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成語來源於《澠水燕談錄》,太宗日閱《禦覽》三卷,因事有缺,暇日追補之。嚐曰:“開卷有益,朕不以為勞也。”
宋初,宋太宗趙光義命令文臣李防等人編寫一部規模宏大的分類百科全書——《太平總類》。
這部書收集摘錄了一千六百多種古籍的重要內容,分類歸成五十五門,全書共一千卷,是一部很有價值的參考書。
這部書在宋太平興國年間編成,故定名為《太平總類》。宋太宗給自己規定每天至少要看兩到三卷,一年內要全部看完,遂更名為《太平禦覽》。當宋太宗下定決心花精力翻閱這部巨著時,曾有人覺得皇帝每天要處理那麼多國家大事,還要去讀這麼部大書,太辛苦了,就去勸告他少看些,也不一定每天都得看,以免過度勞神。
可是,宋太宗卻回答說:“我很喜歡讀書,從書中常常能得到樂趣,多看些書,總會有益處,況且我並不覺得勞神。”
於是,他仍然堅持每天閱讀三卷,有時因國事過於繁忙有所耽擱,他也會抽空補讀,並常對左右的人說:“隻要打開書本,總會有好處的。”
宋太宗由於每天閱讀三卷《太平禦覽》,學問十分淵博,處理國家大事也十分得心應手。當時的大臣們見皇帝如此勤奮讀書,也紛紛努力讀書,所以當時讀書的風氣很盛,連平常不讀書的宰相趙普,也孜孜不倦的閱讀《論語》,有“半部論語治天下”之謂。後來,“開卷有益”便成了成語,形容隻要打開書本讀書,總有益處。
簡 評
開卷則有益。讀書時一生的事業。宋朝皇帝尚且如此,普通人該怎麼做不言而喻。人自己親身經曆的事情畢竟有限,有些要借鑒其他人的經驗,讀各種不同的書,隨著知識麵的擴大,見識廣博,人就會變化,世界觀、價值觀也會變化。強迫自己讀書,堅持不下來的時候,想想這個故事,相信“開卷有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