門德爾鬆是德國作曲家,1829年,他20歲時,第一次出國演奏,一時轟動了英國。英國女皇維多利亞在白金漢宮為門德爾鬆舉行了盛大的招待會。女皇特別欣賞他的《伊塔爾慈》曲,對他說,單憑這一支曲子,就可以證明你是個天才。門德爾鬆聽了以後,臉紅得像紫葡萄一樣,局促不安地連忙告訴女皇說,這支曲子不是他作的,而是他妹妹作的。本來,門德爾鬆是可以將這件事隱瞞過去的,但他在榮譽麵前並不想奪人之美。他覺得誠實是一個人應有的品質。
這樣的事例很多,但能像門德爾鬆那樣有勇氣站出來澄清的卻很少。有時,一個人的品格就反映在一句話中。
一個誠實的人首先是一個誠實待己的人,一個敢於麵對自我真實麵目的人。這樣的人能全麵客觀的審視自我,既不妄自尊大、自欺欺人,也不妄自菲薄、自我貶低。俗話說“知己知彼,百戰不殆”。對自己的情況了然於心,就已經成功了一半。因為隻有那些全麵把握自己優點和缺點的人,才能真正了解自我成功的可能性和局限性,既不會因為他人的讚譽或阿諛奉承忘乎所以,也不會因為別人的否定或自己的一次失敗就氣餒。這樣的人往往會在別人驚奇的目光中從小成功走向大成功。這就是誠實所具有的特殊人格力量。
守信是一個人無形的“名片”
誠信,誠實又要守信。守信是人格確立的重要途徑,也是人與人之間交往得以繼續的前提。沒有人願意與不講信用的人交往,隻要欺騙別人一次,就永遠失去了別人的信任,更談不上別人對你的重用。當別人知道你不可靠時,你的機會就消失殆盡。孔子說:“人而無信,不知其可。”守信是無形的“名片”,關乎一個人的形象和品質。
孔子的學生曾子,家有一個小兒子。有一天,曾子的妻子要到集市上買東西,可是小兒子吵著也要去。他妻子就對孩子說:你好好在家等娘,娘回來叫你爹殺豬給你吃。孩子不鬧了。當她從集市回來,曾子正在磨刀,準備殺豬。她急忙對曾子說,豬不能殺,我是哄孩子玩的。曾子聽了,說道:大人怎能對孩子無信呢?母親不守信用,孩子便會失信於人,答應孩子的事是不能反悔的。曾子的妻子點頭稱是,和曾子一起殺了豬。曾子深深懂得,誠實守信,說話算話是做人的基本準則,若失言不殺豬,那麼家中的豬保住了,但卻在一個純潔的孩子的心靈上留下不可磨滅的陰影。
有這樣一句名言:“這個世界上隻有兩樣東西能引起人內心深深的震動,一個是我們頭頂上燦爛的星空,一個是我們心中崇高的道德準則。”而今,我們仰望蒼穹,星空依然清朗,而俯察內心,崇高的道德卻需要我們在心中每次溫習和呼喚,這個東西就是誠信。
守信是一種力量,它讓卑鄙偽劣者退縮,讓正直善良者強大。誠信無形,卻在潛移默化塑造無數有形之身,永不褪色。誠信以卓然挺立的風姿和獨樹一幟的道德,高度贏得眾人的信任和愛戴。守信用作為一種傳統美德,是現代人交往的“信用卡”,也是維係人與人感情的“信譽鏈”。有了誠信,人際交往才會變得有序和有效。
對每一個渴望夢想成真的青少年來說,都應該主動成為誠信的忠實衛士。我們無須埋怨世態炎涼,人心不古,因為美好的一切就在你我手中。那就從自我做起:“麵對篝火,我們需要自己帶上火柴才能取暖。”從身邊的小事做起吧,播種誠信,我們得到的絕不僅僅是朋友的信任,還有值得信賴的整個世界,因為誠信的期盼同樣存在於大多數人的心裏。當誠信不再是稀缺的資源,當誠信無處不在、無時不有的時候,我們就成功了。
5空杯心態會讓你獲取更多
心理學中有種心態叫“空杯心態”。何謂“空杯心態”?“空杯心態”象征的意義是,做事的前提是先要有好心態。如果想學到更多學問,先要把自己想象成“一個空著的杯子”,而不是驕傲自滿。
空杯心態就是隨時對自己擁有的知識和能力進行重整,空過時的,給新知識、新能力的進入留出空間,讓自己的知識與能力總是最新;永遠不自滿,永遠在學習,永遠在進步,永遠保持身心的活力。在攀登者的心目中,下一座山峰,才是最有魅力的。攀越的過程,最讓人沉醉,因為這個過程,充滿了新奇和挑戰,空杯心態將使你的人生不斷漸入佳境。
心態歸零,學無止境
青少年要想應對時代和環境的變化,須隨需應變。以變應變,要求我們具有空杯心態。做事的前提是先要有好心態,如果想學到更多學問,提升能力,要把自己想象成“一個空著的杯子”,而不是驕傲自滿、故步自封。
歸零心態,其實就是一種虛懷若穀的精神。有了這種精神,人才能夠不斷進步,企業才能不斷發展。心態歸零,即空杯心態是重新開始,我們應該不斷學習、學習、再學習。而後,我們的生命才會更有價值。
在一座山廟裏,住著一個老禪師和一個小沙彌。有一天,老禪師讓小沙彌用筐去裝一筐東西回寺廟。不一會兒,小沙彌就回來了,筐裏裝滿了幾塊大鵝卵石,老禪師問,滿了嗎?小沙彌奇怪了,明明已經滿了呀!但是,他不敢說話,於是背著筐又出去了。不大一會兒,小沙彌又回到了寺廟,筐裏的大的空隙填滿了小鵝卵石,老禪師對他說:“滿了?”“滿了!”小沙彌答到。老禪師說:“再去!”,如此三番,小沙彌後來又在小縫隙裏裝了沙子,又往裏麵注入了一茶壺水才算交了一份答卷。這讓我們受到了很大的啟發:當自己心中已裝滿了東西,哪裏還有空間來容納其他事物呢?
