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是有力量、有能耐的人,總是那些能夠在一件事情意味新鮮及充滿熱忱的時候,就立刻迎頭去做的人。
每天有每天的事。今天的事是新鮮的,與昨日的事不同,明天也自有明天的事。今天之事應該就在今天做完,千萬不要拖延到明天!拖延的習慣有礙於人做事。
過度鄭重與缺乏自信是做事的大忌。在興趣熱誠濃厚的時候做一件事,與在興趣熱誠消失了以後做一件事,其間的難易、苦樂真不知相差多少!
在興趣熱誠濃厚時,做事是一種喜悅;興趣熱誠消失時,做事是一種痛苦。
擱著今天的事不做而想留等明天做,就在這個拖延中所耗去的時間、精力,實際上能夠將那件事做好。
做以前積疊下來的事,我們覺得多麼的不愉快而討厭!
在當初可以很愉快容易地做好的事,拖延了數日數星期之後,就會顯得討厭與困難了。
接到信件,應該立刻作複,最為容易;因此有的機關、公司中訂下規則,不準任何來函隔夜不複。
命運無常良緣難!在我們的一生中,每有良機、佳遇的到來;但總是一瞬即逝。我們當時不把它抓住,以後就永遠失掉了。
有計劃而不去執行,使之煙消雲散,這對於我們的品格力量產生非常不良的影響。
有計劃而努力執行,這就能增強我們的品格力量。有計劃不算稀奇,能執行訂下的計劃才算可貴。
一個生動而強烈的意象、觀念闖入一位作家的腦海,生出一種不可阻遏的衝動——要想提起筆來,將那美麗生動的意象、觀念移向白紙。
但那時他或許有些不方便,所以不立刻就寫。那個意象不斷在他腦海中活躍、催促,然而他還是拖延。後來那意象便逐漸模糊、暗淡了,終至於整個消失!
一個神奇美妙的印象突然閃電一般的襲入一位藝術家的心胸,但是他不想立刻提起畫筆將那不朽的印象繪在畫布上。這個印象占領了他全部的心靈,然而他總是不跑進畫室埋首揮毫。最後這幅神奇的圖畫,會漸漸地從他心版上淡去了。
塞萬提斯說:“取道於‘等一會’之街,人將走入‘永不’之室。”
此話說得太對了。
為什麼這些印象、衝動是那樣的來去無蹤?其來時,是那樣的強烈而生動;其去時,是那樣的迅速而飄忽?
就是因為這些印象之來,原是要我們在當初新鮮靈活時,立刻就去利用它們的。
拖延往往會生出悲慘的結局,愷撒因為接到了報告沒有立刻展讀,遂至一到議會便喪失了生命;拉爾大佐正在玩牌,忽然有人送來一個報告,說及華盛頓的軍隊,已經進展到拉華威,他將來件塞入衣袋中,牌局完結他才展開那報告,他立刻調集部下,出發應戰,但時間已經太遲了,結果全軍被擄,而他本人也以身殉國,僅僅是幾分鍾的延遲使他喪失了尊榮、自由與生命!
應該就醫而拖延著不去就醫,以致病情嚴重或者不治,這樣的人為數不少吧!
習慣之中足以誤人的無過於拖延的習慣,世間有許多人都是為此種習慣所累而至陷入悲境。拖延的習慣,最能損害及減低人們做事的能力。
你應該極力避免拖延的習慣,像避免一種罪惡的引誘一樣。
假使對於某一件事,你發覺自己有著拖延的傾向,你應該直跳起來,不管那事怎樣的困難,立刻動手去做不要畏難、不要偷安;這樣久而久之,你自能撲滅那拖延的傾向。
應該將“拖延”當做你最可怕的敵人;因為他要竊去你的時間。品格、能力、財富與自由,而使你成為他的奴隸。
要醫治拖延的習慣,其唯一方法,就是事務當前,立刻動手去做。多拖延一分,就足以使那事難做一分。
“要做立刻去做!”這是百萬富翁的格言。凡是將這句格言作為座右銘的青年,永不會有悲慘的結局。
以前日軍侵占馬尼拉時,菲律賓海軍的一名文職雇員被捕了。他被關進一個旅館,兩天後又被送往一個集中營,他叫哈蒙。
就在到達集中營的第一天,哈蒙看見一個難友的枕頭底下有一本書。他向難友借了這本書。這本書叫做《人人都能成功》。
在哈蒙閱讀本書之前,他的情緒很壞。他恐懼地望著在那個集中營裏可能遭受的折磨,甚至死亡。
但是,當他讀了這本書時,他就為希望所鼓舞了。他渴望擁有這本書,讓它同自己一起去迎接前麵那些可怕的日子。
哈蒙在同難友討論《人人都能成功》中的問題時,認識到這本書是他自己一筆巨大財富。
“讓我抄這本書吧!”他說。
“當然可以。你開始抄吧!”這是回答。
哈蒙立即開始抄書。一字又一字,一頁又一頁,一章又一章,他緊張地抄著。
他時刻感到有可能隨時失去這本書的苦惱;這本書會在任何時候被拿走,但這種苦惱激勵他日夜工作。
真是幸運,哈蒙在抄完這本書的最後一頁後不久,他就被轉移到臭名昭著的聖多·托到斯城集中營。
哈蒙之所以能及時完成抄書工作,乃是因為他能及時開始這項工作。
哈蒙在三年零一個月的囚犯生活中隨時都帶著這本書,把它讀了又讀。這本書給他豐富的精神食糧;鼓舞他產生勇氣,製訂未來計劃,保持和增進心理和生理上的健康。
聖多·托馬斯監獄的囚徒在生理和心理上永遠受了傷害——恐懼現在,他恐懼未來。
“但是,我在離開聖多·托馬斯時覺得好多了。在那兒我更好地為生活作了準備,心理上也更活躍些。”
哈蒙告訴我們。
在他的談話中,你可感受到他的主要思想:
“成功必須不斷地實踐,否則它會長上翅膀,遠走高飛。”
獲得卓越創意仍然不夠,因為獲得創意隻占整個解決問題過程的1/10,其餘9/10則是對創意的善後工作,立即對創意進行加工。
創意隻有與行動結合,才會走向成功。
7用行動去證明理想
愛德蒙·基恩衝進家門,一把抱住被他驚得不知所措的妻子,興奮不已地大聲說道:“觀眾都站起來向我歡呼,以後你可以有自己的馬車,查理也可以去貴族學校讀書了!”
