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爾·柯察金,一生挫折無數,卻能勇敢麵對,不逃避,珍視生命,在種種挫敗下,他一次次地倒下卻又一次次地重生,最後,為世人演繹了“鋼鐵是怎樣煉成的”。故事的主人公保爾·柯察金出生在一個貧苦的家庭裏。他是個正直的青年,他吃苦耐勞,做事勤懇,因此,有許多願意幫助他的好朋友。然而。年輕的他卻在生活中時常飽受著病痛的折磨和大大小小的坎坷、困苦。他打過工,後來參了軍。在戰爭的途中,他的身體不太好,經常昏倒、發燒,結果,保爾的雙腿癱瘓、雙目失明,但最後他並沒有向困難低頭、向病魔認輸。曆經艱辛,他以一顆平淡的心勇敢地麵對了一切。最終,他用筆來當武器將所見所聞寫在了紙上,開始新的生活。

著名法國作家、諾貝爾獎金獲得者羅曼·羅蘭為小說譯本寫了序。他在給奧斯特洛夫斯基的信中說:“您的名字對我來說是最高尚、最純潔的勇敢精神的象征。”作為一名青少年,我們在為主人公苦難經曆和光輝奮鬥曆程感歎的同時,想到與保爾相比,我們的生活學習條件簡直是太優越了,我們沒有理由不努力學習,不然的話保爾一定會嘲笑我們的。《鋼鐵是怎樣煉成的》應該讓我們懂得了什麼樣的人生最有價值,那就是永不言敗奮鬥的人生。

除了保爾·柯察金,還有一個張海迪,她更加的勇敢。張海迪是山東省文登縣人,5歲的時候,患了脊髓血管瘤,先後做過4次大手術,胸部以下完全失去知覺。這個嚴重癱瘓的孩子,本來可以依靠父母的收入生活。可是,她要為人民、為社會多做事情。她說:“我像顆流星,要把光留給人間。”她懷著這樣的理想,以非凡的毅力學習和工作,唱出了一首生命的讚歌。

張海迪麵對著病魔,麵對著厄運,已不再感到懼怕,她沒有悲傷,沒有哀歎,她無所畏懼地迎接命運的又一次挑戰。她積極配合醫生進行手術治療。手術對於她來說,已成家常便飯,在她生命的曆程中,光是大手術,就已經五次了。可是這第六次大手術——癌變切除和植皮手術,醫生們有些替海迪擔心,擔心她挺不住。因為她有高位截癱的特殊病情,手術不能使用一點麻醉藥物,以防癌變組織擴散。沒想到,海迪毫不猶豫地答應了。海迪忍受了常人難以忍受的劇痛,手術順利完成。事後她風趣地對守候在自己身邊的丈夫說:“我都快成為‘忍痛專家’了。”

曾經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發出通知,號召全國人民特別是青少年,向張海迪學習。從此,張海迪這個名字迅速傳遍祖國的大江南北,深入億萬人民群眾的心中。張海迪發表了《是顆流星,就要把光留給人間》,瞬間讓她的名噪中華,獲得兩個美譽,其中一個就是“當代保爾”。

張海迪,一位身體高位截癱的殘疾人,卻能以堅強的毅力和對生活的信心和勇敢走出殘疾人的陰影,做得比常人好,她的生命是煥發生機的。海迪不僅是忍受肉體痛苦、熱愛生命的“專家”,她更是忍受生活痛苦、頑強戰鬥、努力奉獻的英雄。這位英雄至今仍在以自己的病殘之軀繼續為社會奉獻著。

其實,有許許多多類似保爾·柯察金和張海迪的故事發生在我們身邊。比如,著名女作家——岑海倫。那時在她比較小的時候,突然發高燒了,並且留下了後遺症——雙目失明、雙腿癱瘓。但岑海倫並沒有因為她的病而失去勇氣,她還想再繼續學習。岑海倫就自己用頑強的意誌在輪椅上自學了初中、高中、大學、研究生等的各科課程。最後,岑海倫成了赫赫有名的女作家。

對於青少年來說,每個人都是一個完完整整的人,而且每個人的智力並不差,能夠學好自己的文化課。雖然,不能背起刀槍保衛祖國,也不能在熊熊大火的戰場上拋頭顱灑熱血。但我們可以把我所學的知識,貢獻給人民,為祖國的建設獻出一份力量。有了奮鬥的目標,有了學習的榜樣,我們以後更應該要好好學習,成為祖國的棟梁之才!