做人就像一隻杯子,你不停地往杯子裏倒水,杯子的容量有限,如果你不把杯子裏的水倒出來,水就會溢出來。人的思想就像隻杯子,裝滿了知識和想法,假如你想要學得到更多的東西,就必須先把自己手中的那半杯水倒掉,真心的用一個屬於自己的空杯,然後才能夠真真正正地學到自己想要的東西。如果你不拋棄舊的觀念,就無法接受新的東西,所以,做人要空杯一切。
我們都知道這樣一個現象:如果一個杯子有些渾水,不管加多少純淨水,仍然渾濁;但若是一個空杯,不論倒入多少清水,它始終清澈如一。請時常清空我們杯中的水,以積極、開放的心態麵對新事物。“善人者,不善人之師;不善者,善人之資,”學習善者,可找出差距,彌補不足,學習不善者可以以此為鑒,減少不必要的失誤,提升適應性。
所以,心態歸零,是一次更高起點的重新開始,是一個人的心智!更是成熟的真正標誌。無論是風雨交加的日子,還是陽光燦爛的日子,隻要領悟了一切歸零的奧秘,你就能氣定神閑,笑看人生。
彎下腰去學習
在人生的道路上,我們要試著學會彎腰去學習。因為,謙卑的心態是你進步的前提。任何事物發展的客觀規律,都是波浪式前進、螺旋式上升的。在互聯網這個全新的領域中,博士、董事,都是不懂事;大校、中校,全無效;上尉、中尉,無所謂。所以,隻有心態歸零,你才能快速的成長,才能學到這個行業的很多技巧和方法。
歌德在他的敘事歌謠裏曾講過這樣的故事:耶穌帶著他的門徒彼得遠行,途中發現一塊破爛的馬蹄鐵,耶穌就讓彼得把它撿起來。不料彼得懶得彎腰假裝沒聽見,耶穌沒說什麼就自己彎腰撿起馬蹄鐵,用它從鐵匠那兒換來三文錢,用這錢買了十八個櫻桃。出了城,兩人繼續前進,經過的全是茫茫的荒野。耶穌猜到彼得渴得夠嗆,就讓藏於袖中的櫻桃悄悄地掉出一顆,彼得一見,趕緊撿起來吃。耶穌邊走邊丟,彼得也就狼狽地彎了十八次腰。於是耶穌笑著對他說:“要是你剛才彎一次腰,就不會在後來沒完沒了地彎腰。小事不幹,將來就會在更小的事情上操勞。”今天多彎腰拾起一些“小事”,或許明天,它就會在我們的懷中孵化成美麗的寶石。
這些故事正是告訴我們,人在學習的過程中,一定要有彎腰學習的精神。無論何時何地,我們永遠都應保持一顆謙卑的心!時時刻刻明白:要想獲得真知,就得彎下腰去學習,而要想做到這些,就需要有謙虛的態度。
謙卑是什麼?謙卑就是甘願讓對方處在重要的位置,讓自己處在次要的位置。易經謙卦說:謙卑是指人因為虛心所以能進入對方的心,被別人接納。而在溝通時彼此接納是很重要的,因此謙卑作為一種品格也非常重要。學習既是一種行為,更是一種開放的謙卑的心態,是成功者必備的素質,要永遠保持一顆謙卑的心,努力向所有身邊的人和事學習。因為隻有這樣,我們才會學得更多、學得更好。
“人要有空杯心態和海綿心態,讓自己從學徒的心態開始前行。”如果總是守著自己的半桶水,晃呀晃的,有相應的成就感,認為“也不過如此”。這個時候產生的成就感一方麵有利於我們增強對學習新事物的信心,但另一方麵值得注意的是,與信心的增強一同滋長的還有我們的浮躁心理和驕傲心態。如此一來,求知欲下降了,自傲心理加強了,學習的動力沒有了,於是便有了半杯水、半桶水,再也無法融進更多的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