小演員基恩一直埋頭鑽研自己的演技,最終成了當時的大明星。他膚色微黑,天生一副尖嗓子,讓人聽著很不舒服。然而,剛剛走上演藝事業的他卻決定扮演馬辛傑戲劇中吉列斯·歐弗裏奇爵士這一個前人從未扮演過的全新角色。他屢敗屢試,最終讓這個角色得到了人們的認可,在整個倫敦引起了轟動。
剛剛進入國會的謝裏丹才做了一次演講就得到了著名記者伍德弗爾這樣的評價:“請原諒我坦率地說出我的看法,我覺得您不適合做演講。”並且奉勸他回去做他原來的職業。謝裏丹聽了這話,托著下巴沉思了片刻,回答說:“我不會選擇離開,我覺得我適合,以後你會看到的。”後來,謝裏丹用自己的行動證明了這一點。被著名的演說家福克斯稱讚為眾議院有史以來最出色的一篇演說,正是出自謝裏丹之口的那篇反駁沃倫·哈斯汀斯的著名演講。1828年,伯納德·帕裏希離開了法國南部的家鄉出外謀生,那時,他才年滿18歲。按照他自己的說法,那時候他一本書也沒有,隻有天空和大地為伴,因為它們對誰都不會拒絕。當時,他還隻是個不起眼的玻璃畫師,然而他的內心卻對藝術充滿了無限熱忱。
一次,在一個偶然的機會裏,他看到了一隻精美的意大利杯子,並且被它的美麗完全迷住了,這也因此打亂了他以往的生活模式。從此,一種從未有過的激情完全占據了他的心靈,他決心揭開瓷釉的奧秘,看看它為什麼能夠賦予杯子如此美麗的光澤。此後,他把自己的全部精力都投入到了對瓷釉的研究中。他自己動手製造熔爐,但第一次失敗了。接著,他又造了第二個。這一次雖然成功了,但是這隻爐子既費燃料,又耗時間,因此,幾乎耗盡了他的全部財產。最後,他因買不起燃料,隻得改用普通火爐。試驗的屢屢失敗,並沒有使他心灰意冷,他每次在哪裏失敗,就從哪裏重新開始。最終,在曆經無數次失敗後,他終於燒出了色彩豔麗的瓷釉。
為了改進工藝,帕裏希親手用磚頭壘起了玻璃爐。到了決定試驗成敗的時候,他連續高溫加熱了6天,可是瓷並沒有熔化,這有些令他出乎意料,但他當時已身無分文了,隻好靠借貸買來陶罐和木材,並且想盡一切辦法找到更好的助熔劑。一切準備就緒後,他又開始了新一輪試驗,然而直到燃料耗盡也仍然毫無結果。他跑到花園裏,拆下籬笆上的木柵充當木柴,但仍然沒有結果;他又將家具付之一炬,也仍然毫無作用。情急之下,他將餐具室的架子也一並砍碎扔進了火裏,這一次奇跡終於出現了:熊熊的火焰終於熔化了瓷釉。秘密終於被揭開了。有誌者,事竟成,這句話用在伯納德·帕裏希身上再恰當不過了。
威廉姆·沃特說:“一個人如果總是優柔寡斷,不知道應該先做什麼,那麼,他隻能一事無成。如果他下決心去做某事,可是一聽到朋友的反對意見就改變原來的想法,自己的主意也像風向標一樣變來變去,東風來西邊倒,西風來東邊倒,這樣的人永遠成就不了大事。他們總是原地踏步,沒有任何進步,因此,失敗會隨時降臨到他們頭上。”
著名畫家雷諾茲說:“一個人如果想在繪畫上,或者其他藝術領域有所成就,那麼,他就應該從早晨起來一直到晚上睡覺都牢記這個目標。”
一個出版商對他的代理人說:“如果你在兩周內一本書都沒有賣掉,而你一點都不泄氣,那麼你一定會成功。”卡萊爾說:“先考慮好自己要做什麼,然後像赫拉克勒斯那樣投入到你的工作中去。”著名畫家特納曾經說:“勤奮工作是我成功的唯一秘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