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節3

適應環境,才能實現人生的價值;一味與環境抗爭,缺乏良好的心態,會磨耗生命的許多光澤。

第一節最佳心態

1感恩心態是生命的真諦

英國作家薩克雷說過:“生活就是一麵鏡子,你笑,它也笑;你哭他也哭。”送人玫瑰,手有餘香。無論生活還是生命,都需要感恩。你感恩聖火,聖火將賜予你燦爛陽光。你怨天尤人,最終可能一無所有。

常懷感恩之心,就是對世間所有人所有事物給予自己的幫助表示感激,並銘記在心。隻要我們常懷感恩之心,相信你會有所收獲。青少年在以後的成長道路上,要常懷感恩之心,才能讀懂生命的真諦。

懂得感恩,內心充實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父母給了我們生命,我們對父母要常懷感恩之心,是他們讓我們來到了這個充滿色彩的世界,讓我們看到了世界的真善美。從早上起來的一碗熱騰騰的牛奶,到一年四季被子床單的換洗,我們應該心存感激,應該感謝上天給了自己那麼好的父母,感謝父母給了自己健康的身體和一個完整的家。

老師給了我們知識,我們對老師要常懷感恩之心。是老師幫我們開啟了知識的大門,是老師讓我們懂得了在生活中如何對於別人的幫助去說一聲“謝謝”,是老師讓我們明白了受到別人的恩惠當湧泉相報,是老師從青絲到白頭在三尺講台上教書育人,他們最大的心願就是學生個個有出息。學生能常懷感恩之心就有用不盡的學習動力。

朋友給了我們友誼,我們對朋友要常懷感恩之心。朋友能與你患難與共,在你最困難的時候,朋友能千方百計幫你,給你“打氣”給你信心,助你跨過學習上各種各樣的障礙物。讓你刻骨銘心地覺得,朋友的情誼終生難忘。

隻有知道了感恩,內心才會更充實,頭腦才會更理智,眼界才會更開闊,人生才會贏得更多的幸福。懂得感恩的人,是勤奮而有良知的人,懂得感恩的人,是聰明而有作為的人。

有這樣一個有趣的故事:有一次,美國前總統高蘭克林·羅斯福家中被盜,偷去了不少東西,朋友們紛紛寫信安慰他,羅斯福卻說:“我得感謝上帝,因為賊偷去的是我的東西,而沒有傷害我的生命;賊隻偷去我的部分東西,而不是全部;最值得慶幸的是,做賊的是他而不是我。”誰會想到,一件不幸的事,羅斯福卻找到了三條感恩的理由。這個故事,可以說將感恩的美麗展示得淋漓盡致了。

感恩是積極向上的思考和謙卑的態度,它是自發性的行為。一顆感恩的心,就是一個和平的種子,因為感恩不是簡單的報恩,它是一種責任、自立、自尊和追求一種陽光人生的精神境界!感恩是一種處世哲學,感恩是一種生活智慧,感恩更是學會做人,成就陽光人生的支點。從成長的角度來看,心理學家們普遍認同這樣一個規律:心的改變,態度就跟著改變;態度的改變,習慣就跟著改變;習慣的改變,性格就跟著改變;性格的改變,人生就跟著改變,願感恩的心改變我們的態度,願誠懇的態度帶動我們的習慣,願良好的習慣升華我們的性格,願健康的性格收獲我們美麗的人生!

常懷感恩之心,讓生命更精彩

常懷感恩之心,是人類情感中至真至純的芬芳美酒;常懷感恩之心,無論你貧窮還是富有,無論你順境還是逆境,無論你成功還是失敗;常懷感恩之心,在你閃爍著感激的淚光中,花兒般燦爛怒放的將是一個春光蕩漾的美妙世界!

當你口渴時,爸爸給你遞上一杯水,你是否感謝過他呢?當你煩惱時,向媽媽傾訴自己的苦惱,媽媽耐心地聽完並教導你,你又是否感激過她呢?常懷著感恩的心,能夠更加接收到的關懷與幫助,擺脫貧苦和痛苦,從而快樂的生活。一位作家曾說過:我們滿懷感恩之情,不僅僅是索取,而且,必須給予,用給予來表達我們的感激之情,是的,大自然是不斷循環和流暢的,你給予的越多,你獲得的越多,不是嗎?隻要你付出了,就會有收獲,給予收獲的規律就這麼簡單:想要獲得快樂,你就必須給予快樂;想要獲得愛,你就必須給予愛;想要獲取財富,你就必須給予財富。

不要總記著生活給你開的某個玩笑,不要總想著這個社會如何待你刻薄。如果你總覺得不滿足、虧得慌,心懷怨恨不滿,你就會愈加變得小肚雞腸、牢騷滿腹,你就會對生活失去信心,還會失去健康,以致孤苦伶仃,憔悴不堪,那麼快樂和幸福隻有永遠與你行進在不同的平行線上。

