨大貢獻。物理學家居裏夫婦為了提煉鐳,在“共和國不要學者的”豪華巴黎,隻能在一個沒人要的小木棚裏,堅忍不拔的工作了四年。世界著名球王貝利,開始踢球時,人家罵他“黑貨色搞不出什麼名堂。”可他毫不氣餒,刻苦訓練。即使走在街上,也要邊走邊踢一隻用爛布做成的球。

這些人能夠變逆境為順境,並走向成功,是因為他們有堅強的意誌,而脆弱的人麵對逆境,則會一蹶不振,甚至有輕生的念頭,因而無法重新站起來。所以,“逆境出人才”也是建立在麵對逆境,努力拚搏的基礎上。

人生總不是一帆風順的,各種各樣的挫折都會不期而遇。幸運和厄運,各有令人難忘之處,不管現在的青少年得到了什麼,都不必為了它而張狂或沉淪。

俗話說:“天無絕人之路。”雖然生活會給我們帶來各種各樣的問題,但同時上天還會賜我們解決問題的能力。

因此,新一代的青不年不必乞求每天都是陽光明媚,暖風習習。因為隨時隨地都可能會有狂風大作,亂石橫飛。無論是哪塊石頭砸到了你,你都應有迎接厄運的氣度和胸懷,在打擊和挫折麵前做個堅強的勇者,跌倒了再重新爬起來,將自己重新整理,以勇者的姿態迎接命運的挑戰。

奇跡多是從逆境中誕生

培根說過:“奇跡多是從逆境中出現的。”法國畫家約翰·法郎索亞·米勒,年輕時的作品一幅也賣不出去,他陷在貧窮與絕望的深淵裏。後來,他遷居鄉間。雖然他仍然未能擺脫貧困的厄運,但是他並沒有停止作畫,從此他的畫更多表達美麗的大自然和淳樸的農民。其中《播種》、《拾落穗》等作品,還成為美術畫廊上的不朽之作。如果他沒有那種不怕不棄、奮勇前進的精神,是永遠都不會誕生出不朽之作。

由此可以看出,無論處在如何痛苦的環境中,隻要頑強不屈,勇往直前,那麼必然會創造出輝煌的人生!

逆境裏成長,品嚐青春路上的“苦澀”咖啡,讓現代青少年多了一份勇敢,少了一絲畏懼;逆境裏生存,學會發奮努力,學會忘記安逸;逆境裏拚搏,多了一份對順境的渴望,學會對順境的珍惜。逆境讓他們把努力向上當作一種信仰,青少年的潛力得到最大的發揮,生命的寬度得到延長。

法國大作家大仲馬曾在名作《黑鬱金香》中寫道:“最值得驕傲的樹苗是從平常的樹枝上嫁接出來的,巨大芬芳的玫瑰是從素淡的四瓣薔薇上開始的。”是的,不管在怎樣惡劣的環境裏,隻要有一棵頑強而堅韌的種子,它就必將發芽、開花!

然而,在現實生活中,總有一些人隻會羨慕偉人炫目的光彩,卻不能理解他們生命中所經曆的挫折,更不能看到偉人背後累累的傷痕,當然就不明白這美麗的光環正是由血淚凝聚而成的。所以,才會有人感歎生不逢時,才會有人哀呼天有絕人之心,才會有人摒棄淩雲鬥誌,鬱鬱潦倒。生命給他們的機會,他們輕易放過,最終不能成就生命的輝煌,隻能在挫折中銷聲匿跡了。

淒淒芳劃生於野火的浸淫,雛蒼鷹在暴風雨中飛翔,“蛟龍須待春雷吼,雕鶚騰飛萬裏遊”,而堅韌的個性需要在失意的漫遊中錘煉和滌蕩。

平靜的水麵,練不出精悍的水手;安逸的環境造不出時代的偉人;勝利的鮮花從來就是在血汗中綻放;榮譽的桂冠總是在鬥爭中用荊棘編織。所以青少年朋友,請張開懷抱迎接挫折吧,不僅因為世間萬物經受挫折後,往往會被錘炬得越真越純,還因為在挫折中更能顯示出你的本色,更因為挫折孕育著輝煌!

7在絕望中尋找希望

俞敏洪曾經說過:“在絕望中尋找希望。”這是致青年學子的五句話之一。其寓意就是拋開曾經的榮辱得失,每個人都將在濃黑的悲涼與赤紅的酷熱中做出暫時性的人生定位。轉過頭告別那戀戀不舍的青春園地,遠處是高山,是密林,有風雨,也有荊棘。踏過青青草地,青少年的人生才剛剛開始!

百年人生無坦途,處處風波處處愁

有兩隻青蛙在覓食的時候,不小心掉進了路邊的一個牛奶罐裏,牛奶罐裏還有為數不多的牛奶,但是足以讓青蛙們體驗到滅頂之災。

一隻青蛙想:“完了,完了,全完了,這麼高的一隻牛奶罐,我怕是永遠都是出不去了。”於是,它很快就沉了下去。

另一隻青蛙在看見同伴沉沒於牛奶的時候,它卻沒有沮喪和放棄,而是不斷告誡自己:上帝給了我堅強的意誌和發達的肌肉,我一定能夠跳出去。於是,它鼓起勇氣,鼓足力量,不停地在牛奶是遊動,並一次又一次奮起,跳躍……生命的力量和美好展現在它每一次的搏擊與奮鬥裏。

不知過了多久,這隻青蛙突然發現腳下的牛奶變得黏稠了,原來,由於它不停地遊動和反複地跳躍已經使液狀的牛奶漸漸變成了奶酪。這個發現讓青蛙興奮不已,雖然此時它已經筋疲力盡了,但它還是鼓起最後殘存的力氣,堅持不停地繼續遊動、跳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