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惠王時期有個殺牛很厲害的人。據說一氣嗬成。這人叫庖丁。一天庖丁為梁惠殺牛,隻見他手按著牛,肩靠著牛,腳踩著牛,膝蓋抵著牛。瞬間皮肉分離,到在牛身上自由揮舞,一會牛就解好了。這簡直如同一串樂曲一般。
梁惠王讚歎地說:“啊!妙極了!你的宰牛技術怎麼能精熟到這般程度呢?”
庖丁放下刀子回答說:“我研究牛的肢體,對這個的研究遠遠超過了對於肢解牛的操作技巧鑽研。我開始宰牛時,所看見的都是一隻隻完整的牛,經過三年的學習研究,我掌握了牛的肢體結構,任何一隻完整的牛在我眼裏,我能看到的就是它的內部結構和脈絡,也就是把它看成許多部分的組合,而且了解它各部分之間組合的規律,因而在我的心目中,沒有完整的牛。到了現在,我對牛體的各個部位,已經了如指掌,不用再細看哪裏是骨頭哪裏是關節。時間長了就靠感覺,順著牛身上自然的紋理,劈開筋骨之間的空隙,導向骨節間的竅穴,依照牛的自然結構去用刀,一些支脈、經脈、筋骨肉、肌腱以及筋脈交結的地方,我的刀刃沒有一點妨礙,更不用說那些大骨頭了。好的廚師每年要更換一把刀子,因為他是用刀解剖牛;普通的廚師每月要換一把刀子,因為他是用刀去砍骨頭。到今天為止,我這把刀已經用了十九年了!用它宰的牛已有幾千頭了,可是,刀刃卻像新刀剛剛在磨刀石上開了刃一樣。盡管如此,每遇到難下刀的地方,我也格外小心不敢大意。每一刀下去,都力求精確,直到一條牛完全解完。”
梁惠王聽完,說:“好啊!我聽了庖丁的這一番話,懂得了很多道理。”
簡評
一切事物都是有規律可循的,隻要掌握了規律,事情就會好辦得多。學習也是一樣,如果不掌握方法,學起來自然費勁。找到學習的規律方法,自然駕輕就熟。別光低著頭悶聲讀書,抬起頭來看看周圍,尋找出規律,實在不行,看誰優秀就向誰請教方法,勤學多問,就是學習的捷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