勇敢支撐挑戰

勇敢是一種好的品格,在人生的旅途中,人們需要有勇敢的精神去克服各種困難,無論在學業上還是事業中,都要靠勇敢的精神去取得成功。青少年朋友應該從小就鍛煉自己,讓自己擁有勇敢這種氣質,要敢於麵對強手,在困難麵前具有無所畏懼的心理素質,在競爭麵前,具有不屈不撓的競技狀態。這是因為任何一種成功,都得需要勇敢來支撐,在成功者的道路上,勇敢是成功的靈魂所在。

當我們的生命遇到困難或不測的時候,我們一定要勇敢坦然地麵對,想千方百計地解決困難,不能輕言放棄,絕不能向困難低頭。隻要我們拿出對生活堅強的意誌和勇氣,就會戰勝一切困難險阻。生命需要勇敢,每一次的勇敢都是一種超越,每一次的勇敢都是一種蛻變,每一次的勇敢都是一種再生。

生活需要巨大的勇氣,怯懦的人隻是活著,他們並非在享受生活,因為他們的生命隻是無奈的選擇,生活對他們來說隻是恐懼。生活對他們隻是一種妄想,他們害怕一切,不僅害怕真實,也害怕虛假。懼怕人,也懼怕神。他們隻有生活在長輩羽影下,才會發出吼叫,走出這陰影,他們隻會發出垂死的呻吟。隻有具有勇氣的人才能生活,因為生命是不安全的。你不可將自己局限一個角落,自以為安全了,可靠了,其實那將是你生命的監獄。它隻是給你暫時安全感,但它不是有生命力的。

勇敢可以使你強大,使你成功,也可以給你帶來財富和魅力。勇敢的人同樣也是一個普通平常的人,隻要你自信自強、意誌堅定,同樣也會成為勇敢的人。那麼怎麼做一個勇敢的人呢?

首先我們要有自信心。缺乏勇氣的人的最大心理障礙在於自卑,有這種心理的人,萬事開頭總是:“我不行”、“我恐怕幹不了”、“如果弄糟了多丟人”。結果無數次良機默默地錯過。其實,世界上沒有生下來樣樣都行的神童。路都是人走出來的,人的才能都是在社會實踐中幹出來的,勇敢的品質也是在行動中培養出來的。克服自卑的最好訓練方法就是用實際的示範說明客觀事物的真相,並通過親身的反複實踐認識真相,解除主觀作用的不利影響。

具有勇敢品質的同學,在集體利益與個人利益相衝突時,能維護集體利益,表現出無私精神;在正義與邪惡相鬥爭時,能挺身而出、維護正義,表現出大無畏的氣概;在他人遇到困難時,能見義勇為、樂於助人,表現出崇高的道德感情。他們的勇敢不同於魯莽、粗暴、出風頭,往往表現出機智、靈活、沉著、冷靜,行為動作具有明確的目的性,並且雷厲風行,說幹就幹。因為他們比較自信,所以他們會既勇敢又果斷的處理著事情。

其次是要確立奮鬥目標,加強意誌鍛煉。著名物理學家李政道博士年輕時,沒有靜心讀書的環境,他就在人聲鼎沸的茶館裏找一個角落讀書。開始,嘈雜的人聲使他頭昏腦漲,但他強迫自己把思想集中在物理知識上。經過磨煉,再亂的環境也不能把他從書本上拉開了。

這是因為勇敢的品質不是一天、一個月、一年所能獲得的,需要經過不懈的努力,曆經困難、挫折、甚至失敗才能得到。堅強的意誌是成功的保證,一個勇敢的人,同時也是一個意誌堅強的人。他們在困難麵前不後退、不低頭,而是挺胸抬頭,堅持向前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