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牙酷愛彈琴,但技藝不高,便拜連成為老師。伯牙逐漸掌握了彈琴的技巧,但彈琴時還時常伴有雜念,不能進入忘我的狀態,技藝水平很難達到運用自如,出神入化的境界。他的老師也在考慮用什麼辦法才能盡快提高伯牙的琴技。

有一天,連成對伯牙說:“我有一位老師,名叫房子春,家住東海之濱,他很有謀略和見識,善於陶冶人的情趣,我送你去他那吧,也許他能幫你改變目前的狀況。”伯牙聽老師這麼一說,頓時喜上眉梢,很高興地接受了老師的建議。

於是,他倆立即啟程趕赴蓬萊山,一路上,伯牙談笑風生,好不舒心。他們順利到達蓬萊山,放下行裝,安置好住處後,成連見伯牙興致蠻高,就對他說:“我去拜見老師,你先不要離開這裏,感到煩悶就彈彈琴解悶,我們很快就回來。”說完便撐船遠去。

伯牙送走老師,略作休息,想到一會可以獲得著名老師指點琴藝,不禁心花怒放。於是即興彈了幾曲,但是心裏都不是很滿意。等了好久,老師還不回來,於是伯牙走到大海邊處,放眼望去,海天一色,空曠邈遠;海浪滾滾,一浪高過一浪地拍打崖岸,飛濺出無數美麗的浪花;身後林木深幽,鬱鬱蒼蒼,襯著深藍色的海水更顯得雄渾、古樸、凝重;空中海鷗飛來飛去,不時鳴唱,撕破這靜靜的空間,好一幅遼闊、深邃、壯麗的美景躍然眼前。

伯牙望著美景,心潮澎湃,海水湧過來,鳥兒飛來。此時他不自覺地坐到琴前,和著濤聲,伴著鳥鳴,急速地彈起琴來。他完全沉浸在這大自然的韻律之中,情感的波濤在他手指下翻轉流瀉,邊彈邊唱,邊看邊彈,似把流水彈成樂曲,把樂曲幻化為流水;似把森林彈成樂章,把樂章疊印成森林;音符像啁鳴的小鳥,小鳥像跳躍的音符……就這樣,他彈到自己不能自持。當琴聲戛然而止的時候,他已淚流滿麵。似乎到此,伯牙才明白老師的一片苦心。原來老師是要改變他的意境和情趣。

過一段時間老師連成回來了,見伯牙如醉如癡的樣子,他略略點頭,含笑不語,在伯牙身邊站了一會後,便把仍沉浸在音樂旋律之中的學生喚醒。伯牙見到老師,兩人並未多言,似乎眼前的一切景象都說明了一切。

簡 評

知識積累到一定程度,需要一個新的方法拔高。此時該修煉的也許並不是知識,而是心性,學習的心態。伯牙學琴三年,技藝無法到一定水平,但是卡在那裏不能出新。來到蓬萊“仙境”後,觸景生情,噴發出新的靈感火花,新的琴音在他手下呼之即出,從而使彈琴的技藝大有長進,一方麵說明環境的重要性,另一方麵求知要有一定的方法。伯牙春秋時著名的琴師,技藝高超,既是彈琴能手,又是作曲家,被人尊為“琴仙”。當然,伯牙的成功,還在於他平時打下的基礎,蓬萊之行隻是他成功的外力。假如沒有三年的努力,要想在任何“仙境”一蹴而就是不可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