隻要我們常懷感恩之心,人生沒有什麼不幸會永恒得讓人永久地淹沒在痛苦的海洋裏。世間的紛爭,生活的煩惱,永遠也不會屏蔽我們心中發出的淡泊而寧靜的妙音。

親愛的青少年朋友,常懷一顆感恩之心,讓寬容與你我同行,我們應該樂觀地對待生命,寬容地善待一切。對於你周圍的朋友、同學,說聲謝謝,會讓他們感到快樂;對你熟的人說聲謝謝,他們會有種付出得到肯定的滿足;對陌生人說聲謝謝,會拉近彼此之間的距離。“命運”,不足以阻擋你的前程,隻要你能正視困難,化困難為力量,成功後驀然回首,你就會感謝困難,感謝困苦,感謝貧窮!因為它們才是你的恩人。常懷感恩之心,能讓自己的心情更加舒暢。常懷感恩之心,能讓我們擺脫貧窮與痛苦。常懷感恩之心,你就會發現,原來一切都是那麼美好。

2執著心態可以滴水穿石

執著會有什麼結果呢?大概也就兩種吧:一種是得到你所想要的,欣然而歸,倍感快活。另一種是什麼也沒得到,浪費了時間,精力和情感。

這兩種沒有好壞之分,要看個人心態。如果你是個在意結果大於過程的人,那第一種最好了。如果你是個對結果看得很淡的人,那麼你也會很坦然的對待。

很多青少年都知道滴水石穿的故事,就意在告訴青少年朋友們,隻要堅持、執著,沒有完不成的事情,沒有實現不了的夢想。

一點一滴,滴水穿石

現在的青少年做什麼事情,都是漫無目的的,而且三心二意。更可怕的是,對什麼事情都是“三分鍾”熱度,沒有善始善終地把它完成過,繼而產生煩躁的心理,這樣下去將會影響你們的人生發展。

我國古代的思想家老子所著的《道德經》揭示出這樣一個深刻的辯證法思想:“合抱之木,生於毫末;九層之台,起於累土;千裏之行,始於足下。”這種辯證的思維,至今對於我們仍有啟迪。他告訴我們:任何事情都是從微小處萌芽,都是從頭開始的,隻有知難而進,不斷地努力才能獲得成功。

彼得和羅威爾一同去找工作。

有一天,當兩個人在大街上正在走的時候,同時發現地上有一枚硬幣,彼得看也不看就走了過去,羅威爾卻激動地將它撿了起來。這時,彼得對羅威爾的舉動露出鄙夷之色:連一枚硬幣也撿,真沒出息!羅威爾望著遠去的彼得心中感慨:讓錢從身邊白白地溜走,真不應該!

後來,兩個人同時進了一家公司。公司很小,工作很累,工資也低,彼得不屑一顧地走了,而羅維爾卻高興地留了下來。兩年後,兩個人又在街上相遇,羅威爾已成了一位小老板,而彼得還在尋找工作。彼得對此無法理解:“你怎麼能如此快的發財了呢?”羅威爾說:“因為我不會像你那樣紳士般的從一枚硬幣上走過去,我會珍惜每一分錢,而你連一枚硬幣都不要,怎麼會發財呢?”

這個例子中,意在告訴青少年金錢的積累是從“每一枚硬幣”開始的,而大家奮鬥的目標也應從一點一滴的積累開始。如果沒有這種心態,就不能達到自己所期望的目標;如果追求過高的目標,結果往往是浪費時間了,還影響自己的心情。

因此,大家要學會積累,善於積累,不要操之過急。一定要從一點一滴做起,著急不起絲毫作用。正確的做法是保持一顆“平常心”,這樣才能積極而有穩步持久地發展。

然而,積累並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它是一項長期而又費力的工作。學會積累有利於我們交際、學習和工作。你積累的知識多了,與人談論時就有了話題;你積累的知識多了,在學習中就有了頭緒;你積累的知識多了,在工作中就可以事半功倍、得心應手。這樣,會使你越來越有自信。成功的桂冠,正等著你。可見,積累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密不可分。反之,如果你不去積累,做任何事隻會徒增自卑感,慢慢失去信心,萎靡不振,最後一事無成。

有了執著心態,還要專注

專注能夠創造奇跡,專注有點石成金、化腐朽為神奇的力量。專注是指一個人的注意力高度集中於某一事物的能力,注意力的集中與否直接關係到青少年的學業好壞和他以後的事業成功與否。

古人雲:“欲多則心散,心散而誌衰,誌衰則思不達。”是啊,人的精力畢竟是有限的,往往窮盡全力,也難以掘得真金。所以,人們要專注於一件事情,而不要求多。對於青少年來說,更尤為重要,應該成為學習、生活中的必修課,時時專注。

杜邦公司創始人伊雷爾,身材不高、相貌平平,對於學習和工作有股近於癡迷的專注勁兒。小時候在法國,家境還很寬裕的時候,他受拉瓦錫的影響,對化學著了迷,對“肥料爆炸”的事尤其感興趣。拉瓦錫喜歡這個安安靜靜的孩子,把他帶到自己主管的皇家火藥廠玩,教他配製當時世界上質量最好的火藥。若幹年後,他們全家人逃脫法國大革命的血雨腥風,漂洋過海到美國。他的父親在新大陸上嚐試過七種商業計劃——倒賣土地、貨運、走私黃金……全都失敗了。年輕的伊雷爾開始苦苦思索著振興家業的良策,他認識到,戰亂期間,世界上最需要的就是火藥,並立誌憑借以前的知識積累成為美國最好的火藥商。後來,他就靠著這股專注勁兒,克服了許多困難,把火藥廠辦了起來,成就了舉世聞名的杜邦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