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日,天氣很寒冷,卻聽到一點喧囂,那是禁軍終於殺到了,因為他們等候著望不見火光和煙塵的時候,所以到得遲。他們左邊一柄黃斧頭,右邊一柄黑斧頭,後麵一柄極大極古的大纛,躲躲閃閃的攻到女媧死屍的旁邊,卻並不見有什麼動靜。他們就在死屍的肚皮上紮了寨,因為這一處最膏腴,他們檢選這些事是很伶俐的。然而他們卻突然變了口風,說惟有他們是女媧的嫡派,同時也就改換了大纛旗上的科鬥字,寫道"女媧氏之腸"。(16)落在海岸上的老道士也傳了無數代了。他臨死的時候,才將仙山被巨鼇背到海上這一件要聞傳授徒弟,徒弟又傳給徒孫,後來一個方士想討好,竟去奏聞了秦始皇,秦始皇便教方士去尋去(17)。

方士尋不到仙山,秦始皇終於死掉了;漢武帝又教尋,也一樣的沒有影(18)。

大約巨鼇們是並沒有懂得女媧的話的,那時不過偶而湊巧的點了點頭。模模胡胡的背了一程之後,大家便走散去睡覺,仙山也就跟著沉下了,所以直到現在,總沒有人看見半座神仙山,至多也不外乎發見了若幹野蠻島。

一九二二年十一月作。

注釋:

(1)本篇最初發表於一九二二年十二月一日北京《晨報四周紀念增刊》,題名《不周山》,曾收入《呐喊》;一九三○年一月《呐喊》第十三次印刷時,作者將此篇抽去,後改為現名,收入本書。

(2)女媧我國古代神話中的人類始祖。她用黃土造人,是我國關於人類起源的一種神話。《太平禦覽》卷七十八引漢代應劭《風俗通》說:"俗說:天地開辟,未有人民;女媧摶黃土作人,劇務力不暇供,乃引繩於泥中,舉以為人。故富貴者黃土人也;貧賤凡庸者[糸亙]人也。"(按《風俗通》全名《風俗通義》,今傳本無此條。)(3)伊女性第三人稱代名詞。當時還未使用"她"字。

(4)"Nganga!!"以及下文的"AkonAgon,!""UvuAhaha,!"都是用拉丁字母拚寫的象聲調。"Nganga!!"譯音似"嗯啊!嗯啊!""AkonAgon,!"譯音似"阿空,阿公!""UvuAhaha,!"譯音似"嗚唔,啊哈哈!"

(5)這是關於共工怒觸不周山的神話。《淮南子·天文訓》:"昔者共工與顓頊爭為帝,怒而觸不周之山,天柱折,地維絕。天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地不滿東南,故水潦塵埃歸焉。"按共工、顓頊,都是我國古代神話傳說中的人物。過去史家說,共工是上古一個諸侯,炎帝(神農氏)的後代;顓頊是黃帝之孫,上古史上"五帝"之一,號高陽氏。

(6)金玉的粉末指道士服食的丹砂金玉之類的東西,道士認為服食後可以長生不老。

(7)上真道教稱修煉得道的人為真人。上真是一種尊稱。

(8)巨鼇見《列子·湯問》:"勃海之東,不知幾億萬裏,……其中有五山焉:一曰岱輿、二曰員嶠、三曰方壺、四曰瀛洲、五曰蓬萊。……所居之人,皆仙聖之種。……而五山之根,無所連著,常似潮波,上下往還,不得暫峙焉。仙聖毒之,訴之於帝,帝恐流於西極,失群聖之居,乃命禺強使巨鼇十五舉首而戴之,迭為三番,六萬歲一交焉,五山始峙。"按禺皺,見《山海經·大荒北經》:"北海之渚,中有神,人麵鳥身,珥兩青蛇,踐兩赤蛇,名曰禺強。"

(9)這是共工與顓頊之戰中共工一方的話。後,君主,這裏指共工。這幾句和後麵兩處文言句子,都是模仿《尚書》一類古書的文字。

(10)不周之山據《山海經·西山經》晉代郭璞注:"此山形有缺不周幣處,因名雲。"又《淮南子·原道訓》後漢高誘注,此山在"昆侖西北"。

(11)這是顓頊一方的話。康回,共工名。後,這裏指顓頊。

(12)關於女媧煉石補天的神話,《淮南子·覽冥訓》中有如下的記載:"往古之時,四極廢,九州裂;天不兼複,地不周載;火煉炎而不滅,水烘洋而不息;……於是女媧煉五色石以補蒼天,斷鼇呆以立四極,殺黑龍以濟冀州,積蘆灰以止淫水。"又替代司馬貞《補史記·三皇本紀》:"當驛(女媧)末年也,諸侯有共工氏,任智刑以強,霸而不王,以水乘木,乃與祝融戰,不勝而怒,乃頭觸不周山崩,天柱折,地維缺。女媧乃煉五色石以補天,斷鼇足以立四極,聚蘆灰以止滔水,以濟冀州。"

