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皇家軍隊的戰績(2 / 3)

12月8日晚,一輪明月懸掛在空中,在月光的照耀下,英軍開始對意軍營地發起進攻。天氣奇冷,坦克和卡車的引擎好不容易才發動起來,馬上就要投入戰鬥。營地的意大利軍隊似乎應該能夠嗅到一種不安的氣味,但他們什麼也沒有發現,眼底隻有一望無際的沙地。

12月9日早晨剛過7點,尼貝瓦據點的意大利守軍還在煮咖啡、烤麵包,準備吃早餐。等他們意識到這可能是最後的早餐時,英國的坦克和裝甲車輛已進至兵營四周低矮而簡陋的圍牆,防衛牆上驚呆了的哨兵早被英軍裝甲車上的布朗式機槍所擊倒。

伴隨著尖銳的蘇格蘭笛聲,裝甲車內的士兵迅速湧出車廂,在“馬蒂爾達”坦克的引導下洶湧地衝進了意軍兵營。英軍坦克裏射出的炮彈擊毀了20多輛停在營地外的意軍M-13型坦克。意大利的反坦克炮火予以還擊,但炮彈無法穿透英軍坦克的裝甲。混亂之中,意軍騎兵的戰馬多數受驚,匹匹引頸長鳴、四蹄亂蹬,攪起一片沙塵。

戰至上午9時,意軍的第一座兵營在3小時內便落入英軍之手。此戰,意軍被俘2000餘人,死傷200餘人,部分人員倉皇地四處逃散。當英軍控製了尼貝瓦據點後,繼續向北朝其他據點進發時,炮火剛剛轟了幾下,一麵麵白旗就舉了起來。

火,漸漸地滅了,一個個雜酚油桶爆裂所發出的惡臭隨風飄散。戰場也漸漸地平靜了,一群群意軍高舉著雙手從殘缺的工事裏緩緩地走了出來。12月10日,麵對失利的戰場態勢,格拉齊亞尼元帥為保存實力,無奈地放棄西迪巴拉尼倉皇西撤。可剛行至布克鎮東側,就鑽進了英軍裝甲7師早已設下的伏擊圈。一場激烈的短兵相接後,又有1.4萬之眾的意軍成了俘虜,殘餘人馬丟棄火炮近200門,慌忙逃過邊境,退守利比亞的巴迪亞要塞。

巴迪亞是一座位於104米高的懸崖上、離邊境線20公裏的海岸要塞。這座軍營裏有45000人和400門大炮,防守線的前麵是一道有3.7米寬的反坦克溝壑,且遍地埋下了地雷。要塞指揮官安尼巴勒·貝貢佐立中將被認為是意大利軍官中最優秀的一位。這位在西班牙內戰中脫穎而出的將軍,臉上蓄著一把火焰般的紅色胡子,這為他贏得了一個“電胡子”的綽號。

1941年1月3日黎明,經過英國皇家空軍一整夜的猛烈轟炸,澳大利亞軍隊在附近海上3艘戰艦炮火的協同配合下,向巴迪亞發起了進攻。澳大利亞人在一個將近13公裏的戰線上敲開了意大利人的防禦工事,到次日黃昏時分,他們肅清了最後一批防守者,這次的戰俘又有4萬之眾。“電胡子”不在其中,他已逃到靠西邊113公裏的海港要塞托布魯克。但托布魯克也絕非一處避難所。裝甲7師很快就包圍了這座城市,澳大利亞軍隊隨後趕到。駐守托布魯克的意軍經過36小時的激烈戰鬥,最後於1月22日投降。

裝甲7師在短短的時間內連克3城,戰績斐然,僅俘敵就達7萬餘人。在英軍梅塞馬特魯的戰俘營內,一隊接一隊身著布滿灰塵的綠色製服的意大利士兵人頭攢動,擠滿了廣闊的操場。戰俘營的英軍長官隻好下發許多帳篷、木頭和帶刺的鐵絲,讓他們自己動手建設自己的“美好家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