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先用機械的辦法捕殺老鼠,但這種辦法殺滅老鼠的數量十分有限。近幾十年來,人們發明了許多殺滅老鼠的藥物。可每次用一段時間後,這些藥物也就失去了作用。
據說,蘇格蘭的一個農戶,發現了不怕老鼠藥的老鼠。科學家研究發現,這種老鼠已具有遺傳性的抗藥能力。也就是說這種老鼠已具備了抗藥的基因,它們的子子孫孫也都能抵抗藥害。
老鼠不但不怕藥害,而且連具有強大殺傷力的核放射也不怕。據1977年7月的美國《地理雜誌》報道: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美國在西太平洋埃尼威托克環礁的恩格比島,和其他島嶼上試驗原子彈,炸出一個巨大的彈坑,同時放射出強大的射線。
幾年後,生物學家來到恩格比島,發現島上的植物、暗礁下的魚類以及泥土,都還有放射物質,可是島上仍有許多老鼠。這些老鼠長得健壯,既沒有殘疾,也沒有畸形。這可能與老鼠洞穴有一定的防禦作用有關。然而,老鼠本身的抵抗能力,也是十分令人驚訝的。
有趣的是,老鼠也有集體自殺的現象。
在挪威、瑞典等北歐地區,有一種老鼠,叫旅鼠。這種老鼠體長010米至015米,尾巴短,毛呈黑褐色。每隔三四年,當旅鼠缺乏食物時,就成群結隊地離山而去。它們跋山涉水,前赴後繼,勇往直前,沿途的植物全部被吃完。它們一直走到大海邊,跳入海中,全部被淹死。
1981年春,在西藏墨脫的一個江邊拐彎處,成群的老鼠從四麵八方聚集在那兒,集體從山崖頂上往江裏跳。結果所有老鼠都被翻騰的江水淹死了。
老鼠集體自殺的原因還不清楚,有的科學家認為,可能那些到了海邊的老鼠,認為海洋也隻不過是一條它們可以遊過的小溪或一潭水,而沒有意識到那是遊向死亡。
從表麵上看,每一次自殺的老鼠數量很大。然而,老鼠的繁殖力強,成活率高,一隻母鼠在自然狀態下,每胎可產出5隻至10隻幼鼠,最多的可達24隻,妊娠期隻有21天,母鼠在分娩當天就可以再次受孕。幼鼠經過30天至40天發育成熟,其中的雌性,即加入繁衍後代的行列。如此往複,母鼠一年可以生育5000左右子女,至於孫子、孫女、曾子、曾孫輩已多到無法計算。所以說自殺的老鼠與老鼠的總體數量相比,那就像大海中的一滴水了。
老鼠為什麼不能滅絕,它為什麼有如此大的抵抗能力呢?要揭開這些令人費解的謎,還需要科學家們不斷地探究。
蟋蟀好鬥的緣由
蟋蟀好鬥,幾乎人人皆知。蟋蟀為什麼如此好鬥呢?這還要從蟋蟀的生活習性談起。
蟋蟀好鬥,是和雄蟲獨居習性分不開的。蟋蟀雄蟲總是獨立棲息在土穴、牆縫裏。隻是在交配期才和雌蟲同居一處,但絕不和雄蟲住在一起。這種習性,有人稱為隔離習性。
隔離習性導致蟋蟀雄蟲不能容納別的雄蟲,接近它的領地。一旦有雄蟲進入它的領地,它便會張牙舞爪地向對方進攻。對方也不甘示弱,以眼還眼,以牙還牙。兩位好漢爭鬥起來。直至敗者落荒而逃,勝者振翅長鳴,似乎在報告自己得勝的消息。
雄蟋蟀這種獨居的占區行為,並不妨礙它傳宗接代的交配活動。當處於交配期,雄蟲的兩翅摩擦發聲招引雌蟲,還利用不同的聲音刺激雌蟲與它交配。
雌蟋蟀不會鳴叫,也不善鬥。區別雌雄蟋蟀除根據鳴聲判斷外,主要是依據其翅紋和尾須、產卵器來區分。
雄蟋蟀僅具有兩根尾須,俗稱二尾兒蛐蛐;雌蟋蟀不僅具有兩根尾須,還有一根長長的產卵器,俗稱三尾兒蛐蛐。
蒼蠅不生病的奧秘
蒼蠅在垃圾堆、腐爛的動物屍體上隨處可見。蒼蠅到處傳播疾病,對人類危害極大。但是蒼蠅全身都帶著病菌,而自己卻從不被病菌所感染,從生至死都不會害病,其中的奧秘在哪裏呢?
