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動物之謎3(2 / 3)

還有人做過實驗。他們把鳥放在天文館裏,播放夜間的天象。當天頂出現北歐秋天的星座時,鳥就把頭轉向東南;當出現巴爾幹天空的星座時,鳥便將頭轉向南方;當出現北非夜空時,鳥便朝正南飛。看來,候鳥靠星辰識途定向是一種比較有說服力的觀點。當然,這還不是最後的結論。

猩猩為何虐待小崽

可以說,在動物世界裏,大猩猩是人類的近親。它全身長著棕黑色的皮毛,頭長得很大,臉很寬,並常常像人一樣站直來走路;發起怒來捶胸頓足,大有大打一場的架勢。

住進動物園的大猩猩也不老實,不是拆暖氣,就是砸玻璃。

大猩猩是世界上極為珍貴的動物,但是數量極少。凡是生活在動物園裏的大猩猩,人們都讓它們成雙成對,以便繁衍後代。可大猩猩卻很不配合。

在北京動物園裏,有一次,一隻雌猩猩生了一隻小崽,開始時它對小崽還算愛護。可是一周之後,它不但不給孩子喂奶,還經常耍弄小崽,時不時把小崽舉起來使勁搖,嚇得小崽嗷嗷直叫;沒過多長時間,小崽就被折磨得骨瘦如柴。管理人員隻好把它們隔離開,對小崽進行人工飼養。

大猩猩為什麼要如此虐待它的孩子呢?難道是因為小崽妨礙了它的活動嗎?還是因為雌猩猩缺乏某種營養而疲勞過度,力不從心所致?或者是因為生的是第一胎不會撫養小崽?

這其中的奧秘,還有待於科學家的進一步探索和研究。

懶猴到底有多懶

生活在亞洲熱帶和亞熱帶地區密林中的一種猴子,由於這種猴懶得出奇,人們送給它一個形象的雅號——懶猴。

這種猴子懶到什麼程度呢?據看到過它的人說,它一天到晚都不活動,甚至在受到敵人傷害時,也不會顯出害怕的樣子。

有人曾看到過一隻懶猴被豹子咬了一口,它卻不慌不忙、慢慢地轉過頭來,發出像蜜蜂一樣的嗡嗡叫聲,以表示抗議,可身體還是原封不動地待在那裏。

由於不愛活動,它身上長滿了地衣和藻類植物。不過,懶有懶的好處,這一身地衣和藻類,反倒成了它的保護色。它可以在大白天安心地蜷曲在樹杈上睡大覺,就連眼神最好的鷹也無法發現它。

別看懶猴那麼懶,它卻有一種絕活,人們至今也沒弄明白其中的奧妙——那就是它的抓握能力。一般情況下,動物死了,它就會四肢放鬆。而懶猴卻不是這樣,它會緊緊地抓住樹枝不放。

有個獵人打死了一隻懶猴,但它的兩隻腳的腳趾緊緊抓住樹枝,沒有掉下。看似簡單的問題,要用科學的道理來解釋,卻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毒蛇具有靈性之謎

對於人來說,隻要信仰宗教,都要定期到教堂禮拜,向神禱告求助保佑。但是,令人感到奇怪是,毒蛇也會定期朝聖。

這種怪事發生在希臘的西法羅馬尼亞島上。每年的8月6日至15日這幾天,竟有數以千計的毒蛇,從懸崖峭壁和山林洞穴中傾巢而出,紛紛爬往島上的兩座教堂。它們盤結在教堂聖像下麵,逗留十天左右才紛紛離開。這些毒蛇在教堂期間從不傷害人。

令人驚奇的是,8月6日是希臘人紀念上帝的節日;8月15日是紀念聖女的日子。更令人迷惑的是,這些毒蛇的頭上,都有一個像十字架形狀的記號。

希臘西法羅馬尼亞島上的人,與毒蛇可以和平共處。有些人甚至認為,毒蛇有驅邪治病的神力,將毒蛇縛繞在身上。奇怪的是,毒蛇任憑人們逗引撫摸,也不發怒,而顯得十分溫順,從不傷人。

隨著傳播媒介的不斷發達,世界各地越來越多的人,都知道了希臘西法羅馬尼亞島上的怪事,每年到此旅遊,期望目睹這一奇跡的人越來越多。然而,究竟是什麼原因能夠使這種毒蛇朝聖?這種毒蛇朝聖的現象至今已持續了120年,人們對此百思而不得其解,科學家們對此也無法解釋。

始祖鳥是鳥類的祖先嗎

大自然中鳥類繁多,但人們對鳥類的起源一直迷惑不解。直至19世紀,科學家們才把注意力集中到鳥類古化石的研究上,希望能從中探索出鳥類由來的奧秘。

1861年,在德國巴伐利亞省索倫霍芬的附近,出現了一個奇跡:在當地距今15億年左右的石灰岩中,發現了一具似烏鴉大小的、既像爬行類又像鳥類的化石。它的一些特征使它很像爬行動物。

但是對化石的進一步研究,可看出它已經長有羽毛,它的骨盆結構比爬行類發達。更重要的是,它還是恒溫的熱血動物。羽毛和恒溫是鳥類的重要特征之一,這就說明它更接近鳥類。

鑒於它還帶有許多爬行類動物的特征,又是當時所發現的最古老的鳥,科學家把它定名為始祖鳥。

始祖鳥化石的發現,證明了鳥類是由爬行動物演化而來的。最近幾十年,有人對始祖鳥是否是“鳥類最早的祖先”的定論,提出了疑問。有的學者認為:由體溫不恒定的、無羽毛的爬行動物,進化到恒溫熱血的、有羽毛的鳥類,是個漫長的過程,在始祖鳥之前,還應該有一係列過度類型的鳥類。

還有的學者認為:始祖鳥在鳥類的發展史上,可能隻是鳥類演化中的一支旁係。一些證據說明,在它之後的幾千萬年,就有了十分類似現代鳥的種類。總之,很多古生物學家似乎不肯相信,始祖鳥就是鳥類的真正祖先,他們推測鳥類的祖先,可能是比始祖鳥還早的鳥類。

這種推測快要被證實時,又引出了新的爭論。1986年,美國得克薩斯州工業大學的古生物學家查特吉,在波斯特城附近距今225億年的地層中,發現了比始祖鳥還古老7500萬年的鳥類化石,並給它定名為祖先鳥。鳥類的祖先這一寶座因而被祖先鳥奪走。

古生物學家指出,如果事實上是這樣的話,那麼鳥類是由爬行動物進化而來的,這一觀點也將被否定。但是,有些科學家對這一化石的鑒定,立刻又有了新的懷疑。美國耶魯大學的古生物學家奧斯特就說,原始鳥化石的發現是不大可能的,因為鳥類的脆弱骨骼是難以保存得如此完好的,而且化石上還有一些特征與鳥類不符。

這些爭論雖然剛剛拉開序幕,但是可以肯定,這場爭論已經比過去100多年來的爭論,更接近揭示鳥類起源的謎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