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天,隆美爾坐在高空中的飛機上觀察戰鬥,有一次竟飛到了46米下的一支意大利步槍營的射擊圈內,差點兒被子彈擊中。幾分鍾後,隆美爾又讓飛機降落,他想下來跟炮兵們談談。疏忽大意的飛行員在降落時不慎讓飛機碰到了一座沙丘,結果折斷了起落架。隆美爾急匆匆地打著旗號讓身邊經過的一輛卡車停下,而不走運的是,這輛卡車後來被沙塵暴困住了幾個小時。隆美爾氣極了:“真他媽的是倒黴的一天!”
此時,戰鬥仍然在進行中。德意軍隊炮火齊射,使英國和英聯邦國家的軍隊根本無法逃脫。而後,他們在僅有的幾輛坦克和防空炮火的掩護下,由步兵向要塞發動猛攻。等到隆美爾以及落伍的第5裝甲師當天晚些時候終於趕到梅智利時,要塞已被攻下。
4月8日,隆美爾驅車80公裏趕到海岸邊的德爾納。在那裏,“非洲軍團”取得了另一場大捷。兩天前,他曾命令波納特上校的第8機槍營截斷英軍沿巴比亞穀地的逃亡路線。波納特及其手下的槍手們為了阻止英國人的一次突圍,幾乎快要彈盡糧絕,但他們感到很自豪,他們抓獲了4名將軍。其中一位將軍是菲利普·尼姆中將。另一位是尼姆的前任,僅在5天前剛從埃及來監督尼姆的理查德·奧康納將軍。
奧康納和尼姆被俘一事充分說明了這場奇怪戰爭的運氣可以像沙漠的沙塵一樣變化神速。僅僅兩個月前,那位精瘦結實的小個頭愛爾蘭人奧康納曾率領英國裝甲軍一路向西橫掃昔蘭尼加地區。而現在,隆美爾扭轉了局麵,乘坐一輛繳獲來的“猛獁”指揮車滾滾向東而來。具有諷刺意味的是,正是這種指揮車載著奧康納打贏了意大利人。
1941年4月,隆美爾與其參謀長乘坐繳獲的英軍指揮車“猛獁”在巴爾比亞公路上行進。已經違抗命令橫穿昔蘭尼加2/3地區的隆美爾於4月10日冷靜地告知他的“非洲軍團”下一個雄心勃勃的目標:蘇伊士運河。作為該計劃的第一步,德國必須占領德爾納以東161公裏的戰略要地托布魯克港。該港控製著進入埃及的交通運輸線。該港也是班加西以東最好的海港,能夠緩解隆美爾的後勤問題。
在對托布魯克發起攻擊時,隆美爾匆忙調集第3偵察裝甲車隊、第8機槍營和一支反坦克炮兵營組成先頭部隊。他不用斯特萊克率領這支部隊,而選用第15裝甲師師長海因裏希·馮·普裏特維茨少將。普裏特維茨急於參戰,他已先於他的部隊飛到前線。但是,他的第一次沙漠之戰就成了他的最後一次。4月10日臨近中午時分,在離托布魯克10公裏的地方,他正站在汽車裏指揮他手下的一班新人時,一排反坦克彈擊中了汽車,這位將軍和他的司機當場身亡。
幾小時後,當隆美爾正在托布魯克南邊進行偵察時,隻見一輛英國指揮車風馳電掣般地向他這邊衝過來。這是斯特萊克部隊曾經繳獲的那種指揮車。隆美爾命令一名士兵架起機槍正準備射擊時,指揮車來了一個急刹車,從車裏跳出的正是斯特萊克,他大聲喊著普裏特維茨陣亡的消息。
隆美爾氣憤地說:“你怎麼敢駕著一輛英國車在後麵追我?我正要命令向你開槍呢。”
“開吧,如果那樣,將軍閣下,你一天之內就損失了兩名裝甲師師長。”
如果說斯特萊克在以前還未完全疏遠隆美爾的話,那麼他現在開始了。隆美爾憤怒地命令這位將軍和他的下屬第5裝甲團團長赫伯特·奧爾布裏奇上校繼續向前推進,根本不顧部隊將士們想要休整一下和補充給養的要求。
隆美爾始終認為,他麵對的是一支準備作敦克爾克式大撤退的弱旅。他先是采取深入穿透的進攻法,結果造成的傷亡比預計的高出許多,然後又發動猛烈的轟擊。4月12日,第8機槍營和20多輛裝甲車一道發動了一次深入穿透,結果深陷在反坦克溝壑裏動彈不得。德國人直到陷進去時才知道上了當,第8營隻好在寒風中挖了一個晚上的戰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