許多生物學家、病理學家,對蒼蠅進行研究後發現,蒼蠅對付疾病,有獨特的本領。它吃了帶有多種病菌的食物後,能在消化道內進行快速處理,把無用的廢物和病菌很快排出體外。蒼蠅從進食處理、吸收養分一直至將廢物排出體外,一般隻需要7秒至11秒鍾。
雖然蒼蠅有快速排出病菌的本事,但有些細菌也有快速繁殖的能力。意大利科學家萊維蒙爾尼卡博士經過研究發現,當病菌侵犯蒼蠅機體時,蒼蠅的免疫係統就會發射BF64、BD2兩種球蛋白。這兩種球蛋白從免疫係統發射出來時,總是一前一後,成雙成對,而且發射快,製造也快,很快就能將敵人消滅。
值得指出的是,BF64、BD2的殺菌力要比青黴素強千百倍。如果能提取蒼蠅體內的BF64、BD2用於人類治病,那將給病人帶來福音。
白蟻安裝空調
在我國廣西和雲南兩地的南部以及海南島,有許多像塔一樣的建築物。這是白蟻為自己建造的巢,人們稱它為蟻塔。
蟻塔一般高為2米至3米,最高的竟達6米。幾百萬隻白蟻擠在裏麵一起生活。再加上蟻卵孵化,真菌生長,巢裏氧氣大量消耗,而二氧化碳越積越多。白天,火辣辣的陽光直射蟻巢,白蟻會不會熱死呢?
科學家們對此進行了研究,他們驚奇地發現,蟻巢之中溫度並不很高,空氣也很新鮮,這完全由於蟻巢內部的巧妙構造所致。白蟻的建築本領使科學家們讚歎不已。
白蟻在蟻巢的壁牆上,建造起許多相互垂直的肋狀通風道,空氣能從蟻巢流入這些風道,循環流動。蟻巢熱空氣通過這裏時能夠冷卻,風道表麵還有無數細孔,能和周圍環境進行氣體交換。蟻巢的底部還建有一個貯存著大量新鮮、清涼的空氣的儲藏室。
當太陽曬到蟻巢表層時,肋狀風道裏空氣受熱上升,帶著蟻巢中的熱空氣循環流動。這樣,就把空氣貯存室裏的冷空氣,帶入白蟻生活的巢裏,蟻巢裏的溫度也就降低了。而通風道裏的空氣冷卻後,又會帶著新鮮的空氣下降到貯存室裏。
就這樣地循環,使巢裏空氣始終保持新鮮,溫度適宜。這些小昆蟲,竟能夠根據物理學上的空氣流動原理來設計、建造通風設備,這真讓人不可思議。
雄蚊不咬人的秘密
蚊子是害蟲,通過吸食人血傳播多種疾病。然而,當你被蚊子叮咬了的時候,你知道嗎,咬人的是雌蚊,雄性蚊子並不咬人。
雌蚊的頭部有兩根類似金魚藻似的觸角,觸角的毛稀疏。它的口器像一根針一樣。這根針是由6根尖細的口針組成,其中有兩根是上顎、兩根是下顎,還有舌和上唇各一根。當吸血時,下顎先刺入皮膚,其他口針隨著伸進傷口,一直伸到血管吸食人血。
而雄蚊的觸角上長著許多密集的長毛,就像小雞毛撣子一樣。再觀察一下它的嘴,你會發現它的下顎短小而細弱。這樣細弱的下顎是無法刺入人的皮膚的,因此也就無法吸食人血。所以雄蚊不咬人。
雄蚊的營養一般來自花蜜、植物汁液和露水等,它們的壽命很短,一般隻有6天至7天。大多數雄蚊在與雌蚊交尾後,很快就會死去。
為什麼雌蚊要吸血呢?原來,交尾後的雌蚊若不吸血,卵是不能發育成熟的。
雌蚊在交尾後,每吸一次血,就飛到水麵上產一次卵。經過數次產卵,雌蚊便會死去。也有的雌蚊可在室內越冬。
貓高空摔下不死原因
常聽說:“貓從幾層高樓上摔下來啦!但沒死。”這是什麼原因呢?美國有個獸醫學會研究了這種現象。
他們分析了132隻貓,分別從6米至100米高度摔下,能活下來的占90%。另外,在20米高度以內,隨著高度的增大,死傷率越大。超過20米高度,隨高度增加,死傷率反而減少。
這是什麼原因呢?第一個原因是,貓善於上樹,它有非常完善的平衡係統——位於它的內耳。如果將它四腳朝上,從高處放手,可以看到,一瞬間它就能翻過身來,落地時總是四腳著地,很平穩不易受傷。而人體則沒有這完善的反射功能。人跌落時,在空中打轉,而且總是頭或者腳著地,能生還者是罕見的,除非摔到泥漿中或掛在樹上。
其次,貓還有另一個功能,就是在跌落過程中,身體形成降落傘形,對空氣形成一個阻抗麵,降低了下降的速度,同時它的爪子向外分開,從而便減弱了落地的衝撞。在20米以上高空跌落時,貓可以進行滑翔,因此也就更加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