汝地有一位農夫,家有良田百坰,牛馬成群,但世代都不識字,農夫覺得很遺憾。有一年,他從楚地聘請來一位先生教他兒子讀書。
先生先教農夫的兒子拿毛筆練習寫字,他寫一畫,告訴農夫兒子說:“這是‘一’字。”寫兩畫告訴農夫的兒子:“這是‘二’字。”寫三畫告訴農夫的兒子:“這是‘三’字。”
農夫的兒子很快就學會了寫這三個字,高興得把毛筆扔掉了,回去告訴他的父親說:“我學成了,我學成了,可以把那位先生辭退,免得給他那麼多酬金,還得管他吃喝。”
農夫聽了兒子的話,就給楚地來的先生一些聘金,然後打發先生走了。
過了一段時間,農夫準備請一位姓萬的親戚來家喝酒,早晨讓他兒子給寫請帖,兒子寫了大半天,也沒寫出來。農夫去催促。
農夫的兒子生氣地說:“天下姓氏那麼多,為什麼他偏姓萬呢?從早晨到現在,我才寫完五百畫。”
簡評
做事淺嚐輒止,稍有收獲就忘乎所以,妄自尊大。不投入就不會有收獲。初學都是從簡單開始,循序漸進,如果止於“三”,那麼你的人生知識也就會止於此。學得越深則越謙虛,學得越多才明白自己知道的僅是滄海一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