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戰國時,國家之間經常交戰。一次,齊國攻打宋國,宋國狼煙四起,宋康王很驚恐。這時被派出去偵察的人回來稟報說:“齊國的軍隊已經離國都很近了,國都裏的人知道這個消息,都很恐慌。”宋康王周圍的一些近臣一聽,頓時反對這種說法,有的說:“這是胡說,就像俗話說的那樣‘肉還沒爛,就自己生了蟲’,這消息不可靠,是無中生有,當麵造謠。”還有的說:“就憑我們宋國的強盛,齊寇戰鬥力那麼薄弱,怎麼可能出現這種情況呢?”宋康王聽了這些奸佞賊臣的話,就下令殺了報信的人。後來,他又陸續派出三人去偵察敵情,這三個人回來稟告的也是同樣的情況,結果全都被殺了頭。
宋康王一連殺了三個人後,還執意派人出去偵察,於是,這個差事又輪到了第四個人頭上。這個人奉命外出偵察,發現齊軍已經兵臨城下,城裏的老百姓都驚恐萬狀。他一看這情景,心想:“這不同前三個人說的一樣嗎?他的心情又沉重又緊張,思忖自己回去該如何交差,如實稟告吧,又要遭殺身之禍,不如實稟報吧,國家就會遭難,他慢慢往回走,心裏盤算如何報告。”正在這時,遇見了他的哥哥。他哥哥見沮喪的樣子,驚奇地問:“你怎麼了。現在,國家危在旦夕,你今後有什麼打算?”這人看見哥哥,滿肚苦水往上湧,他對哥哥說:“哎呀,哥哥,我可遇上大麻煩了!我是被派出來偵察敵情的,眼下形勢已經十分危急了,齊寇已經迫在咫尺,大兵壓境,城裏的人都慌成一團。我不知道要不要回去如實稟告。先前派出去偵察的人都因為報告實情而被處死了,現在如果我實情相告,也會被處死,可是不報告實情,又於心不忍,謊報敵情,國家沒有準備,齊寇打進來,百姓全遭殃,我也在劫難逃啊,唉,你看該怎麼辦呢”?說完一臉愁容地等著哥哥回答他。
聽了這一番敘說,他哥哥沉思了好大一會兒,低聲對弟弟說:“如果你去報告實情,就會像前幾個人一樣地被殺死,而且會死在國家滅亡之前,你聽懂了嗎?”他加重了語氣,又意味深長地看弟弟一眼。弟弟聽了哥哥的話,知道哥哥是在暗示他,不要說出實情。他自己又考慮了一陣,也覺得隱瞞實情是上策。就定下心來,向王宮走去。
見了宋康王,這個人故作從容,顯出一副不急不躁的樣子,說:“陛下,您不必擔心,我偵察了多時。根本沒見到齊寇的影子。老百姓也沒有像傳言的那樣驚慌失措。您也可以放心了。”宋康王聽了這一番話,信以為真,提著的心放下了,他的臉上露出了笑容,並對這個人說:“對呀,這才是真實情況,以前報假信的人應當處死,你是有功的。”於是吩咐手下人拿來許多金子賞賜這個報假信的人。這個人謊報的敵情,本來惴惴不安的,卻怎麼也沒想到宋康王竟相信了假話,還給予賞賜,便趕緊收起金子,逃離了宋國。
正當宋康王陶醉在自欺欺人的謊言裏的時候,隻聽戰鼓四起,殺聲震天,齊軍大兵直逼王宮,左右近臣見大勢已去,紛紛棄宋康王而自己逃命,宋康王狼狽不堪地爬上一輛戰車逃走了。
簡評
用主觀代替客觀,以想象代替現實,堅持主觀偏見定然會吃大虧。依據事實,是治理國家、管理企業、處理問題必須依托的原則。違背這原則就會脫離實際,下場隻會和宋康王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