(13)昆侖山上的古森林的大火據《山海經·大荒西經》:"有大山名曰昆侖之丘……其外有炎火之山,投物輒然(燃)。"

(14)長方板古代帝王、諸侯禮冠頂上的飾板,古名為"延",亦名"冕板"。頂長方板的小東西,即本書《序言》中所說的"古衣冠的小丈夫"。下麵他背誦的幾句文言句子,也是模擬《尚書》一類古書的。

(15)重台花複瓣花。

(16)關於"女媧氏之腸"的神話,《山海經·大荒西經》中有如下的記載:"西北海之外,大荒之隅,有山而不合,名曰不周負子。……有國名曰淑士,顓頊之子。有神十人,名曰女媧之腸,化為神,處栗廣之野。"郭璞注:"女媧,古神女而帝者,人麵蛇身,一日中七十變,其腸化為此神。"科鬥字,古代文字,筆畫頭粗尾細,形如蝌蚪。

(17)秦始皇尋仙山的故事,《史記·秦始皇本紀》中有如下的記載:"齊人徐市(芾)等上書,言海中有三神山,名曰蓬萊、方丈、瀛洲,仙人居之。請得齋戒,與童男女求之。於是遣徐市發童男女數千人,入海求仙人。……數歲不得。"

(18)漢武帝尋仙山的故事,《史記·封禪書》中有如下的記載:方士"(李)少君言上(漢武帝)曰:'……臣嚐遊海上,見安期生,安期生食巨棗,大如瓜。安期生仙者,通蓬萊中,合則見人,不合則隱。'於是天子始親祠灶,遣方士入海求蓬萊安期生之屬,而事化丹沙諸藥齊(劑)為黃金矣。……而方士之候伺神人,入海求蓬萊,終無有驗。"

起死(1)(一大片荒地。處處有些土岡,最高的不過六七尺。沒有樹木。遍地都是雜亂的蓬草;草間有一條人馬踏成的路徑。離路不遠,有一個水溜。遠處望見房屋。)莊子(2)--(黑瘦麵皮,花白的絡腮胡子,道冠(3),布袍,拿著馬鞭,上。)出門沒有水喝,一下子就覺得口渴。口渴可不是玩意兒呀,真不如化為蝴蝶。可是這裏也沒有花兒呀,……哦!海子(4)在這裏了,運氣,運氣!

(他跑到水溜旁邊,撥開浮萍,用手掬起水來,喝了十幾口。)唔,好了。慢慢的上路。(走著,向四處看,)阿呀!一個髑髏。這是怎的?(用馬鞭在蓬草間撥了一撥,敲著,說:)您是貪生怕死,倒行逆施,成了這樣的呢?(橐橐。)還是失掉地盤,吃著板刀,成了這樣的呢?(橐橐。)還是鬧得一榻胡塗,對不起父母妻子,成了這樣的呢?(橐橐。)您不知道自殺是弱者的行為(5)嗎?(橐橐橐!)還是您沒有飯吃,沒有衣穿,成了這樣的呢?(橐橐。)還是年紀老了,活該死掉,成了這樣的呢?(橐橐。)還是……唉,這倒是我胡塗,好像在做戲了。那裏會回答。好在離楚國已經不遠,用不著忙,還是請司命大神(6)複他的形,生他的肉,和他談談閑天,再給他重回家鄉,骨肉團聚罷。(放下馬鞭,朝著東方,拱兩手向天,提高了喉嚨,大叫起來:)至心朝禮(7),司命大天尊!……

(一陣陰風,許多蓬頭的,禿頭的,瘦的,胖的,男的,女的,老的,少的鬼魂出現。)鬼魂--莊周,你這胡塗蟲!花白了胡子,還是想不通。死了沒有四季,也沒有主人公。天地就是春秋,做皇帝也沒有這麼輕鬆。還是莫管閑事罷,快到楚國去幹你自家的運動。……

莊子--你們才是胡塗鬼,死了也還是想不通。要知道活就是死,死就是活呀,奴才也就是主人公。我是達性命之源的,可不受你們小鬼的運動。

鬼魂--那麼,就給你當場出醜……

莊子--楚王的聖旨在我頭上,更不怕你們小鬼的起哄!(又拱兩手向天,提高了喉嚨,大叫起來:)至心朝禮,司命大天尊!

天地玄黃,宇宙洪荒。日月盈昃,辰宿列張。